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红茶起源于中国,福建武夷山是红茶的故乡。武夷山桐木源(今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小种红茶的发祥地,因此武夷山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相似文献   

2.
郑慕蓉  霍达  周丽珊 《茶叶》2016,(1):56-59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也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提升旅游的文化性乃大势所趋,发展茶文化旅游是武夷山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喊山"与"开山"是在武夷山民间举行的传统祭茶活动,传承几百年,是当地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张显,是具有武夷山特色的茶俗,同时也是武夷山茶文化的重要组成,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将就武夷山祭茶文化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保护与开发武夷山祭茶文化的必要性与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佳 《茶叶》2012,38(4):256-259
本文实地记录了福建福鼎和武夷茶区的白茶、红茶、乌龙茶考察之旅,重点记录了中国白茶之乡——福鼎、世界红茶发源地——桐木关、茶树品种的“王国”——武夷山的茶业现状及历史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4.
中国福建武夷山、天山是茶树物种起源"隔离分布"演化区域,武夷山市桐木关乃世界红茶的摇篮地。正山小种红茶被公认为红茶的鼻祖。武夷红茶,早于16~17世纪传播到西方。19世纪,中国武夷山市等地茶种和制茶工艺被英国人秘传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福建红茶有正山小种和工夫红茶,后在印、斯等国又衍生有红碎茶,从此形成世界红茶三大品类。到21世纪初,中国茶种、种茶技术及制茶工艺已传到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至2015年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96.2万吨,其中红茶出口量为153.4万吨,占出口总量的78.19%。世界茶叶消费以红茶为主。红茶成为世界第一大茶类。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中国红茶之起源,早在明代初期(1368~1375)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刘基《多能鄙事》中有:“兰膏茶”、“酥签茶”均以红茶调制);17世纪初,福建省武夷山已盛产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中国小种红茶(souchong)--“武夷(Bohea)”运往荷兰,1618年和1650年又相继将中国红茶运往英国、西欧和北美等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武夷山是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产茶历史悠久[1]。武夷茶区先民开发、利用当地原生茶树有性系品种——武夷菜茶,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武夷茶的辉煌历史。19世纪初,武夷菜茶被引进印度等地,为这些产茶国家和地区茶产业发展奠定了种质基础[2]。武夷山是茶树种质资源的宝库。武夷菜茶在世界茶树植物学分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再版《植物种志》中将武夷菜茶确定为世界茶树中小  相似文献   

7.
同一事物古今中外称呼不同,或是同一称呼异时易地所指的事物不同,这是不足为奇的。现今对我们来说,“武夷茶”一般指的是福建崇安武夷山所产的乌龙茶。“工夫”则指的是工夫红茶,是红茶的一种,与现在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地所产的红茶本质相同而外形和香味有所区别,这主要是由于两者的制法大同,而工艺处理有差别。“小种”指的是小种红茶,是中国特产的有松烟香味的红茶,它的制法类似工夫红茶,但某些过程又相似于乌龙茶的制造工艺。 武夷茶早在第九世纪初唐光启(885~888年)进士徐《谢尚书惠腊面茶》诗:“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惋轻函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叶》2006,28(2):39-39
红茶的发源地应是福建省武夷山.据当代茶圣吴觉农《茶经述评》第三章"茶的制造"的第三节"制茶工艺和茶类的发展"中说:"至于红茶,只有《多能鄙事》曾有‘红茶'的记载,但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该书系伪托,故不拟引以为据."  相似文献   

