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娟  高敏华  王宏  李悦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5-128,134
利用1996年、2003年和2008年TM影像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并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1996年-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变化。1996年-2008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十分剧烈。草地增加的幅度最大,达66019.78hm2,未利用地减少的幅度最大,达85958.67hm2。1996年-2008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52.45亿元。1996年-2003年,水文调节功能价值比例上升最多,主要是由于水文调节价值系数最高的水域增加引起的。2003年-2008年,上升速度最快的是气体调节价值,主要是气体调节价值系数最高的林地增加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因此,区域发展规划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对充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全面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重要意义。根据扶余市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变化模型,对扶余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定量计算扶余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扶余市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加,其余用地类型面积逐年减少,扶余市生态服务价值也表现为逐年减少的态势,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为扶余市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安排以及自然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角度,计算了河北省新乐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2010~2020年,新乐市耕地、园地、林地面积增加,水域和其他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年新乐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300亿元,将比2009年减少0.945亿元。新乐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将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5.
基于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以及2020年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变更数据对江西省抚州市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抚州市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量及单一动态度最大,未利用地、草地和湿地减少幅度较大,耕地减少面积最大,以草地、耕地转为林地,耕地、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转移方向为主;2010—2020年抚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净增加量为136.68亿元,其增加主要来源于水域与林地面积的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值区与减值区在空间上呈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对此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建设,促进抚州市未来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飞  孔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73-5976
基于淮安市1988、2000和2005年的遥感解译数据,采用Costanza以及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制定出符合淮安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形式,研究了淮安市1988~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并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44.87亿元,但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正在减缓,而水域和林地减少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后可以通过农村土地整治,而不是占用水域和林地来增加耕地和满足经济发展对建设土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选取大同市2000、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基于当量因子法,分析大同市2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大同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明显,尤其在2010年后变化程度加剧,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态势,降幅为17%,主要原因是林地面积减少;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中,以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水文调节、气候调节为主,这五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占总价值的70.7%。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0-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方法和谢高地等专家修正系数,结合当地粮食单产和价格等统计数据,测算了洛浦县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来,洛浦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林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断增加,耕地、草地先增加后减少,湿地和水域先减少后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相对较多,而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相对较多,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8~2007年临武县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研究了临武县近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临武县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从宏观角度来看是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亟待优化。因此,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严格调控土地利用结构和用途。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海南省三亚市1976、1996、201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三亚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同时应用谢高地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76~2013年三亚市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76~2013年三亚市耕地、水体、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林地面积基本维持不变,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三亚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76年的356038.57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388124.86万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技术,选择浙江省嘉兴市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分析了2005年和2010年嘉兴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通过生态系统功能偏离累积模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生态服务价值流向阐述了这5年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嘉兴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2005—2010年嘉兴市居民点及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水域,而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由于生态价值系数的差异,增加的生态服务价值并不能弥补损失的价值,致使嘉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3283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3131亿元,降低了464%。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交叉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问题,基于山东省2009年、2015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交叉敏感性系数,系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交叉敏感性。结果表明:1)2009—2020年,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尤其是农田、森林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2)山东省生态服务价值先小幅下降,后大幅度升高,生态环境呈良好发展趋势,但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3)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交叉敏感性受城镇扩张和退耕还林、还湿等相关政策的影响较大,2009—2015年,水域、森林、农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均较为敏感;2015—2020年,农田向森林和水域转换较为敏感。山东省应统筹考虑城乡发展、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政策措施,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空间。  相似文献   

13.
