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课外资源拓展等方面介绍了信阳农林学院公选课《茶与健康》的教学实践。非茶学专业学生选修《茶与健康》,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增强其身体机能。  相似文献   

2.
生活茶艺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茶是健康饮料,对我们的健康功不可没。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医学界对茶叶的深入研究,茶叶能防止动脉硬化及抗衰防癌的功效,终于经由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及医学临床实验而获得证实。正值我们社会在享受高度经济发展带来富裕生活的同时,市场上出现多种与“茶”有关的饮料,悄悄的、逐渐的取代了原已占领多年的外来饮料“碳酸饮料”。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回顾饮取文化的活水“茶”,来充实我们的生命,丰富我们的生活。想要进入茶的世界并不难,就如同佛家所谓的“无为法为大法”。任何人只要暂时跳脱外来…  相似文献   

3.
<正>主办: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湖南白沙溪茶厂建厂80周年。"白沙溪"是安化黑茶源头、万里茶道起点,是安化黑茶的标杆。性企业。80年来,白沙溪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通过体制和产品的改革创新,以健康生活理念敲开了现代消费市场的大门,白沙溪已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是不吃饭活不了,不喝茶活不好的时代。而且,不管消费者吃什么、喝什么,都越来越讲求健康和时尚。茶是健康的好朋友,也是时尚的好朋友。与茶联系在一起的多元化消费,正在帮助中国人民提升生活质量,稳步进入小康社会。一、新时期茶叶消费的二维形态在茶叶滋润人类5000年的历程中,先后存在药用、食用、煮饮、点茶、散茶、灌装茶饮料等  相似文献   

5.
自从香与茶进入中国古人生活,茶事、香事开始成为古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香的养生保健功效是人们嗜好茶与香的基础,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则使茶事、香事有了形而上的意义。茶与香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茶浸润口舌与鼻观,香则付诸鼻观。这也使得茶事、香事既可各自造化,又可相辅相成,在相互交会时相得益彰。明代之前,人们制作茶叶,将茶叶制作成龙团凤饼,并在其中掺杂香料。茶事、香事都是文人生活雅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僧人有日常茶事香事与茶会香事,仪式中香、茶不可或缺,日常生活中更是助其禅思。茶事与香事的交会在古代文学经典和日本茶道、香道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6.
以茶的全球传播为案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域,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茶在国际传播中所呈现出的价值和作用。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国茶叶带动了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给全球人民以健康和良好生态,丰富了世界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样态。全球茶文化日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坚持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茶已成为居家必备之物,茶饮之风广泛流行。茶与社会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出现了不少与茶相关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宋人留下的众多茶诗,是我们了解宋人茶俗的重要窗口。苏轼的茶诗,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以茶赐臣、以茶为乐等宋代茶俗茶情。挖掘苏轼茶诗中的宋代茶俗及其蕴涵的文化意蕴,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民俗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茶与生活》一书,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0年1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该书由江苏省常州武进市农村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原中共武进县委宣传部长钱世康编著。全书分:茶的故乡、陆羽茶经、天下名茶、茶与健康、茶叶识藏、茶水沏泡、品茗茶具、古今茶馆、饮茶习俗、名人论茶、茶诗神韵、茶联拾萃、茶道漫话、茶的开发、茶在世界等十七章。作者祖籍在有2500余年历史的八邑名都武进,古称毗陵,该邑古风厚朴,史有“诗国”之称,作者多年发掘整理了毗陵古今茶诗一束,别有韵味。 本书融历史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  相似文献   

9.
2012年,在我们的生活中,从国家到个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茶、禅和养生这个话题在这个会议上提出来,虽然看起来它是一个很局部很个人的话题,但是人人都懂得,大石头没有小石头砌不成墙的道理.千千万万个细胞构成了人体,不同的男女老少组成了家庭,而全国无数的家庭就是国家的细胞了.每一个微小细胞的健康,都关系到一个整体.因此,无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物质方面和"琴棋书画诗曲茶"的精神层面,五十六个民族的十三亿中国人都离不开茶.凡是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的茶,这样,茶就放在了最前面.  相似文献   

