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生物质液压成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生物质液压成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及试验,通过木屑成型试验表明,最佳含水率范围应控制在0.15 ~0.18.在此基础上运用FEA分析软件ANSYS对成型过程中生物质的流变特性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整个成型过程中生物质位移和应变演变特性,得到生物质在材料致密化过程中摩擦力的变化规律,为生物质的成型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生物质气化的原理及有关生物质气化技术,分析了物料、气化反应器、气化温度和气化剂对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影响,指出了生物质气化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生物质固体燃料固化成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和分析,为高效节能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设备及最佳工艺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加压串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过程的模型,并将模拟数值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拟研究的可行性.分别研究了气化温度Tg、气化压力pg以及水蒸气与生物质的质量比(S/B)对生物质合成气的成分、氢碳比、气化份额、生物质合成气产率和生物质碳转化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化温度、气化压力和S/B对生物质气化过程有很重要的影响,适当地提高气化温度和气化压力对制取生物质合成气有利(Tg在800 ℃左右,pg在0.4 MPa左右),合适的S/B在0.4左右.  相似文献   

5.
马飞  王维新 《农业机械》2011,(25):114-116
本文阐述了生物质燃料分别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的燃烧过程,分析了生物质燃料本身的特性、物料粒径大小、反应温度、滞留时间和直燃气化炉具对燃料燃烧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对生物质直燃气化炉的正确设计以及优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压制成型加热温度、结渣原因的基础上,对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进行性能模拟计算和实际推广价值分析,针对试验在生物质种类、试验条件、分析软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生物质气化燃烧锅炉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两台清水泵和两台两相流泵输送清水、不同浓度的煤浆、灰浆、细砂浆体、粗砂浆体和泥浆时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测试了上述两相流的物理、流变特性并分析了它们对泵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泵性能变化的机理,建立了考虑两相流流变特性的泵性能预测模型,为杂质泵的设计及选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概况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生物质气化供气、发电的基本工艺流程.同时,在简述生物质气化的概念及其转化方式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生物质气化技术在国内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对生物质气化技术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装备及原理等以图示出.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了风速对回转窑内生物质传输送的影响,并与已有的几种传输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已有的几种模型不能准确描述风速作用下生物质在回转窑内的传输规律。窑内风速对生物质物料平均停留时间(MRT)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生物质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另一方面,生物质受到风的作用,增加了摩擦力,使得风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特性。风速的影响范围与回转窑倾角有较大关系:回转窑倾角越大,风速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气化及气化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能源应用领域研究的热门。该文对生物质气化原理、国内外气化及其装置研究现状、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进行进一步气化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资源高压连续输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近中试规模的生物质资源高压连续输送装置,通过将生物质资源与水混成浆料的方法实现了生物质资源的高压连续输送、浆料的固含量可达10%(wt)以上,压力可达40MPa,最大浆料供应量为2.4L/h。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完善和发展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技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有压管道内串列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管道车直径、车身长度的逐渐增大,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而随着荷重的增加,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逐渐降低;不同车间距下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小于单个管道车的运移速度,且随着车间距的不断增大,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逐渐增大并向单个管道车的运移速度靠拢.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标准回归系数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雷诺数、管道车直径、车身长度、荷重、双车间距对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研究成果为优化管道车结构,提高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降低管道车的输运能耗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废弃物发酵系统是一个大时滞系统,针对生物质发酵系统中的热能控制存在波动大、振荡多和超调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入侵杂草算法优化的PID生物质废弃物发酵热能控制方法,运用改进入侵杂草算法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在线调整。