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考察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元调查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较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即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由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污染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环境治理投资,加强农业绿色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研明确了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结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田清洁生产领域先进的技术,提出了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绿色生产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实现途径,为指导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为推动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4月27日,院县共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示范县签约大会暨河南省优质弱筋及酿酒专用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信阳市息县成功举行。有近200万亩中原"黑土地"的息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40万亩以上,粮食产能保持在20亿斤以上。近年来,息县紧跟农业科技发展步伐,主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沟通对接,积极引进优质弱筋小麦、优质红薯、优质花生、优质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作物新品种,农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4.
运用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农业面源污的排放总量和排放总强度的经济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农村经济总量、林业经济总量、农村人口教育程度和政府防治政策投入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总量和排放总强度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农业生产总量,农业生产结构、特别是渔业和畜牧业生产总量对排放总量和排放总强度有显著的正影响。这表明,中国要实施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需强化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农户内生出防治污染的需求动力;要把渔业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加强农村人口教育,特别是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知教育,继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政策投入,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攻坚克难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振坤 《河南农业》2023,(19):13-13
柘城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县。为保障小麦持续高产、稳产,避免出现过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结、地力退化、品质下降、环境面源污染等问题,柘城县把推广有机肥、化肥的配施和绿色种养循环,减轻畜禽粪便及有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作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四梁八柱"已构建如何准确判断当前农业环境形势?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有利于全面掌握我国农业污染现状,是督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党重大创新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为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和谐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中,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兴,则文明兴。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农村珍贵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等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对德州市乡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德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中国任务目标,这是进入新时代农业生态与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2016年起,国家实施了"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土粒、生活垃圾、氮素、磷素、残余农药与农村禽畜粪便等有机或无机物质,随着降水和径流冲刷,通过渗漏、地表径流和农田排水,使大量污染物流入附近的河流、水库、湖泊等,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环境引起的污染。近年来,文山市通过先进生态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禁养区治理、"七改三清"、乡村环境治理等措施的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文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业面源污染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学投入品不合理使用,以及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处置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浙江省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是全国三大粮食主产区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河南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问题有一下几点: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河南省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益低,就目前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河南省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河南省农户的种粮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水体质量和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环境问题,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省市均已出台相应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农业生产过程(种植、养殖等)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农业生产主体的响应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多元农业生产主体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运用计划行为理论(TPB)与结构方程模型,对农业生产主体的响应行为与响应意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主体的响应行为主要受其响应意向的正向影响,响应意向主要受到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以及其感知行为控制等因素的正向影响。未来相关部门可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宣传力度、精准落实生态补贴等途径提高农业生产主体的生态意识、营造良好的污染治理氛围,进而实现提高和巩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扬中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克良  黄玲 《现代农业科技》2007,(18):134-134,136
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都必须重视农业和农村环境的保护,而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指标的重要因素。根据扬中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提出了综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日益严峻的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加快治理农业污染步伐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重视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1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势之下,农业面源污染成了不可忽视的话题。而河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对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15—2020年河南省农业相关统计数据,对河南省化肥、农药及农膜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其具体使用状况,通过了解河南省畜禽养殖规模计算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养殖排放物,来分析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而找出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一些防治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本研究调研了南县农村人居环境及治理现状,分析了影响南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染排放最为严重,TN、TP及COD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2.97%、43.41%及54.36%,其次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种植业与水产养殖污染相对较小。针对当地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研究提出以自然村为单元,在搞好综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物质装备、优化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美丽乡村、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四大工程建设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污水治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需求,本文梳理了黄河流域河南段农村水污染及污水治理现状,分析了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适用性、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了适用于本地区的污水处理模式及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完善乡村地区市场融资机制、优选污水处理工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增大宣传力度和普及水环境保护教育,为流域内农村污水治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从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切入,梳理了以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法规的不足,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新路径政策法律完善的可行性,提出诸如确立质量安全农产品阶梯补贴制度等立法建议,以期对推动我国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农旅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途径,同时也是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有效测度了我国农旅融合水平,利用2010—2017年12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农旅融合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旅融合整体水平偏低,目前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西部地区发展迅速。农旅融合对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经济较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粮食非主产区农旅融合通过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和促进劳动力"回流"显著提升粮食生产效率,而粮食主产区乡村旅游发展对劳动力和耕地资源的"挤出效应"明显。山区农旅融合对劳动力流动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平原地区更加显著。因此,提出加大贫困山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优化粮食非主产区农业固定资产配置,提高经济较发达地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重视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本文作者结合事件调查主要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产生原因,并着重介绍生态修复方法和新技术处理方法。1农业面源污染概述1.1农业面源污染定义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存过程中发生的污染,具体是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农田、村镇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灌溉、排污的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