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是重要花椒产地,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的花椒种植区域广泛、用途多种。本文主要以地方志为主体史料,通过对相关记载进行统计,分析、梳理,阐释了清至民国时期花椒在陕西种植的分类、分布状况、种植特征、发展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至民国时期贵州的刺梨种植区域广泛、用途多种。本文主要以贵州地方志为主体史料,通过对其相关记载进行统计,分析、梳理、阐释了清至民国时期贵州"刺梨"与"金樱子"的关系、种植的分类、分布状况、种植特征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内蒙古是荞麦的主产区之一,而通辽地区的荞麦种植面积在全区居首位。通辽地区的荞麦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地方品种多,资源十分丰富,这是发展荞麦生产的重要条件[1]。通辽地区的荞麦素以品质优良而著称,如库伦荞麦、奈曼荞麦。通辽地区荞麦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由于品种供应、种植习惯以及产品开发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管理粗放,亟需推广新品种,改变栽培方式,充分发挥荞麦的生  相似文献   

4.
清民国时期,兰州发展较快,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设施,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本文分别从水利开发、提水工具、水利管理等方面,探讨清至民国时期兰州地区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李静 《古今农业》2009,(2):77-83
北川地区一直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但清至民国这一时期,北川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构成及种植面积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影响到现在。本文以北川地区清至民国的多本县志为基础,分析这一时期北川地区农作物的种植、传播与分布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杨彦增 《农业考古》2015,(1):224-227
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非常重视对林木的保护,订立了较多的林木保护习惯法。其内容主要包括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禁止盗窃林木、防火等方面。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林木保护习惯法在林木保护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探析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林木保护习惯法的订立情况、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对完善我国当前的森林保护立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赤峰市春小麦、荞麦适宜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赤峰市多年春小麦、荞麦种植面积、产量、效益基础上,充分考虑适宜赤峰市的气候条件和特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春小麦、荞麦种植范围,做出适宜气候区划,为分区分类指导春小麦、荞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因地制宜安排春小麦、荞麦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从全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看,荞麦产品的消费量基数还很小,种植荞麦的地区少,荞麦的供给量基数相对很小,增长空间还很大,荞麦种植产业发展前景良好。但是由于乌兰察布市荞麦种植业保障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深加工不足导致发展荞麦种植业面临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绿色无公害荞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小杂粮有了新的需求.荞麦就是人们喜食的一种粮食作物,同时又是优良的蜜源作物和良好的食物性药用植物,其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等功效已得到普遍认可.我区种植荞麦历史悠久,由于其生育期短、耐瘠、投入少、易管理,过去在内蒙古一些地区,常因春旱不能适时播种其他作物而种植荞麦,或在毁种后补种荞麦,有复种条件的地区常复种荞麦,因而历史上是很好的抗灾备荒作物.现在随着人们对其食疗保健作用的认识,以及对绿色无公害食物的重视,荞麦的栽培和利用也受到关注.种植荞麦不仅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丰富粮食市场,又能制作加工食品,同时还可以生产荞麦花蜂蜜,其茎叶还能作绿肥及饲料,荞麦皮可做枕芯,农民种植养麦,风险小、效益高.  相似文献   

10.
荞麦生产与增产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又称乌麦、三角麦、花麦等,属于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分为苦荞和甜荞两大类。荞麦适应性强,耐瘠薄、耐酸、耐旱,很适宜在新开垦的土地上种植,是盐源县彝族地区的主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至今也是彝族同胞的主食。荞麦不仅籽粒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很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代社会将农业作为了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在研究历史经济地理时也更倾向于研究农业地理。本文以清至民国时期为背景,研究了青海河湟地区的农业地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随机森林的我国荞麦适宜种植区划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共获取196个荞麦分布点记录,采用相关性以及随机森林变量重要性分析,筛选出气候、土壤和地形三种类型15个环境评价因子,结合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我国荞麦的潜在种植区域,并划分荞麦适宜种植分布区,同时依据随机森林模型给出的变量重要性,分析影响荞麦生长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的我国荞麦适宜种植分布精度较高,荞麦的种植适宜区分布较广,从东北到南方的广阔地区均有分布,但荞麦高适宜种植区范围较小。气候因子对荞麦生长的影响最大,主导因子为日照时数(SH)、年均温(Bio1)和最热季降水量(Bio18),通过绘制主导因子的响应曲线,进一步明确其对荞麦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合理规划我国荞麦种植提供数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荞麦是永宁坪乡人民群众的传统主食,在该地区已经具有十分广泛的种植历史,是一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农作物。文章对该地区荞麦种植技术要点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当地荞麦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韦凯 《古今农业》2020,(1):45-54,100
都柳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同为黔东南地区重要的木材产地,在清至民国时期皆出现了人工营林的大规模发展,留下了大量林业契约文书。目前学界多关注清水江流域的林业问题,但对与之毗邻的都柳江流域关注较少,未能全面反映黔东南地区林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是故探究都柳江流人工营林的发展和原因,揭示留存在当地的林业契约文书价值,可为黔东南林业发展的解读和今天贵州省的山地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荞麦在美姑县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科技推广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荞麦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单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常年播种面积达11.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1600万公斤,其中商品荞麦800万公斤,平均单产139.13公斤;二是相继引进推广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荞麦质量明显提高.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生产的荞麦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丰富、品质好.属纯天然绿色食品(2004年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荞麦生产基地和产品),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功能,特别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荞麦制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我县的荞麦生产日益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荞麦资源品质区划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全国不同地区荞麦资源的品质分析结果及荞麦的遗传特性,将我国荞麦产区按养分含量分为五大品质区域,即荞麦高蛋白区(≥10%)、荞麦高脂肪区(≥2.5%)、高赖氨酸区(≥0.6%)、高V_E含量区(≥2.0 mg/100 g)、高VPP含量区(≥5.0 mg/100 g)。综合各地区荞麦品质分布特点,将荞麦品质区划分为3个种植区,即荞麦种植最适宜区(综合品质高)、荞麦种植适宜区(综合品质中)和荞麦种植不适宜区(综合品质低)。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作物品种资源,对作物的品种、栽培模式进行调整,形成了油菜=花生——荞麦、小麦(或油菜)——大豆(或毛豆)=荞麦、小麦=玉米——荞麦等一年三熟荞麦抢茬栽培的种植模式。总结该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并对该模式在规模、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以为沿江高沙土地区荞麦抢茬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荞麦具有抗旱、耐贫瘠、抗逆性较强等特点,很适合在渭北旱塬种植,经过多年种植试验,本文总结了一套荞麦在渭北旱塬地区的栽培技术,为渭北旱塬荞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作物品种资源,对作物的品种、栽培模式进行调整,形成了油菜=花生——荞麦、小麦(或油菜)——大豆(或毛豆)=荞麦、小麦=玉米——荞麦等一年三熟荞麦抢茬栽培的种植模式。总结该模式的主要技术要点,并对该模式在规模、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以为沿江高沙土地区荞麦抢茬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荞麦具有抗旱、耐贫瘠、抗逆性较强等特点,很适合在渭北旱塬种植,经过多年种植试验,本文总结了一套荞麦在渭北旱塬地区的栽培技术,为渭北旱塬荞麦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