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提高蔗农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宽窄行间套种玉米、大豆和花生试验,探索出甘蔗宽窄行种植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甘蔗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的甘蔗比普通种植的产量高1.9t/hm2,增1.8%。同时玉米收入达6.15t/hm2,产值达到12915元/hm2,两样产值比普通甘蔗种植的产值高13713元/hm2,增幅达30.35%。同时投入产出最高的是间套种花生为3.5∶1。通过探索宽窄行间套种提高植蔗的综合效益,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甘蔗机械化种植不同宽窄行行距新植、宿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种植以宽窄行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可以降低投入,提高产量和糖分,方便管理,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对甘蔗机械化种植三种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与传统行距的一年新植与一年宿根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4+0.5)m宽窄双行与行距(1.6+0.4)m宽窄双行在农艺性状、蔗茎产量、甘蔗糖分和经济效益各方面综合表现优于对照(行距1.2m单行)。有进一步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甘蔗间套种玉米等作物得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岑华 《广西蔗糖》1997,(2):18-21
甘蔗每行间套种一行黄豆经济效益好,间套种玉米效益最差,间套种多收的玉米,弥补不了甘蔗减产的损失。甘蔗要合理问套种,才能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甘蔗种植行距(等行距、宽窄行)套种玉米后对产量及综合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间套玉米以宽行140cm行距种双行玉米,窄行80cm行距不间套的种植方式为宜,兼顾了甘蔗和玉米的生长,达到两种作物双收的效果,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甘蔗中小型机械化种植不同宽窄行行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种植以宽窄行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可以降低投入,方便管理,提高产量和糖份,增加经济效益。通过对甘蔗机械化种植三种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与传统行距的一年新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行距(1.4+0.5)m宽窄双行与行距(1.6+0.4)m宽窄双行在农艺性状、蔗茎产量、甘蔗糖份和经济效益各方面综合表现优于对照(行距1.2m单行),有进一步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蔗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甘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间试验研究了蔗叶不同还田模式对旱地蔗园土壤水分和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叶不同还田模式的甘蔗产量差异不显著,蔗叶全覆盖还田与蔗叶隔行覆盖还田处理的总苗数较焚烧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有效茎与焚烧处理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蔗叶全覆盖还田与蔗叶隔行覆盖还田对宿根蔗垄上前期与后期的土壤水分保持效果较好,不同蔗叶还田模式对甘蔗行间的土壤水分保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了解2021年广西南宁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该蔗区的甘蔗生产形势、苗情、种植面积、品种结构、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2021年南宁蔗区甘蔗种植面积有所下滑;总体苗情比去年好,有足够的苗数,甘蔗植株较高,螟虫为害也有所下降,但宿根蔗黑穗病问题严峻;机械化收获水平...  相似文献   

8.
甘蔗宿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宿根蔗在甘蔗种植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选育宿根性强的品种是提高宿根蔗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甘蔗的宿根性评价指标为:宿根能力与产量性状及效益相结合,综述了影响甘蔗宿根性内在因素主要有品种(基因型)和亲本(血缘),外在因素主要有土壤条件、肥水情况、收获时间、栽培措施和机械化收割等。介绍了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强宿根品种的选育情况,并对未来甘蔗宿根性的研究提出了:加强野生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在逆境和机械收获条件下评价选育强宿根品种、加强全基因组选择评价及发株相关基因的研究挖掘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甘蔗间种玉米试验设3个处理:宽窄行模式,宽窄行140cm、80cm,玉米双行间种在宽行墒面上;1.1 m等行距模式,采用隔一间一,玉米双行间种在甘蔗行间;1.1 m等行距模式单种甘蔗为对照。结果表明,甘蔗间种玉米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模式,均能提高甘蔗产量,等行距模式增幅达19.2%,宽窄行模式增幅达11.5%,等行距模式玉米产量为376.5kg/667m2,宽窄行模式玉米产量为338.9 kg/667m2;在0.3~0.5m株距密度下,随着玉米株距的增加,玉米产量增加,玉米密度与甘蔗产量之间没有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2023年广西南宁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蔗区的甘蔗种植面积、植期、品种结构、总体苗情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2022年相比,2023年南宁蔗区甘蔗种植面积(12.01万hm2)稳中有升;总体苗情稍差,株高偏矮,但苗数增加;枯心苗率稍高,尤其是宿根蔗螟害严重,黑穗病发生率降低;大部分蔗区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机械化收获水平低,甘蔗生产成本高;但在后期加强病虫害管理、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甘蔗生产形势可观。建议继续加强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进一步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  相似文献   

11.
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宽窄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经济效益,通过采用宽窄行种植、多种密度处理的方法,研究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中马铃薯密度与甘蔗产量和品质、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土地复合产值和新增纯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播幅为2.0 m的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宽窄行栽培中,当马铃薯密度达3.0万粒/hm2时,土地复合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中,马铃薯产量达28 600 kg/hm2,商品率达72.3%;甘蔗产量达168 000 kg/hm2,比纯种增16.2%;甘蔗糖锤度达19.9%,比纯种提高0.3个百分点;复合产值达135 985元/hm2,比甘蔗纯种增119.7%;新增纯收入122 905 元/hm2,比甘蔗纯种增151.8%。  相似文献   

