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宋时期的茶叶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茶叶广告发展的原因主要有:茶叶生产繁荣,茶叶贸易发达;区域乃至全国茶叶市场出现;茶商势力兴起,市场竞争加剧。茶叶广告在原有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茶肆开始取名,注意利用悬物广告、名人广告;悬挂灯笼,夜间点烛放亮,起招牌广告和悬帜广告的作用;广泛使用招牌,注明店名从业性质,作为招牌广告;注重门面修饰,努力创意;利用音响、说书手段,增设娱乐项目。唐宋茶叶广告的发展促进了茶叶贸易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翻开各种报刊杂志,“收购古钱,生财有道”“收购古钱,一本万利”“收购古钱,亦可致富”等广告扑面而来,几乎每一种杂志、报刊必有一条或几条这样的信息。按广告所说:“我国上下五千年,各朝各代的流通货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有的一枚价值3~5万元,价值千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如今是信息时代,报刊广告、信函广告、张贴广告铺天盖地,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当农民朋友们选择致富项目时,必须三思而后行,千万别掉进致富路上的陷阱里。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报刊广告、信函广告、张贴广告铺天盖地,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当农民朋友们选择致富项目时,必须三思而后行,千万别掉进致富路上的“陷阱”里。  相似文献   

5.
文中 《农家顾问》2004,(3):17-17
信息时代,报刊广告、信函广告、张贴广告铺天盖地,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农民朋友们选择致富项目时,必须三思而后行,千万别掉进致富路上的“陷阱”里。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报刊广告、信函广告、张贴广告铺天盖地,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当农民朋友们选择致富项目时,必须三思而后行,千万别掉进致富路上的"陷阱"里.  相似文献   

7.
刘平 《农家顾问》2011,(8):26-26
信息时代,电视广告、报刊广告、张贴广告铺天盖地,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当农民朋友们选择致富项目时,须三思而后行,千万提防致富路上的"陷阱"。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报刊广告、信函广告、张贴广告铺天盖地,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农民朋友们选择致富项目时,必须三思而后行,千万别掉进致富路上的“陷阱”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探索盛绿佳农微生物肥料在茶叶上的肥效,结果表明,在茶叶上施用盛绿佳农微生物肥料,茶树新梢增长,鲜叶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歆  谭悦 《农业考古》2022,(5):108-113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茶叶的崛起,华茶发展面临挑战。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挽救华茶市场,有识之士迎合时代潮流,利用广告宣传华茶。大量关于茶叶的新知识、新理念传入到市场上,推动了华茶的发展。其中,天津《北洋画报》中刊登的茶广告,一定程度上将华茶推广于国内外,为华茶近代化的发展以及挽救华茶衰退局势做出了贡献。本文从茶叶广告营销...  相似文献   

11.
仲昭铭 《农业考古》2020,(2):239-246
本文以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为例,以1949年为上限,系统梳理了古代至民国时期北川茶叶与茶业产生、发展以及壮大的历史,分析了北川茶叶在中国茶叶历史长河中独特的地位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邓珍珍 《农业考古》2020,(2):128-132
历史上,川藏间与滇藏间都维持着长久的茶叶贸易。目前,学术界也多关注于此。但清代至民国时期,大量滇茶也被销往四川,川滇间的茶叶贸易同样十分繁盛。这主要得益于滇茶的独特品质和四川广阔的消费市场。此外,云南大商号与马帮在川滇茶叶贸易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国君  聂雨欣 《古今农业》2021,(1):66-75,107
贵州省境温暖湿润,素号山国,历史上茶业经济发达.1840年后,由于列强入侵,社会动荡,茶树多被放置或采伐,导致茶叶产量顿减.民国时期抗战军兴,茶叶成了政府维护国家安全和换取外汇的重要输出产品,在此前提下,民国政府积极要求发展茶叶.贵州省府采取了促进茶树栽培、改良制茶法,开办茶叶讲习所,以及与高校院所及研究机构合作等积极...  相似文献   

14.
魏本权 《古今农业》2009,(4):94-103
茶叶产销合作是民国时期茶叶改良与茶业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乡村社会经济变迁的组织载体,茶叶产销合作社在促进个体茶农向合作社员社会角色的转变、变革以茶号为中心的传统茶叶生产格局、促进以合作社为中心的联合生产与共同运销、发展茶区乡村的合作金融等方面都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传统茶农与荼号、茶号与茶栈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受到新兴合作组织的挑战而日益变动。茶叶产销合作因此成为皖赣茶区乡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动力之一,也成为近代农村合作运动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民国时期较为盛行的茶叶包装为切入点,以"泉祥"老字号茶庄的马口铁茶叶罐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茶叶罐上的图案等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梳理了"泉祥"茶庄沉浮起落的发展历程,折射了中国茶文化及工商文化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6.
康健 《古今农业》2013,(1):91-97
晚清民国时期,祁门商人普遍经营茶叶贸易,茶业经济盛况空前。随着茶业经济的兴盛,祁门县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社会变迁的步伐。茶叶贸易的兴盛,促使一些村镇兴起;也引起了县域境内人们的服饰、村落建筑和民居建筑向实用化演变等社会生活的变化;茶农在生产实践中还创造出了采茶歌、采茶戏等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茶叶贸易的衰落,祁门县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延缓,乃至趋于停滞。  相似文献   

17.
李金兰 《农业考古》2021,(2):177-185
贵州产茶历史悠久,就清至民国时期而言,茶叶培植、加工、销售经历了从传统茶学向现代茶学的转变。由于技术革新,大大促进了贵州山地经济的发展,留下了诸多文献资料,引起了学界关注,产生了一批成果。因此,系统梳理此类文献资料及其研究成果,总结其中规律,有利于推进我国民族地区优秀山地农业文化的继承、发展和保护,于现今贵州生态环境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东方杂志》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悠久的大型综合性杂志、影响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之一,对清末民初中国茶叶贸易的情况给予了持续的密切关注,也进行了精到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以《东方杂志》为中心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甲午战争之后在现代化转型中,中国的茶叶贸易日渐衰落,在对欧美贸易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不复从前的繁荣局面。民初基本延续这一颓势,下滑之势无可阻挡。  相似文献   

19.
张清改 《农业考古》2020,(2):247-25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茶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而各地的茶产业、茶文化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大潮,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掘地方茶的优势,创造了地方茶发展的辉煌业绩,积累了地方茶发展的有益经验。本文以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茶为例,对其70年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区域茶产业发展和中国茶产业发展都产生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10年4月1日,滇越铁路正式通车,缩短了云南与外界的距离,方便了商品和人员的流通,有力促进了云南的进出口贸易,产自云贵高原及川康藏边境的农副土特产品,如鸦片、生皮、猪鬃、药材、茶叶、桐油、火腿等大量通过铁路运销到中国东中部地区和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