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已成为环境与生态领域中的热点。对土壤动物的定义与分类、土壤动物群落的环境指示作用及促进物质循环功能等,进行基础性、群落应用、指示价值、群落多样性的研究,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壤在陆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土壤的理化特性会影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同时也会对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限制。本文从青藏高原的脆弱生态情况出发,围绕土壤有机质、土壤温、湿度和土壤氮、磷、钾,阐述土壤理化性质与生态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浅析不同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寒地荒漠生态系统)土壤理化特征,并对脆弱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积累量大且不易降解,因此微塑料长期残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收集近年来有关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效应相关的文献,全面系统介绍了土壤微塑料积累后,土壤物理环境的变化、土壤动物摄入及其肠道微生物的响应、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响应、以及植物对微塑料的吸收及其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污染对土壤容重、团聚体组成和持水性等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改变,而这些改变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甚至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也有一些研究关注土壤无脊椎动物(如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跳虫Folsomia candida等)对微塑料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同时,微塑料也会被这些土壤动物所摄食,并导致土壤动物体内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以及对其生长产生影响。此外,微塑料在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积累及其效应也受到关注,比如,被蚯蚓摄食的微塑料可通过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摄食蚯蚓进入鸡体内积累。在系统介绍土壤微塑料污染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微塑料组成与性质的复杂性以及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4个未来研究方向:①建立土壤微塑料污染毒理学诊断的标准化方法体系;②研究土壤微塑料与微生物、植物和土壤动物之间的作用机理;③揭示微塑料与物质转化之间的关键微生物学机制;④开展不同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塑料圈”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可为评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效应提供科学支撑。参80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植物源、微生物源和动物源有机残留物的微生物和物理化学转化导致了SOM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使得解析SOM结构和组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热裂解气质联用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技术被广泛用于测定SOM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实现了对SOM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本研究在分析SOM组成及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基于Py-GC/MS技术研究SOM化学组成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SOM化学组成和其来源的前体物质及特殊SOM化学成分解析,评估SOM的稳定性,探讨土壤物质循环过程,研究SOM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不同生态系统SOM的化学组成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不同植物来源的化合物在土壤中的积累过程和初始凋落物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着SOM化学组成,②SOM化学组成和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影响SOM含量和动态过程的最重要因子是气候,它通过影响植被类型分布、光合作用物质生成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调节SOM的化学组成,土地利用方式、野火、耕作方式等也影响着SOM的含量和组成。基于Py-GC/MS技术从SOM的本质,也就是SOM化学成分和化学组成角度揭示土壤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图1参107  相似文献   

5.
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镍是引起我国土壤污染的八大重金属之一,农田土壤镍超标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镍的污染现状和污染来源,镍对农田生态系统(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影响,镍污染土壤的各种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修复技术,介绍了目前为止发现的镍超富集植物,为镍污染土壤植物萃取技术研发提供植物种类。最后提出了镍污染土壤修复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北京妙峰山地区土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土壤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历史产物,是生物繁衍和森林植物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土壤及其肥力删约着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在一定立地条件下的土壤状况,肥力特点及与森林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林业土壤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林业土壤的理论。且可以指导林业生产,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 妙峰山地处暖温带,土壤在垂直分布上呈规律性变化。我们研究了妙峰山土壤的垂直分布及形成特点,定出土壤类型名称,分析土壤的肥力状况,为京郊山区绿化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浅议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土壤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表物质和能量转化交换的活动场所,是植物生长的基地,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土壤作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负载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维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然而,随  相似文献   

8.
<正>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土层。它既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体,又是劳动人民长期劳动的产物;即供给植物生长的水、肥、气、热的主要源泉,又是各种物质能量转化的场所。土壤的组成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固体物质的体积约占50%,其中矿物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丰富的生物资源它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又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组成。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主要了解的是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重点是具有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粮食、蔬菜、中药材等植物。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中对我们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主要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因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10.
稻草还田及利用技术在农田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土壤为主体,以环境为条件,加上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各种组成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一个物质和能量大量流进流出的开放系统.土壤不仅为农业生物生长和栖息提供场所,支撑植物生长,消化动植物残体,而且是植物所需的矿质养分的来源与贮藏库,也是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进行交换和循环的主要场所,起到物质和能量转换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即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大部分有机物质组成。它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源泉。以碳酸盐黑钙土为例,通过30多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对比,从土壤有机质的下降对土壤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补充与调节等方面阐述土壤有机质的缺失对土壤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警醒人们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的重视,科学合理地补充和调节土壤有机质,以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和持续性的至关重要的有限资源,土壤健康影响着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本文从土壤酸碱度、微量元素、微生物、有机质、可溶性盐分含量和有害物质六个方面,分析影响土壤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老爷岭生态实验站的土壤动物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土壤动物起着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双重作用是重要的一环。在我国,对土壤动物的研究尚不够广泛,为了探讨土壤动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1983年4月—9月对东北林学院帽儿山林场老爷岭生态实验站的土壤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目的是研究土壤动物的区系组成和数量状况。 老爷岭生态实验站(尚志县帽儿山)位于北纬45°23′—45°26′,东经127°36—127°28′。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原始植被是红松阔叶林,从1903年开始,经历了大规模的破坏(采伐、火烧、开垦等),逐渐演变成为现存的天然次生林。  相似文献   

14.
土壤生态毒理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土壤生态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生态诊断的各种方法,包括土壤生态毒理诊断植物法、土壤生态毒理诊断动物法、土壤生态毒理诊断微生物方法及污染土壤生态毒理分子诊断方法,并对土壤生态毒理学诊断方法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塑料污染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当前对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于水域生态系统,而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土壤微塑料的分类及来源,分离、检测方法及存在问题,总结了土壤微塑料的污染和微塑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效应及机理,分析了其对土壤动物、微生物生态及碳、氮等物质循环的影响,最后针对微塑料的生态效应提出展望,为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土壤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土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动物的文献研究,介绍了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变化指示功能,总结分析了影响土壤动物的环境因子,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迁、全球气候的变化及土壤污染等,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居住不可替代的环境因子,也是食物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重金属污染具有毒性,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传递并累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有着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繁多,大体可以分为指数法、模型指数法及其他评价法3类。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通过对比各方法优点和不足,以期为实际评价提供参考,从而获得最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土壤-植物体系中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农药、重金属已成为当今农业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污染物质,国内外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卓有建树的研究,特别是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研究受到较多关注.通过就农药和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酶活性和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的综合分析和阐述,系统剖析了其产生毒害机理和影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相关研究中有待加强的重点,包括农药对非靶标生物毒害机理、农药降解中间产物的环境风险以及农药和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机理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2004,(5):14-15
土壤是指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包括各种农作物和果树)的疏松的陆地表层。土壤又有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之分。凡未经人工开垦的土壤,称为自然土壤,如从未开垦的高山和草原的土壤。自然土壤经过开垦耕种以后,就成为农业土壤。农业土壤特点:一是成土年龄比自然土壤短,二是土体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即所谓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况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概念、基本理论,重点分析了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在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温度带及不同演替阶段的特征,并从生物、非生物因素及人类干扰3个方面综述了土壤、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的驱动因素,最后总结了我国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