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书彦 《河南农业》2020,(13):26-26
一、危害症状黄瓜霜霉病由古巴假霜霉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呈不规则褪绿黄斑,随病情加重,叶片变黄干枯,湿度较大时叶片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成株期发病,大多在植物开花结瓜后,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渍状病斑,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逐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发病较重时常多个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干枯。  相似文献   

2.
一、黄瓜霜霉病(一)症状该病发病初期呈水渍状绿色,以后变黄色至淡褐色。潮湿时叶背面病斑处密生黑色或灰黑色霜霉状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变黄干枯。  相似文献   

3.
一、黄瓜霜霉病 (一)症状 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退绿黄褐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发病,通常先由植株中部叶片开始发病,初期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且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后变成淡褐色汇合成斑块,不穿孔,病叶向上卷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除心叶外全株叶片枯死。抗病品种叶片退绿斑扩展缓慢,病斑较小,呈多角形甚至圆形,病斑背面霉层稀疏或没有霉层。  相似文献   

4.
<正>1黄瓜霜霉病1.1症状。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发生水浸状黄色小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黄褐色多角形病斑,在潮湿环境下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变黄干枯。病叶不穿孔,瓜条不受害。  相似文献   

5.
1危害症状 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渍状黄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黄褐色不规则多角形病斑。在潮湿环境下,在病斑背面长有灰黑色霉层,种植在塑料大棚或温室内的黄瓜,因湿度大,霜霉病霉层厚,黑色更明显。严重时病情迅速蔓延,病斑成片,全叶迅速呈黄褐色,卷缩干枯,  相似文献   

6.
<正>一、霜霉病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子叶发病初期出现褪绿色病斑,后扩大变褐色。成株感病,叶片背面或叶缘出现水浸状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黄褐色或淡褐色,在湿度大时,病斑部出现灰黑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全株叶片干枯。二、发病规律黄瓜霜霉病病菌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病原孢子主要靠  相似文献   

7.
<正>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而靶斑病,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有不断加重趋势,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一、黄瓜霜霉病1、发病症状: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子叶背面产黄瓜霜霉病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抗病品种病斑少而小,叶背霉层也稀疏。  相似文献   

8.
黄瓜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黄瓜霜霉病 (一)症状识别 黄瓜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缘和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片背面的病斑上生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成片,导致叶缘卷缩干枯.  相似文献   

9.
温室大棚黄瓜霜霉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腿色。真叶染病,叶缘或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正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这是导致黄瓜早衰,影响黄瓜高产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1 性状特征 黄瓜霜霉病主要对黄瓜叶片造成危害,对茎根等器官危害较小.苗期发病时,先在子叶上形成褪绿色黄斑,随着病斑面积的增加其颜色逐渐转变为黄褐色,病叶最后干枯、下垂.若环境湿度较大,叶片背面可见紫黑色霉斑.进入成株期后,发病于开花结果后,結瓜盛期该病进入发病高峰,通常从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最初叶片可见水浸状病斑出现,随后逐渐转变为浅黄色直至鲜黄色,最后变为黄褐色干枯状,病斑一般呈多角形,湿度较大时病斑叶片背面有灰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11.
<正>一、黄瓜霜霉病(一)症状及病因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感病后,正面初呈褪绿状,继而变黄,最后产生不规则的枯黄斑。在潮湿条件下,子叶背部病斑处生黑色霉层。真叶发病后,开始时叶背面出现水浸状斑,晴天上午9点或阴天比较明显,午间此症状可消失。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因受叶脉限制,故呈多角形黄褐色。当湿度大时,叶背病处长出灰黑色霉层。黄瓜霜霉病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棚的前端向后蔓延,从棚的中间偏后的部位向东西两侧蔓  相似文献   

12.
<正>黄瓜霜霉病又叫"跑马干"、"干叶子",是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危害普遍而又严重。1症状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也可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在子叶上出现褪绿斑点,扩展后变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病情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多先由中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下部叶片扩展,最后除顶部几片小叶外,整株叶片发病。叶片发病,初时出现水浸状浅绿  相似文献   

13.
黄瓜霜霉病又称“黑毛病”或“跑马干”。若不及时防治,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就能蔓延到所有的叶片,使植株很快枯死。所以,我们应做好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下面就该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一、为害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苗期发病时,子叶褪绿,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时,叶片出现浅绿色水浸状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淡褐色;后期病叶干枯易破。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叶由下自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病田一片枯黄。二、发病规律病原菌是真菌,靠气流传播。霜霉病的发生流行和温度、湿度…  相似文献   

14.
<正> 1 症状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幼苗期期发病,子叶正面产生不规则形的褪绿枯黄斑。潮湿时,叶背产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发生水渍状淡绿色或黄色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由黄色变成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的病斑,在叶片背面病斑处产生黑褐色霉层。在潮湿的条件下,霉层变厚,呈黑色。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全株叶片枯死。该病在高温、干燥的条件下,霉  相似文献   

15.
《农村科技开发》2005,(9):24-25
叶片染病初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淡黄绿色油浸状斑点,后扩展成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病斑大小因品种或发病条件而异。湿度大时,病斑愈合,背面产生白色霉层,病斑最后变褐,叶片干枯。  相似文献   

16.
一、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也可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在子叶上出现褪绿斑点,扩展后变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病情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多先由中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下部叶片扩展,最后除顶部几片小叶外,整株叶片发病。  相似文献   

17.
一、霜霉病: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适合发病的温度是20-24℃,高于30℃或低于15℃病菌受抑制。发病初期叶缘或叶背面呈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棚内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叶面破裂,病植株枯黄,瓜瘦小,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8.
<正>症状霜霉病是一种在瓜类作物上普遍发生的病害,常发于叶片。苗期发病时,叶片退绿变黄,最后枯死。成株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黄色小斑点,后发展成多角形,后期病斑边缘黄绿色,干枯时易破;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呈黄褐色枯萎。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棚内温度,降低湿度,控制发病。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治,每次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克,分堆均匀放在保护地内,点燃后闷棚,一般是傍晚开始,次日早晨结束;也可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72%  相似文献   

19.
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出现浅绿色浸状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卷缩,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成灰黑色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相似文献   

20.
一、主要病害种类 1.甜瓜霜霉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初生淡黄色至鲜黄色病斑,老化后变黄褐色,叶背面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上生出稀疏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叶片连片干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