9.
红茶为世界主流茶类,约占世界茶叶产销量的80%。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星村,兴盛于福建福安坦洋。因此,以历史为起点,客观而现实地介绍坦洋工夫红茶,对进一步提高我国茶产业茶文化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地位,为福建红茶持续发展打造一片广阔天空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闽北乌龙茶的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北乌龙茶主要以武夷山的武夷岩茶、武夷水仙、武夷奇种为代表,制造方法独特,工艺精巧,兼有红、绿茶制造原理。在生产过程中,既精选适制的茶树品种鲜叶,又有严格的采摘标准和精湛的制作技术。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法多达13道工序,现除极品茶仍采用传统制法外,大宗产品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其制作工序分为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焙5道工序。一、鲜叶采摘标准闽北乌龙茶鲜叶采摘较粗老,一般标准是芽叶发育成熟形成驻芽时,采3~4叶,俗称开面采。由于老嫩程度不同,开面又可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三种,闽北乌龙茶一般应掌握在中…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闽北茶历史文化,先贤们留下的墨迹主要集中在建州(建瓯)北苑贡茶文化和武夷山(原称崇安)茶文化,对邵武茶的文化表述只是零星地存在于武夷茶文化的表述中。邹新球主编的《武夷正山小种红茶》(下简称《红茶》)的问世和翁绍耳撰写的《邵武、建阳、崇安三县茶业调查》(下简称《调查》)的发现,使得阐明邵武茶的对外贸易史成为了可能。一、邵武茶与武夷茶文化的同一性邵武市与武夷山市按政治划分为两个行政区域,但就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贸易等文化的属性来说,当属同一区域——武夷茶区。1.邵武与武夷山自然条件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12.
一、乌龙茶名称的由来乌龙先为地名,后为茶树品种名.五口通商前后,乌龙茶畅销欧美,在世界茶叶市场独树一帜,成为有别子红茶绿茶的茶类.它的采制工艺源远流长,师承北苑龙团凤饼,追求"真香".明末清初,集全国制茶工艺的优点,在武夷山创造发明了"做青"工艺,形成武夷岩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武夷岩茶随着武夷山双世遗的申报成功,武夷山旅游的升温,武夷山茶文化的大力推广,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股武夷岩茶热迅速在全同各地兴起。武夷岩茶成为武夷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4.
姚月明  陈永霖 《茶叶科学》1989,9(2):151-154
武夷肉桂系福建省武夷山众多的岩茶名丛之一,属闽北乌龙无性品系。按正宗武夷岩茶制法,对肉桂与水仙进行了感官和理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肉桂具有辛锐持久的花果香和较醇和的滋味,是适制岩茶的佳品之一。同时,就肉桂岩茶制法对香气滋味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侯凯东 《中国茶叶》2011,33(6):22-22
去年参加了广东省评茶师福建考察团,参观考察了部分福建茶叶生产单位。在世界红茶发源地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其间,调研学习了正山小种红茶的传统加工工艺,了解了松烟香的由来。现在社会上很多朋友对正山小种红茶的松烟香不了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烟熏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正山小种红茶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出现。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是现存最早的记录。正山小种红茶是17世纪英国皇家用茶,曾风靡欧洲上流社会,盛  相似文献   

16.
《茶世界》2017,(9)
<正>武夷山是我国江南著名的茶叶产区,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鼻祖,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香、清、甘、活"而著称,已有1000多年历史,以独具岩韵而享誉中外。近些年来,武夷山市紧紧围绕"控制总量、提升质量、扩大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思路,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旅促茶、以茶兴旅、茶旅融合"品牌联动的山区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台湾乌龙茶是由乌龙茶发祥地——武夷山传入,其制法是以武夷岩茶制法为蓝本;后由安溪引进铁观音,并聘请安溪茶师传授制茶技术,又与安溪乌龙茶制法密切相关。因此,台湾乌龙茶与福建乌龙茶只是大同小异:制造程序基本相同,准备工序名称,具体操作方法,掌握程度、加工粗细等有所  相似文献   

18.
武夷岩茶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而闻名天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成就了武夷岩茶的绝佳品质,尤其精制工艺,对最终形成武夷岩茶色、香、味、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结合个人从事茶叶加工的实际经验,浅谈一些武夷岩茶的精制焙火工艺。  相似文献   

19.
正小种红茶是福建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崇安县星村镇(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是茶史界公认的红茶始祖。外山小种是指政和、坦洋、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制正山小种的红茶,品质较差,统称为"外山小种"、"人工小种"、"假小种"或"烟小种"。一、古田小种红茶起源《清代通史》卷二是记载有关正山小种较早的文献,它清楚地记载了武夷山正山小种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荷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武夷山召开年会。武夷岩茶享誉古今中外,本刊特地为大家制作了武夷岩茶的小专题,一探岩茶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