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正2025年,我国研制出一种名为"海洋能源绿行者"的智能海洋机器人。它以海洋能为动力,非常环保。它的外形犹如一条巨大的鱿鱼。不过这"鱿鱼"别具中国风,满身都是中国传统青花瓷风格的花纹。它的实用价值很高,不仅可以全方位、随时监测海水质量,及时防控和查找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源头,还可以转化对海洋生物有害的污染物。它还可以保护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防止人类对海洋生物的滥捕滥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宁波的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涌现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产业集聚基本形成,海洋生物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较快,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但横向来看,还存在诸如发展速度不理想、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空间布局不合理、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较慢及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海洋健康制造+"理念,并以此推动宁波海洋生物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洋酸化状况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之一。在海洋快速酸化的影响下,海洋生物物种丰度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缓慢的海洋酸化,使海洋生物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与海洋生物生境息息相关,海洋酸化的间接影响成为生态的关键。对近年来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海洋生物应对海洋酸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海洋牧场是缓解当前海洋资源快速紧缩最主要的发展模式之一,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类能持续利用海水产品,维持海洋生物资源价值,进而保持海洋生态环境平衡。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坚持"取之于海,用之于海"的发展思路,利用和发挥好海洋植物功能作用,为海洋牧场提供物质能量,发挥海洋汇碳作用,为渔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实现海洋生态环境效益和碳汇渔业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王赛时 《农业考古》2006,(4):217-221,224
浩瀚的海洋孕育着众多的生命,自古以来,山东海疆居民就把这些海洋生物当作衣食资源。为了开发这种资源,人们千方百计地辨别它,认识它。虽然古人受时代的制约,无法在海洋生物学方面取得惊人的突破,但世代积累的知识加上探索者的不懈努力,还是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果我们把历史上有关海洋生物的资料整理出来,就一定能发现,山东先民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以及不断调整与海洋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种精神成果,也是一种物质成果。不论我们处在哪一个时代,海洋文化都是先进文化的一个代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海洋资源、海洋权益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并且提出了"海洋中国"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海洋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随着不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问题也摆在人类的面前,亟需解决。要想解决海洋环境日益恶化这一问题,海洋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璞  王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69-4571
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开展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捕捞和养殖两方面分析了世界各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情况,介绍了几种新型海洋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洋尖尾藻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游生物,但国内仅对其微观结构和摄食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制约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通过对海洋尖尾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摄食方式、室内培养、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二甲基硫和其它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今后海洋尖尾藻生态特征研究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海洋尖尾藻的生态特征是对其合理利用和有效调控的基础,加强其生态特征研究意义重大.研究亮点:海洋尖尾藻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游生物,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其生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该文综述了海洋尖尾藻生态特征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更好地全面研究海洋尖尾藻以及利用和调控海洋尖尾藻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3,(6):56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最近公布消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条石鲷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这是在我国首次发现具有复性染色体决定型的鱼类,丰富了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条石鲷是一种暖温性海洋中下层的岛礁性鱼类,它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是20世纪末人类科技史中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同时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海洋生物技术是海洋科学与生物技术交叉发展起来的全新研究领域,其明确定义为“海洋生命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及其他的技术应用”。目前,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推动海洋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物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海洋生物中 ,存在一类高活性的特殊代谢成分 ,即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资源丰富 ,种类多 ,分布广 ,据估计有 1 0 0 0多种 ,其中已确定结构的有几十种。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亦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进展最迅速的领域 ,海洋生物毒素具有结构奇特 ,活性广泛且活性强等特点。海洋生物毒素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 ,是典型的海洋生物药物。多数海洋生物毒素均有较强的神经毒性 ,而且作用于神经离子通道 ,因而对神经系统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报道了河豚毒素、芋螺毒素和海葵毒素这几年的研究进展 ,其它几种毒素做了简…  相似文献   

13.
这个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巨大金属“章鱼”是什么? 海洋素有“宝库”的美誉,里面不仅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还蕴含着丰富的能源和奇缺资源:能不能向海洋要粮食呢?  相似文献   

14.
在海洋生物中 ,存在一类高活性的特殊代谢成分 ,即海洋生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资源丰富 ,种类多 ,分布广 ,据估计有 1 0 0 0多种 ,其中已确定结构的有几十种。海洋生物毒素是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亦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中研究进展最迅速的领域 ,海洋生物毒素具有结构奇特 ,活性广泛且活性强等特点。海洋生物毒素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 ,是典型的海洋生物药物。多数海洋生物毒素均有较强的神经毒性 ,而且作用于神经离子通道 ,因而对神经系统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报道了河豚毒素、芋螺毒素和海葵毒素这几年的研究进展 ,其它几种毒素做了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营养价值高、保健功效好的功能食品的需求日趋迫切.海洋功能食品凭借其优质的营养成分、独特的保健功效逐渐获得人们的青睐.现阶段,海洋功能食品的开发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的一大研究热点.就海洋功能食品的生理活性成分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对当前我国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生物高端制品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研发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30年来,海洋科技合作一直是中美海洋领域合作的重点。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负责的中美海洋生物资源协调工作组是《中美海洋和渔业科技合作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海洋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以"创新引领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为动力,主要解决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等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及使用的国家,微塑料流入海洋的数量逐年增加,微塑料又具有密度小、难降解、危害大的特点,它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微塑料污染的治理措施以及健全防御体系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江苏海洋开发绿色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拥有滩涂与辐射沙洲和浅海资源、较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港航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特色海洋资源,十多年来海洋开发颇有进展,但其进一步加快推进和持续稳健发展受到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约束两大瓶颈制约.突破瓶颈、实现江苏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实施特色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战略.一要发展滩涂与辐射沙洲养殖产业群等特色海洋产业,二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要优化海洋开发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海洋尖尾藻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尖尾藻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室内海洋生物实验的模式海洋浮游生物,但国内仅对其微观结构和摄食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制约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通过对海洋尖尾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摄食方式、室内培养、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二甲基硫和其它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今后海洋尖尾藻生态特征研究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海洋尖尾藻的生态特征是对其合理利用和有效调控的基础,加强其生态特征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南极海洋保护治理事务向来是全球公海保护领域的标杆,它通过海洋保护区提案的实现和相关工作的推进致力于维护南大洋生态环境健康。但归咎于海洋环境的动态性和保护效果显现的时滞性,海洋保护区这一在南极广泛应用并规划的保护路径,其实际效果和推进现状在当前缺乏长期监测数据和完备评估体系的大背景下依旧难以量化。本文整合挖掘了近年来国际上有关AMPA事务的研究,并基于部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公开报告和资料,从MPA的规划效率、科学依据、需求性、保护区的监测评估、对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的兼顾、南极资源治理问题的管理特殊性等多角度探析并呈现AMPA事务推进过程中科学与政策的博弈。研究显示,尽管南极海洋保护在国际公海保护领域无出其右,但自身纵向比较结果表明它的发展依旧处于初级阶段,规划进程缓慢、科学依据不足、国家间利益诉求协调困难、监测研究机制羸弱、保护需求和效果争议等问题相对突出。今后的研究应着重推进科学数据与海洋管理政策的联动、研究与监视计划的完善等,以期兼容不同主体的多元化诉求并探索出高效科学的海洋管理策略与资源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