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T优5570是三系晚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被福建省确定为全省重点示范品种,2004年已成为各地作为替代特优组合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6.
中优63系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中9 A与福建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恢复系明恢63组配而成,属三系迟熟杂交水稻。2004年5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贵州省黔东南州、铜仁地区引种种植。该品种高产稳产、穗大粒多、适应性广、米质优,田间表现抗性好。 相似文献
7.
早佳梨是枣庄市果树科研人员在1999年果树资源调查中发现的农家栽培的极早熟西洋梨品种,主要分布于枣庄市西集镇一带。该品种树势中等,结果早,丰产性强,栽后3年株产可达5kg左右,果实短纺锤形,单果重112g,最大果重176g,果面黄绿色,向阳面着鲜红色,外观艳丽。肉质酥脆无渣,汁液丰富,鲜果可含溶性固形物11%,品质上等。枣庄地区果实6月20日成熟,在浙江绍兴地区试栽,6月初即可成熟。此时其它品种梨尚未面市,故在市场上一枝独秀,价高俏销,极具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1合理密植早果丰产园一般采用株行距2m×3m为宜,667m2栽111株。栽植时间以秋季落叶… 相似文献
8.
嘉早 935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 ,1999年 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优质早籼品种 ,1999年推广面积已达 2万 hm2 。该品种熟期适中 ,大穗大粒 ,优质高产 ,抗性较好。嘉早 935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突破了早稻生产长期以来“高而不优 ,优而不高”的格局 ,走上了早稻生产优质高产的道路。1 产量表现1997年至 1998年参加浙江省区试 ,平均单产分别为 4 82 .4 kg/ 6 6 7m2 和 4 59.6 kg/ 6 6 7m2 ,比对照嘉育 2 93增产 5.87%和 1.97%。2 特征特性2 .1 生育期适中。嘉 935为中熟偏迟早籼品种 …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赣早籼51由江西农业大学采用以杂交育种为基础,结合辐射诱变,进行生理特性改良的技术路线选育而成。该品种高抗稻瘟病、灌浆期耐热性强、产量高,是食用优质型早籼稻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赣早籼51”。1 选育经过1991年选配中8644作母本与中优早3号杂交;1992年种植F1,混收种子采用60 Co γ30KR辐射;F2 起采用衍生系统法选育;1996年定型。1997~1998年2年品比试验中,性状优良、群体稳定。1999年参加江西省早籼稻联合区域试验预试,品系定为“农大295”。1 相似文献
17.
新丰2号系河南省丰源种子有限公司1995年利用豫粳六号作母本,新丰940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03-2006年先后参加河南省夏粳稻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 豫审稻2007003。2006年申请新品种保护,保护公告号CNA003196E。 相似文献
18.
19.
20.
高温逼熟等级对早稻品质与产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解不同高温逼熟等级对早稻品质和产量影响的差异,探讨现有高温逼熟指标划分的科学性,丰富高温逼熟指标的应用依据,提高水稻高温逼熟预警服务产品的内涵,按照典型高温逼熟的不同等级,采用人工气候箱控制及大田对照进行早稻高温逼熟试验,同步开展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垩白度等品质要素及千粒重、灌浆速度、结实率、籽粒/茎秆等产量要素观测,并结合历史高温逼熟对产量特征的影响作为补充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逼熟造成稻谷粗脂肪含量下降,稻米垩白度随高温逼熟等级升高而上升。且高温逼熟处理比未经高温逼熟对照的粗纤维、粗蛋白含量要高。受高温逼熟愈重灌浆高峰愈集中,当发生重度高温逼熟时成熟期明显提前。高温逼熟造成早稻千粒重、结实率、籽粒/茎秆等重要产量因素下降。高温逼熟愈重对稻米外观、食味、商业价值的影响加大,同时灌浆高峰集中而灌浆持续性较差,茎秆营养向籽粒输送转化不充分,最终产量性状差;目前高温逼熟等级指标的划分与试验结果一致;在实际服务中,应依据高温逼熟灾害级别,选择相对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