12.
Narrow-row planting patterns directly affect crop yield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cropping systems. A two-year (2012 and 2013)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interactive behavior between intercrops in a maize–soybea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Maize plants were planted in different narrow-wide row planting patterns, whereas soybean was planted in wide rows. The total biomass and grain yield of maiz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aize narrow-row spacing, but the opposit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soybean. The aggressivity, competitive ratio, and partial relative crowding advantage values for maize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for soybean. Moreover, the competitive interaction of the intercrops was affected by the distance between maize and soybean rows. The highest intercrop 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 1.61 and 1.59 was found in the 40:160 planting pattern (i.e. 40 cm narrow-row spacing and 160 cm wide-row spacing of maize) during 2012 and 2013, respectively. Combined with actual yield loss and LER, the intense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of maize plants reduced the depression for the associated soybeans when the maize narrow-row spacing was less than 30 cm. When the narrow-row spacing was wider than 50 cm, soybean growth was seriously depressed by maize because of the stronger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between maize and soybean. The maximum yield and economic advantage appeared in the 40:160 narrow-wide row planting pattern. Therefore, intercropping advantage may be achieved by changing the row spacing and distance between intercrop rows to coordinate th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between maize and soybean.  相似文献   

13.
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种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深松作业,结合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的试验研究,明确了玉米宽窄交替休闲种植土壤水分变化的量化指标及在不同深松深度与宽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进行深松作业,建立了土壤水库,可有效蓄积夏秋降雨。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豆套作窄行距对作物竞争效应及物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行距配置对作物竞争效应和物质分配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为对象,设置不同窄行距配置以及隔根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玉米植株的竞争强度随窄行距增加而逐渐减小至趋于平稳,大豆竞争强度增幅为33.14%~36.31%;玉米的全竞争强度(EFC)、地上竞争强度(ESC)与窄行距呈反比,大豆全竞争强度(EFC)和地上竞争强度(ESC)一致表现为:40cm<80cm<100cm;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移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 表现为窄行距从20 cm增加至100 cm,转移率增幅为11.0%~20.5%,贡献率为13.5%~27.0%;大豆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率降低17.5% ~ 28.5%,贡献率降低52.0%~71.0%。各窄行距于40cm处系统竞争达到平衡,可协调带状套作下玉米和大豆竞争互补以及物质分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6.
玉米空间布局种植方式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调配种植株距、行距改变玉米种植的空间布局,有助于改善田间微环境,提高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提高玉米产量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在前人对空间种植方式改进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玉米主要空间布局种植方式,包括单株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一穴多株种植及相邻行错位种植方式,对这4种种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由于空间微生境变化产生的竞争进行评述;分析不同空间布局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对下一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完善玉米高产种植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种植模式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品种生理生态效应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先玉335、郑单958和512-4不同株型的夏玉米品种,设置60 000 株/hm2和75 000株/hm2两个种植密度和50、60、70、80 cm等行距以及80+40 cm宽窄行5个行距处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的生理生态效应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60 cm等行距处理下,群体光辐射分布较为合理,田间小气候的控制较为安全,有利于提高抗逆性,能够在不同的品种和密度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是目前黄淮海区夏玉米机械化生产较为适宜的播种行距。  相似文献   

18.
为了鄱阳湖棉区棉花种植适宜机械化采收,设置了棉花株距与行距两因素各三水平的密度配置,拟通过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明确鄱阳湖棉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棉花最佳株行距配置。结果表明:行距、株距配置形成的密度对棉花生育期、成铃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密度高于36000株,hm2可通过株行距配置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豫西地区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种植密度(82500、97500株/hm2)、5个行距配置(60+60、70+50、80+40、90+30、100+20 cm)和4种不同留苗的株距配置(单株、单双、双株、三株)方式,研究高密度条件下株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密度条件下均以80+40行距、双株留苗处理产量最高,密度增加,增产效果更好。宽窄行配置增加了穗行数和穗粗,减小秃尖长,双株留苗增加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80+40行距配置、双株留苗处理改变了玉米后期的灌浆特性,增加渐增期持续时间和累积子粒量,增大了平均灌浆速率。因此,在豫西地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采用80+40的种植行距,通过双株留苗扩大株距,有利于玉米高密度群体植株的生长和最终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拉萨市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增加农民的收益,在拉萨市筛选适合马铃薯玉米间作的栽培模式。以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与玉米进行间作试验,马铃薯、玉米净作为对照,研究马铃薯,玉米在行比为2:2,3:2和4:2栽培模式下的效益情况。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在行比为3:2栽培模式下的纯收益最高,为8895.1.元/667m2,适宜在拉萨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