10.
刘源源 《农业考古》2015,(2):123-126
晚明文人较为普遍地嗜好饮茶,冯梦祯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以冯梦祯文集、日记中对茶事生活的多处记载为中心,研究了晚明文人冯梦祯的饮茶生活,具体从其对不同茶品的评价、水的择选、炒茶与藏茶、茶事之道、饮茶之境等多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程艳斐 《农业考古》2021,(2):150-153
茶与竹子,同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须臾不可或缺的物品,也各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风格独具的文化形态。茶是特殊的,茶无限地丰富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同样,竹子在千百年的时间里深深滋养着中国人尤其是文人的心灵,在古代文人眼中,竹子俨然成了一种高雅的象征。在茶的世界里,竹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一部古典茶文化,常常是茶竹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茶文化论述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明繁荣、外交新局是习近平关于茶文化论述产生的基本背景。习近平关于茶文化的论述已经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茶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喝茶是修身养性、提升品位的重要手段;茶产业是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茶文化是增进中外友谊的纽带和桥梁;茶叶是国际商路上的重要输出货品;茶是文明互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关于茶文化的论述,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有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工夫境界是研究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工夫境界解读中国茶道哲学,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茶道哲学的工夫与境界。中国茶道哲学的核心在"和"。茶人通过一系列的工夫持守,力求进入到"和"境界。在"和"的工夫境界观照下,茶人的生命体验与心灵体验高度凝结,进以凸显中国哲学与文化中独有的"天人合一"思想,使中国茶道哲学思想提升了又一高度。  相似文献   

15.
由于宜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茶树原产地之一,进而催生了悠久的茶叶制造史和丰富多彩的宜宾茶文化,对中国茶叶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如今的茶文化热潮下,既要继承茶文化,又要思考如何最大化弘扬地域茶文化。挖掘茶文化资源是宜宾茶文化走向未来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于茶叶,不仅仅只是一种饮品,它同时还是一种文化传承。作为茶叶的故乡,中国有 近五千年的茶文化,茶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已经成为国人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山区种茶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本文从当前山区种植方面 的某些问题入手,旨在解决种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齐世峰 《农业考古》2021,(2):246-249
茶在英国经济和社会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茶在英国催生了独特的茶文化,不仅影响了英国人的生产生活,还对世界很多国家地区的茶文化产生了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英国茶园的重要类型或案例,如茶花园、果园茶室、本土茶种植园等,从中折射出英国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化禀赋对茶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旨在探究具有文化特征功能性农业的可转型路径与发展模式.依据现代社会消费需求特点与经济化差异性,可将现有茶文化资源分为文化遗产、文化古迹、文化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资源可通过茶文化旅游、茶品销售、茶文化表演、茶创意产品、茶衍生产品、茶馆茶会所和茶会活动等七大模式实现其经济化.  相似文献   

19.
唐代繁荣昌盛的社会形态、迅猛发展的茶业、日益繁荣的茶文化、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活跃的外交活动及僧人频繁的互访留学等各种有利因素,为唐代茶及茶文化向外广泛而有效传播提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运输和外交往来等诸多有利条件和广阔的平台。唐代茶及茶文化向外传播不仅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及海外诸国的饮茶文化习俗的形成及茶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促进了唐朝和这些地区间文化、科技、贸易、经济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总结台湾茶产业发展经验并从中获得启示,可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大陆茶业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台湾茶叶种植情况、市场概况、分布区域、种类及销售方式等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台湾茶业发展经验在于通过茶园观光与茶艺文化、茶叶评鉴比赛、茶文化馆和亮点茶庄、开发多元化产品等发展休闲茶业,通过茶叶厂农合作体制及产销班茶园健康管理、卫生安全制茶厂评鉴,以及产销履历标章来提升品质,并建立茶叶品牌。茶产业六级化和提升产品品质是两岸茶业发展的共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