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采用当量因子法分析2010—2016年该县土地利用及其生态价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增加163.91 hm~2,增加最多;草地减少137.92 hm~2,减少量最大; 2)灵丘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0亿元以上,7年间生态价值总体有稍微下降趋势,共减少667.02万元,水域生态价值减少幅度最大,减少384.24万元;3)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水域、林地、园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呈正相关。总体上,灵丘县土地利用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破坏,但也不能忽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进一步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保护生态用地,积极探索基于生态保护的生态资产运营模式和机制,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7年、2000年和2009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甘肃省张掖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整体变化显著,在1987~2000年间,林地、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年变化率分别为-4.16%、-3.73%、-4.29%和-2.24%;耕地和荒漠面积增加,年变化率分别为0.82%和0.79%;在2000~2009年间,林地、草地、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5.79%、5.84%和3.66%;耕地、荒漠和水域的面积在减少,年变化率分别为-0.28%、-0.39%和-3.92%.生态系统服务的静态总价值在整个研究期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1987~2000年间,减少了116 570.8万元,在2000~2009年间,增加了39 393.5万元;林地、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价值的增减是导致相应总价值增减的主要原因.基于发展阶段系数和资源紧缺度的生态价值动态估算方法,估算张掖市1987年、2000年和2009年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总价值分别为136 734.8万元、190 341.7万元和171 348.9万元,动态生态价值的研究对指导干旱地区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汾河为黄河第二大支流,研究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以位于汾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山西省晋中市为典型案例区,利用RS和GIS技术对遥感图像和相关社会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研究1998-2018年晋中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 显示:近20年,晋中市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远超其他地类,且面积持续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均呈波动增加趋势,而耕地和林地处于持续减少状态.在此影响下,晋中市ESV呈持续弱化态势(-2.36%),共减少7.74×108元,生态环境出现退化迹象,因此,该区域应注重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关中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核算陕西关中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关中地区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结合敏感性指数,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系统核算,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关中地区ESV在1996年为205.71亿元,2007年达到211.82亿元,呈缓慢增长趋势;空间上呈中间低、南北高、西南最高的分布格局,增量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变化趋势,这是自然条件、政策导向与城市化进程博弈的结果。林地、耕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较大的地类,宝鸡市是最大的生态产益区,水文调节、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和气候调节是关中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体。1996-2007年的11年内,关中地区单位ESV增加2.97%,人均ESV减少7.21%,环境压力有所增加。【结论】应严格控制城镇用地的扩张速度,积极发展城市绿地,认真考虑人口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区域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非农用地对农用地的捕获力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土地利用整体上朝利用强度增大、广度增加的方向发展,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浙江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与土地利用生态位差值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相关度最高;(3)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控制非农用地的外延扩展,增加农地转用的生态补偿,减小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差值能有效抑制农地的快速减少,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地整理工程改变了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使其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变化。依据不同的地貌类型,在湖北省境内选取3个典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农地整理前后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新增耕地数量最多的是"竹山项目"、净增348.84 hm2,居中的是"当阳项目"、净增62.32 hm2,最少的是"钟祥项目"、净增44.27 hm2。3个农地整理项目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发生损失,"竹山项目"净减271.0×104元/年,"当阳项目"净减51.0×104元/年,"钟祥项目"净减8.0×104元/年。不同地貌类型项目区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存在较大差异,"竹山项目"的气体调节价值损失最大,"当阳项目"的气体调节价值损失最小;"竹山项目"的食物生产价值增加11.0×104元/年,"钟祥项目"增加1.0×104元/年。研究得到的政策启示:农地整理目标必须从新增耕地数量向更加注重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转变,紧紧围绕和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实施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与2009年2景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探讨了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9年,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59%,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聚集性增强;生态服务价值的高-高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低-低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的仙林大学城一带;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发生了明显变化,下游仙林大学城一带低-低分布区快速扩张,而高-高分布区仅在九乡河源头及下游的局部区域有所增加;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度增大,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九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及其变化主要是由土地开发利用引起,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确定高速公路对沿线土地的影响范围,以京承高速北京段沿线10km范围的1995、2004、2009年3期TM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GIS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特点、规律和原因,并分析了与高速公路不同距离范围内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1995—2009年,京承高速沿线土地用地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用地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说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于沿线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剧烈,尤其沿线农业结构调整变化明显;2)高速公路沿线土地利用程度与高速公路的距离有较大关系,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最剧烈的区域为3~8km,8km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开始减小;3)1995—2009年,京承高速沿线生态服务价值先增加后减少,由于园地面积显著增加,京承高速沿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总量变化相对平稳,距离高速公路1~3km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最剧烈,8km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逐渐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