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灌溉管理工作中,农业用水的测水和量水是实现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效率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景电灌区改造工程为例,探讨了巴歇尔量水槽的具体应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景电二期工程运行过程中土建工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更新改造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改造过程中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利是农业的生命线,水利工程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景电工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改造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改造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求更新改造工程早日完成,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5.
阐述了景电提灌工程产生的效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建设与改造的思路与建议以及现有条件下为提高泵站的提水效率、节约能耗在调度运行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对景电一期工程灌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工程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价,并针对高扬程提灌区水资源矛盾和灌溉用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节水农业、实施优化调度、进一步做好效益评价促进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节约型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节能降耗就成为施工单位需要重点考虑到的一个环节,也是水利水电发展的必然,文章在分析水利水电工程节能降耗现状的基础上,以某水利水电工程为例,对其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节能降耗策略进行研究,阐述其节能降耗的经济效益,对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景电二期工程自运行以来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了二期大型泵站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更新改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景电工程是一座大Ⅱ型水利电力提灌工程,有泵站43座,总装机25.97万KW,控制面积6.67万hm2,安置移民32万人,解决灌区4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与100多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景电灌区水利用系数的现状为综合渠系水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10.
李葆权 《甘肃农业》2004,(9):123-124
通过对景电工程泵站地下水形成原因及危害的调查分析 ,论述了泵站地下水改造治理的技术措施及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了景电灌区自然地理和水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对后期现代化改造项目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后期项目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泵站工程是提输水系统的核心,实施好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至关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景电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其他同类型泵站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景辉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7):122-124+128
景电灌区的建设为当地农业灌溉工作提供了可靠支持,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局限性问题,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进入新时代以来,景电灌区发展也面临较多的挑战,为解决发展难题景电罐区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体现景电灌区的价值,解决传统发展模式的困境。本文将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在景电灌区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探索信息技术在景电灌区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策略,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景电调度在长期的实践调度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度方式,在此基础上,为使调度更优化、更科学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景电二期大型泵站改造的建设内容与取得的初步成效,就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归纳了甘肃省景电灌区近几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针对已建内容不全面、不彻底,已无法适应景电灌区发展要求的问题,总结了景电灌区信息化升级改造的建设内容,探讨了灌区信息化升级改造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郝国栋 《甘肃农业》2013,(19):51-51,53
用数学模式估算景电一、二期干渠上所产生的水量损失以及整改点,为工程提高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建伟 《新农业》2022,(7):83-84
本文以景电灌区为例,通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下沿黄灌区发展的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景电灌区泵站工程中近期和远期项目规划实施进行讨论,并探讨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旨在为后期项目建设中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