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小区试验,选取棉花生长调节剂DA-6(又名胺鲜酯)做试验材料,对照为常规生长调节剂缩节胺,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处理对棉苗无药害,棉花施用DA-6,可改善棉株营养水平,促进棉花早结铃、多结铃、增铃重,最终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中长绒棉花开花期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对棉花结铃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素能增加中长绒棉花结铃,对中长绒棉花品质的影响不显著;10 mg/kg浓度赤霉素多次喷施更有利于棉花结铃,有利于提高成纱指数。  相似文献   

3.
新陆早38号提高系是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新陆早38号姊妹系中筛选出的早熟棉花新品种(系),具有结铃性强、高产、优质、易采摘、抗逆性强等优点.201 1年在奎屯地区开始多点试验示范;2012年在奎屯地区示范推广种植1 020 hm2,籽棉单产达6 390 kg/hm2,表现出良好的结铃性、丰产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4.
棉花不同熟性品种栽培技术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1999年对中早熟春棉和短季棉品种在一熟条件下的不同播期和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播有利于一播全苗,并能调节结铃盛期与山东棉区的最佳结铃期自然重叠,伏桃增多;密植矮化可使单位面积的总铃数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皮棉单产。据此认为棉花晚播密植栽培是山东棉区棉花增产的又一种栽培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株型对棉铃时空分布及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1 997~ 1 998年研究了株型对棉花结铃时空分布及棉铃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简化整枝棉花最大成铃高峰期推迟 ,伏桃数量和所占比例降低 ,主茎各果枝、果节结铃数减少 ,所占比例降低 ,平均单铃重和衣分降低 ,但叶枝可间接结铃 ,完全可以补偿主茎结铃减少数量 ,故群体总结铃数增加 ,子棉和皮棉产量与对照持平或略增产。简化整枝早打主茎顶心 ,可提高棉株基部、中下部果枝结铃数和所占比例 ,叶枝结铃数增加 ,成铃高峰期提前 ,伏桃数量和所占比例增大 ,衣分提高 ,但群体铃数、全株平均单铃重并未增加 ,对子棉、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力德金宝水溶肥(含腐植酸)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与常规施肥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滴施力德金宝水溶肥料,棉花果枝台数、蕾数及花数均有所增加,能有效提高棉花结铃数,单株结铃数增加0.3个,产量提高8.10%~9.02%,增产效果明显,可在棉花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据1983~1986年的试验结果,地膜覆盖平均亩产皮棉114.2公斤,比对照增产22.5%。其中,因增加结铃数占增产部分的53.92%,提高单铃重量占46.08%。全株纤维品质平均单纤强力比对照提高4.7%。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和密度是影响棉花生育最主要的农艺措施。1987年试验表明,氮是慈溪棉区棉花产量提高的首要限制因子;1988到年得到相同结果,氮和密度是杭州湾南岸棉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最主要因子,明确了氮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和单株结铃数有显著作用,但对单铃重和衣分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还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对产量影响最大,亩总铃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要提高棉花生产力,不仅要提高单株结铃数,还要有一定的群体密度,以达到高产所需的亩总铃数。通过两年试验,初步得到,正常年份,杭州湾南岸棉区亩产皮棉大于100公斤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0公斤、3公斤和5公斤左右;中_(12)的密度以4000株/亩左右较为适宜。为提高棉花的生产力,必须施用一定量的氮、磷、钾肥,同时配之以适当的密度,只有肥料和密度等主要生产措施相互配套,符合棉花群体生育的需要时,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棉花产量的形成是肥料、密度等因子与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氮磷钾和密度对产量的作用又可追踪到它们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经1987年氮磷钾饱和设计试验,初步明确影响慈溪棉区产量的主要因子为氮。1988年,在上年的基础上,增加密度因子,进一步探讨杭州湾南岸棉区氮磷钾和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作用大小,以及高产所需氮磷钾和密度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9.
引进省内外抗虫棉新品种(品系)10份,以GK-1(国抗棉1号)为对照,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抗虫性及生育期等性状进行系统考查,结果表明,GK-19、抗虫王1号两个品种结铃性好,皮棉产量分别居第1、2位;GK-1结铃性差,并出现早衰。  相似文献   

