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桂香 《农技服务》2014,(6):222-223
本文针对临沂市河东区农村务农劳动力受教育及职业培训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和在家务农劳动力的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后继乏人等现实情况已严重制约了我区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尽快培育一大批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展开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北京市通州区现代农业规划的编制任务,促进现代都市农业相关政策的落实;对通州区内农业劳动力结构组成及分布现状进行实证抽样调查,包括务农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总务农时间等内容;通州区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高,并面临务农劳动力数大幅度下降并短缺的趋势。同时,务农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兼业劳动力比例也很大。这种状况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应当充分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状况的严峻性,采用积极有效措施应对这一无法回避的难题,防止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隐患发生。  相似文献   

3.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全州人口218.6万,其中,朝鲜族占36.7%。农村人口72.4万,人均耕地近8亩。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州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务农人口大幅减少。目前,常年务农的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已高达23.1亩。农业发展面临经营主体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4.
“家族经营协方”在日本农业经济中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和推广。“家族经营协议”是指在日本农业经济中,为培育法人经营,确保务农事业后继有人,确立 家族务农场的法律地位而形成的一种民法。它的中心目标是把农业作为一种职业,认人们自由选择。同时,“家族经营协议”:以形式确定劳动力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新生命力,根据得中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会之 《农业与技术》2013,(11):219-219
梨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26.4万hm^2,农业人口61万,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梨树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但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手段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农忙季节缺入手、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农民兼业化等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农民致富进程。  相似文献   

6.
近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就《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在会上表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谁来种地、谁来务农”问题日益突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徐家鹏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2):205-211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务农意愿对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有重要参考意义.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被抽样调查的陕西389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务农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被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73.78%的人表示将一直留在城镇务工,不愿意返乡务农;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农业收入、家乡的社会风气、家乡政府农业支持力度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态度、家乡消费观念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有着显著负向影响;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后体质变化、对务农技能掌握情况、家庭中农业劳动力人数、老人医药费负担情况、回家频率、所学技能对回乡务农帮助等因素对其返乡务农意愿无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并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谁来种地、谁来务农"问题日益突出,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技推广部门的重要任务。下面以许昌市为例,就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以研究。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许昌市耕地面积32.53万hm~2,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7.93万hm~2。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  相似文献   

9.
孟颖  马怀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43-16447,16477
分析了皖北地区农民主体弱化的现状及表现: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皖北地区的农民(主要指在家务农的留守农民)弱化现象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留守农民体质弱、文化层次低、劳动力后备乏人、务农积极性低、务农收入低、投资力量弱、农业生产资料拥有量少、社会资本供给不足等。指出农民主体弱化的根源在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没能处理好工农、城乡统筹发展问题(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社会格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应通过培育新型农民群体、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改变农民主体弱化现状。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农业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大量流动,务农老龄化、要素非农化、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的趋势。在城乡要素交换机制失衡现状下,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由此带来了农业生  相似文献   

11.
徐梅 《云南农业》2008,(12):24-24
1 农村务农劳动力现状 1.1结构发生变化 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的结构现状:一是留乡务农的劳动力中以妇女居多。被凋查的480户农户,在家务农女性占在家务农人数的比例平均为55.3%;二是受教育程度偏低,其中滇东南、滇西北民族、边疆地区,文盲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39%。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44-1348
土地流转及规模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业现代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农户的意愿和行为对土地流转有根本性的影响。根据山西省柳林县15个乡镇的260户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问卷的数据从农户基本情况、家庭拥有耕地数量、家庭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务农劳动力数、劳动力年龄、家庭农业收入、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机械化水平等5个因素对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影响显著;家庭主要劳动力性别、劳动力文化程度、家庭耕地面积数量以及人均收入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为加快柳林县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临湘县的调查情况为例,说明目前农村务农劳力整体素质正在下降,其具体表现为四个不适应:(1)生理素质与劳动强度不适应;(2)文化技术素质与农业科技的继承和推广不适应;(3)管理素质与农业生产的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不相适应;(4)心理、精神素质与开发性的商品生产不适应。其原因是由于劳动力的非正常转移,家庭经营条件的局限性,社会的消极因素等作用的结果。作者认为:可以通过行政和政策手段,从宏观协调着手,诱导农村种田能手、生产经营行家滞留农村,并改善经营条件,使农村务农劳力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当前农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县"分得过多,统得不足"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弊端与问题也日益显露,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因此,继续创新和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以解决未来由谁来务农,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1缙云县家庭农场的基本现状缙云县的家庭农场发展起步于2013年,通过2年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主体众多,影响因素复杂,其中最基础的是农产品的初始生产经营者,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适度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具有点多面广、分散无序、缺乏规模经济等特点。而且,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外移导致很多地方的务农人员呈现出"老龄化、女性化、低文化"的特点,农业生产经营的"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务工人员工资待遇的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闲打工、农忙务农"的兼业化特征正在逐步淡化,大多数转移劳动力即使农忙时也不再返乡务农,成为专职打工者。因此,农业的"用工荒"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从多方着手。农业机械大显身手为应对劳力短缺,一些地方开始推广机械  相似文献   

17.
在农户收入多元化背景下,以实地调研问卷为基础,对比分析四川和新疆农户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的差异,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户家庭自身拥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随着农业经济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不断下降,导致土地产出对于农户的重要性程度下降,进一步使得土地产权激励作用下降,是农业生产出现徘徊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降低务农和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边际收入差,农户倾向于将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谁来种地、谁来务农"问题日益突出,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农技推广部门的重要任务。经过几年的发展,济源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截止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0.5万亩,占家庭承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呈出现相对和绝对减少的总趋势。与此相反,农业劳动力的质量则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这两种变化趋势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发达国家务农劳力较少,1990年为4999.3万人,  相似文献   

20.
<正>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主体众多,影响因素复杂,其中最基础的是农产品的初始生产经营者,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适度规模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具有点多面广、分散无序、缺乏规模经济等特点。而且,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外移导致很多地方的务农人员呈现出"老龄化、女性化、低文化"的特点,农业生产经营的"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