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解决因农药除草实施过量药剂,残留量过高,现有机械除草过程中作物苗间与秧苗附近杂草较难铲除、伤苗严重以及除净率低等问题,研制出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的3ZC型中耕除草机。该机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中耕作业过程中能完成苗间松土、除草、起垄和培土等作业。论述了3ZC型中耕除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设计。田间试验表明,该机用于玉米行间杂草除净率≥98%,伤苗率≤3%,其他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标准,可满足旱田作物中耕管理作业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玉米田杂草的机械防除需求,设计了一种行间锄铲式玉米中耕除草机,从土壤和杂草运动、土壤破碎、除草效果等角度对其作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锄铲式玉米中耕除草机作用下,表层各位置土壤的水平位移显著大于其纵向位移,且位于锄铲高效运动范围内的土壤运动位移显著大于非高效运动范围内的土壤运移;同时,靠近锄铲高效运动范围内的杂草运动比例高达80%。锄铲式除草机的除草株防效为83.4%、鲜重防效为82.6%。锄铲式玉米中耕除草机作用后,土壤结构典型直径为10.4 cm,5 cm深度处土壤紧实度降低了64.4%。研究结果为除草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2DC-450型耕地起垄中耕除草机,是多功能田间管理作业机具,在技术上具有许多创新点。①中耕除草可与耕地、起垄作业有机组合。②同时配置了3种不同用途的除草铲,即圆盘铲、剑形铲和普通铲。③圆盘铲和剑形铲的独特设计是该机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水田中耕除草机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水稻秧田的除草以化学除草为主,不但污染了环境,而且对大米安全生产和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通过引进国外水田中耕除草机对其进行试验,全面考核其质量、性能及可靠性、适应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消化吸收及国产化开发作技术准备,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耕追肥机动力功耗大、除草效果不好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结合现有的中耕机械技术,研制出3ZT-3型中耕追肥机。该机通过施肥铲和前后松土铲,可以分别完成垄帮儿施肥和垄沟分层松土除草。为此,主要论述了追肥机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4%,各行排肥量一致性最大变异系数为6%,行间杂草除净率为95%,其它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6.
3ZS-150型水稻中耕除草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3ZS-150型水稻中耕除草机。对除草部件结构参数进行理论分析,据此设计了苗间和行间除草部件。该机由插秧机底盘提供配套动力,设有软轴驱动式苗间弹齿式除草盘和旋转式行间耕耘锄,可一次完成苗间和行间除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当中耕深度31mm、苗间除草盘转速186~190r/min、机器前进速度为0.35m/s时,除草率为80046%,伤秧率为4.76%。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稻除草作业主要以化学除草为主,通过植保喷雾机械完成,防治效果较好.但大量使用除草剂对农田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很大,且效率低.如何既有效控制杂草,又能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并且提高作业效率,成了目前水稻耕作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往复摆动式水田机械除草机,整体结构由往复摆动...  相似文献   

8.
依据玉米中耕除草机工作实际情况,设计了结构较简单、通用性好、使用技术要求不高、作业性能完全满足农艺要求的机器关键部件。工作地隙为60 cm,通过能力强、作业适应性好,改善了以往中耕机除草率低的情况。复式作业机,一机多用,还可以根据要求将除草铲换为深松铲进行深松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2BYS—6型水田中耕除草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简述了2BYS-6型水田中耕除草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对该机旋转除草和摆动除草两种工作部件运动作了理论分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用于机插秧水稻田除草行间杂草平均除净率(相对除净率)78.1%,中耕深度4.39 cm,作物损伤率不大于6.89%.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除草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和解决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水田行间除草机。除草机采用主、被动除草轮旋转将杂草埋压和挑出。建立关键部件结构模型,通过对水稻秧苗和杂草根系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主动除草轮半径、宽度、转速、耙齿等结构参数的计算公式,得出被动除草轮和限深板结构参数的设计依据;建立主动除草轮、被动除草轮、机架和限深板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主动除草轮的驱动力矩。根据结构模型、力学模型的分析结果和农艺技术指标要求,确定了主动除草轮半径为0.15 m,被动除草轮半径为0.1 m,主动除草轮转速为0.6 r/s,耙齿数量为6,耙齿长度为0.12 m,驱动力矩为27 N·m。对设计的水田行间除草机进行田间试验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除草率为78%,达到农艺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高得率、低能耗的水稻秸秆纤维制取,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为可降解植物纤维地膜提供原料,以D200型秸秆纤维制取机为载体,选取制取机主轴转速、加工温度和爆破口腔体间隙为试验因素,以纤维得率和制取机能耗为试验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试验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取机主轴转速、加工温度、腔体间隙对制取机能耗、水稻秸秆纤维得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各因素对制取机能耗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腔体间隙、加工温度、主轴转速,对纤维得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腔体间隙、主轴转速、加工温度;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主轴转速97r/min、加工温度107℃、腔体间隙5.7mm。