10.
留营养枝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结果表明,留营养枝对棉花叶和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无显著影响,但影响主茎的生长,使主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早打主茎顶心促进营养枝的生长,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留营养枝棉花主茎果枝结铃数量减少,平均单铃重略有降低,但由于叶枝结铃可以弥补主茎结铃损失,群体总结铃数加有增加,皮棉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留营养枝早打主茎顶心,营养枝结铃数量增加,单铃重降低,但衣分提高,对群体铃数及皮棉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棉花应用养分平衡诊断与调节施肥技术,3年来经10项次41次重复的小区试验和780.77hm^2上60对条田的大田示范,均取得了一致的增产效果。小区试验平均666.7m^2增产皮棉9.56kg,增产率为8.37%。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增加单株结铃0.31个,提高衣分0.31%,其它单铃重,衣指,绒长也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棉花新品系07-6由奎屯万氏棉花种业公司选育而成。经公司预备试验及2008年公司品种比较试验表现早熟、抗病、高衣分、丰产性好。2008年在农五师九十一团试验、示范,表现高产、抗逆性好,高抗枯、黄萎病,单株结铃性强,吐絮集中。2009年在农五师九十一团试范种植80hm2,表现抗性好,苗期及  相似文献   

13.
优质棉‘沧198’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优质棉‘沧198’的高产简化配套技术,进一步明确多茎栽培对不同肥力、不同气候年型的适应性,2007-2009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以常规株型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沧198’多茎株型的增产效果;分析纤维品质、成铃空间分布特点及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沧198’多茎株型在干旱或阴雨不同气候年型,均表现出显著增产效果,增产幅度12.5%~22.1%;多茎株型成铃质量空间分布,下部1~4果枝结铃单铃重平均4.47 g,略低于常规株型4.70 g;上部13~14果枝成铃质量显著优于常规株型,单铃重提高14.5%,子指增加7.5%,衣分高6.6%;叶枝结铃平均单铃重为5.2 g,不仅高于主茎1~4果枝的结铃单铃重(4.47 g),也高于常规株型1~4果枝结铃的单铃重(4.70 g),纤维品质与常规株型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与常规株型相比,节省整枝用工62.5%,劳动用工投资减少18.0%,劳动效率提高1.37倍,经济效益提高39.6%。‘沧198’多茎株型主茎和叶枝协调发育,叶枝早摘心,解决叶枝铃小、吐絮晚、质量差的技术难题,不同气候年型、不同肥力条件均表现显著的增产效果,实现了高产优质、简化、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低酚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乾浩 《作物学报》1994,20(5):621-628
本文以32个低酚棉品种(系)为材料,对10个产量、纤维品质性状进行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低酚棉多数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为正相关,提高衣指、降低籽指虽可提高衣分和单株结铃数,但不利于增加单铃重;高产、优质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纤维长度、比强度与衣分和单株结铃数有较强的负相关。在较大群体的基础上,通过早代的正向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通过滴施在棉花大田的防病增产效果,2011年,农三师农科所进行了大田防效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棉花单株结铃增多,铃重增加,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倍润叶面肥在改善棉株生育期性状、增产增效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不同叶面肥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倍润叶面肥能促进棉花结铃,增加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的品质,较清水对照增产11 kg/667 m~2,增加产值88元/667 m~2,产量、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2018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七团开展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芸乐收)在棉花上防病、促进生长和增产效果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喷施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不仅可有效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结铃率,棉花单株铃数达6.8个,单铃重4.8 g,衣分40%,籽棉单产434.1 kg/667 m~2,增产53.8 kg/667 m~2,增产幅度达14.1%,而且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和预防病害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北部地区转Bt基因棉外源杀虫蛋白表达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新疆北部地区转Bt基因棉外源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2009年和2010年以中棉所43、GK62、GK19和sGK321等4个转Bt基因抗虫棉为试验材料,利用ELISA技术对其不同器官的Bt杀虫蛋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年度间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Bt 杀虫蛋白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2年的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不同,有些品种年度间差异明显;Bt杀虫蛋白含量因棉花器官的不同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差异较大。各品种中Bt杀虫蛋白含量随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子叶期的子叶中的含量最高,子叶期、3叶期和7叶期的顶叶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现蕾期、开花期、结铃期和吐絮期的顶叶、蕾、花瓣和幼铃;棉蕾在现蕾期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开花期和结铃期;花瓣在开花期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结铃期。在现蕾期,顶叶中的Bt杀虫蛋白高于棉蕾;在开花期,棉蕾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顶叶,后者又高于花瓣;在结铃期,嫩叶与棉蕾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花瓣与幼铃。研究结果说明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的表达水平受棉花器官种类、棉花生育期、棉花品种和种植年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和磷酸二氢钾)对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氨基酸叶面肥能够使棉花单株铃数较对照增加0.57个,单铃重增加0.79 g,衣分提高1.86%,籽棉产量提高14.3%。施用氨基酸叶面肥与施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相比,单株结铃数增加0.36个,单铃重增加0.59 g,衣分提高1.35%,籽棉产量提高4.5%。同时对棉花品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调查佰禾源生物有机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掌握其对棉花生育期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基施以及生育期叶面喷施佰禾源生物有机肥在棉花生长后期具有一定优势,能促进棉花结蕾结铃,提高产量,提高纤维整齐度,改善棉花纺纱品质,同时能够相应减少化肥的投入量,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