算例仿真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稳定且高精度地实现对生物质废弃物发酵系统的热能控制,为沼气制取提供了稳定的热能环境,实现了沼气的稳定供应。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秸秆生物质能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前景,而粉碎是对秸秆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的必要环节。为此,在分析秸秆生物质粉碎机的工作原理基础上,进行组合式秸秆生物质粉碎机总体结构设计,并对动刀及定刀的间隙、锤片与齿板的间隙、锤片与筛网的间隙、动刀及锤片形状、动刀排列、锤片排列,以及锯齿板排列等参数进行设计。组合式秸秆生物质粉碎机的使用推广,可实现对秸秆生物质能源有效利用,有助于解决秸秆生物质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沼液经济性消纳对提高沼液资源利用率、维持沼气工程稳定运行、缓解养殖带来的环境压力、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种养循环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基于盈亏平衡分析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型,以沼液经济性消纳半径为核心,探究了沼气工程投资金额和处理规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沼液经济性消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沼气工程投资金额与处理规模之间关系性较强(R 2=0.9842);沼液经济性消纳半径R bsa选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运输费用和沼液中N含量,不同消纳区域农业生产系数的差异性也会对经济性消纳半径的评估产生影响。利用模型对江西新余南英垦殖场规模化沼气发电工程(SBPGP)沼液经济性消纳半径进行估算,在保证氮平衡基础下,其沼液最小消纳范围在31.94 km 2左右。沼液经济性消纳模型的构建,为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一体化循环模式提供了技术参考,从经济性视角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管道输送的生猪液态饲喂系统投资大、对使用人员素质要求高、设备故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等问题,设计一种生猪液态饲料智能喂料车。喂料车与搅拌站之间采用Zigbee通讯,组网运行,实现装料、运送及投料的自动巡航控制;喂料车采用磁钉、磁控开关实现自动认址、定位及精准停车;采用螺杆泵送料,实现精准饲喂。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喂料车满载情况下通过提前减速可以实现在目标站点精准停车(位置偏差≤1 cm);以预设的3、5、10 kg为投喂量,喂料车实际投喂量误差可以控制在2.5%以内。与管道式生猪液态饲喂系统相比,基于智能喂料车的生猪液态饲料自动饲喂系统具有投资少、设备运行可靠性高等优点,可广泛适用于中小规模养猪场,对生猪液态饲喂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秸秆生物质能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前景,而气化燃烧是秸秆生物质能利用的一种形式。针对小型家用生物质气化炉在使用中存在气化气中焦油、灰分含量多,物料连续添加工艺复杂,而物料间断供给使用不便等问题,提出一种多体式秸秆生物质气化炉的设计。通过3个气化燃烧炉体且内炉体可拆卸,空气气化剂预热、均布供给,焦油及灰尘杂质二级净化处置等结构设计,可使得生物质物料装填工况满足家用炊事需求、保证气化反应工艺要求、有效去除气化气中焦油及灰尘杂质。多体式秸秆生物质气化炉的使用推广,可实现对秸秆生物质能源有效利用,也有助于解决秸秆生物质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是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螺旋挤压成型机是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中开发最早、应用最广的生产设备。螺杆是成型机的核心工作部件,其在高温高压下与物料高速干摩擦,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严重制约了螺旋挤压成型机的效能。国内外学者在提高螺杆寿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在分析螺杆失效形式的基础上,从成型工艺流程、螺杆外形及结构、螺杆选材和表面强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螺杆提高使用寿命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概述,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物质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烧设备是利用生物质能的重要途径。介绍国内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烧设备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烧设备的发展趋势,从技术研发、人才激励及政策推广方面提出发展战略措施,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晏水平  冯椋  段海超  纪龙  贺清尧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7):363-369,386
将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与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结合,可实现CO2负排放,是能源领域降低CO2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生物质直接燃烧后产生的生物质灰理论上可吸收并永久封存CO2,但其能否实现负碳排放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分别在自然状态(空气氛围)、中等CO2初始分压(101.3 kPa)和高CO2初始分压(300~1 400 kPa)条件下开展了生物质灰矿化CO2试验,测试了生物质灰的CO2矿化量,并评估了3种矿化路径的负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从空气中吸收CO2时,生物质灰的CO2矿化性能最差,40 d内的最高CO2矿化量仅为60.66 g/kg。在中等CO2分压101.3 kPa条件下,可最高实现121.68 g/kg的矿化量,而初始分压1 400 kPa下的CO2矿化量可达216.85 g/kg。综合考虑矿化过程的能源消耗和生物质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