在该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得制取机能耗均值为39.67kW/h,纤维得率均值为87.58%,与理论优化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6%,满足高得率、低能耗水稻秸秆纤维制取要求。本研究可为水稻秸秆纤维清洁制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中耕前期圆盘式中耕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马铃薯中耕机在第1次中耕作业时存在作业效果不佳、易伤苗的问题,对圆盘式马铃薯中耕机进行设计与试验。阐述了该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对其关键部件进行设计,根据农艺培土、除草等作业要求,确定了圆盘式马铃薯中耕机主要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采用单因素和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以耕作深度、机车前进速度、调节角为试验因素,以除草率及伤苗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样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耕作深度为0.13 m、机车前进速度为4.6 km/h、调节角为52°时,除草率为95.2%,伤苗率为3.9%,满足国家标准伤苗率不大于5%、除草率不小于9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活塞式比例施肥器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例施肥器是一种先进的定比施肥装置。介绍了活塞式比例施肥器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目前国内对比例施肥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结构设备的研制上且都存在使用寿命短,吸肥精度差的缺点,而对比例施肥器吸肥性能的研究只局限于国外产品上,因此对国内外两种施肥器的吸肥性能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施肥器的进口流量都随进出口压差的增大而增大,但国内施肥器的比例精度明显低于国外施肥器,且在相同压差下,国内施肥器的进口流量也低于国外产品。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施肥器的吸肥量模型,可用于吸肥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4.
1WG-4型多用微耕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1WG-4型多用微耕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技术性能,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砂壤土条件下马铃薯出苗前期中耕机土壤回流严重、垄型一致性差等问题,设计了犁铧式马铃薯中耕机,并阐述了其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塑型部件培土器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分析,根据砂壤土土质特征,对土壤颗粒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确定了影响马铃薯中耕作业效果的主要因素.运用EDEM仿真试验,以培土犁与培土器间距及作业速度为试验因素,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农作物的无公害化生产技术显得日益重要。主要介绍了温室空间电场防病促生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分别从电场的形成、控制器工作、直流高压电源设计、防病和促生长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耕追肥作业是农业耕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我国北方旱作地区的自然与农业生产条件,设计一种中耕追肥起垄机。介绍该机的总体结构与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案,阐述该机的主要作业功能与性能特点,说明该机的使用与调整方法,为该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垄宽幅马铃薯中耕机纵横稳定性差、偏摆严重等问题,对大垄宽幅马铃薯中耕机进行优化设计与试验。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马铃薯中耕机纵横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运用EDEM离散元仿真软件,以覆土铧到平行四杆与机架铰接点的水平距离、平行四杆横向宽度和作业速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垄向直线度、垄高稳定性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了二次正交旋转仿真试验。对仿真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分析,当覆土铧到平行四杆与机架铰接点的水平距离为702.7 mm、平行四杆横向宽度为255.4 mm、作业速度为1.29 m/s时,中耕机垄向直线度为2.39 cm,垄高稳定性系数为94.12%。对优化后的数据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垄向直线度为2.4 cm,培土行距合格率为95.7%,伤苗率为1.5%,垄高稳定性系数为94.2%,培土高度为7.8 cm,均优于优化前的大垄宽幅马铃薯中耕机,具有较好的纵横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微型耕作机的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选择机型应考虑的问题、使用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论述,对用户选择适用机型和机具安全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180型灭茬旋耕机研制与开发是以1GQN-180型旋耕机为基本型,创新设计中间传动箱,采用换挡机构,实现低速顺向旋耕和高速逆向灭茬两种功能。轴端轴承密封采用迷宫式组合密封结构,有效地阻止了机具作业时水、泥尘及纤维物卷入轴承,延长了轴承及润滑油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样机经工业试验和用户使用表明,该项目的研制是成功的,与单一功能的旋耕机和灭茬机相比,其价格性能比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若在1GQN系列旋耕机采用新设计的中间传动箱,就可以达到变速、变转向,实现一机双能的目的。该项目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农业机械增添了一项新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