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认识到粮食问题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国计民生,提出了解决粮食问题的一系列宏观调控策略。他们十分注重粮食流通宏观调控的市场导向,倡导利用和发展私营粮商,反对强行限制粮价,力求粮食自由流通,主张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宋代粮食流通宏观调控思想对当今社会具有诸多启示:宏观调控方式应当与时俱进,宏观调控应当坚持市场取向、构建统一市场、促进多元经营、强化法律规范。完善粮食流通宏观调控应当减少行政干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消除地区市场封锁和保护主义,培育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健全粮食市场监管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湖南地区农业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学界对宋代湖南地区的农业经济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从地域上看,这些成果对洞庭湖周边区域论述较多,而对其他地区涉及较少,对整个湖南省更缺乏系统、全面细致的专门研究;其次,从内容上看,有关洞庭湖区的农田水利以及粮食生产方面的成果居多,而有关生产关系、生产力方面与农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最后,缺乏长时段的纵向与广区域的横向比较,存在着囿于某一“时期”、限于某一“区域”的倾向,对历史时期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缺乏全局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湖南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稻谷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湖南的粮食加工业并不发达,与产粮大省的地位不匹配。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粮食加工和流通是实现湖南由产粮大省向粮食产业强省转变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比分析湖南省与国内外的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剖析湖南粮食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制约因素和新时期的机遇,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湖南粮食产业化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实施三大战略积极推进湖南粮食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湖南粮食结构调整的三大战略,即:优质食用稻、高蛋白饲料稻和特种专用稻并举开发战略;农作制度创新战略;产业化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是全国粮食大省,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长期稳居全国首位,但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必须采取新对策。阐述了湖南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了湖南粮食生产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新对策,介绍了湖南粮食生产关键技术的集成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前期湖南粮食产业高效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粮食发展具有自然资源和条件优越、科技水平高、基础较好的优势。21世纪前期,面对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湖南粮食产业应创造良好区域经济环境,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采用调整总量和品种结构、加大稻米深加工、扩大出口创汇和提高科技含量等途径,实现自身高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分析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市场区位、生产规模、产业基础及布局指向等方面因素,兼顾相对集中连片原则,结合粮食生产现状、市场前景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湖南划分为“一区一圈两带”的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战略。对“一区一圈两带”4个片区的粮食生产特征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2001~2010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分析了湖南未来粮食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农业自然资源约束加大、种粮效益低、农业劳动力"量"与"质"同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提出了增产潜力主要在于农业科技进步、作物结构调整、中低产区耕地改良、防灾减灾、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机化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湖南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确保湖南粮食安全乃至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建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依据各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来分析湖南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提出促进湖南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粮食流通产业具有粮食资源、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粮食品种比较单一、粮食商品率较低、粮食品牌不响、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劣势。湖南如何扬长避短,加快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在发展战略定位上做出何种选择,采取什么策略?笔者认为:湖南应该立足当前国情、省情、粮情实际,找准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打造全国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发展精深加工,增强湖南粮食经济整体实力;走集团化品牌化战略,提升湖南粮食流通产业竞争力。对应的发展策略,重点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打造湖南粮油品牌;三是培育粮食产业集群;四是构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五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1.
邓文  杨玉 《湖南农业科学》2012,(1):136-138,142
以首次提出的集中度指数、波动指数为主要指标,对湖南5种主要粮食作物近10 a生产集聚与波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播种面积、产量的集中度指数排序分别为玉米>马铃薯>红薯>大豆>水稻、马铃薯>大豆>玉米>水稻>红薯,波动指数排序分别为大豆>红薯>玉米>马铃薯>水稻、马铃薯>玉米>大豆>红薯>水稻。明确了各主产区中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区、相对稳定区、波动区。  相似文献   

12.
早稻在宋代发展迅速,学界对此研究颇多,但亦有若干问题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主要就宋代早稻的内涵、分布状况及何时兴起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廓清认识.研究认为,宋代早稻大致涵盖现代的早稻及早、中熟中稻.南宋时,早稻以江东、江西、浙东、荆湖南部占比最高,福建、广南、淮南次之,而浙西、荆湖北部及川峡四路较低.在长江流域,早稻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宋代蜀学转型有三个大节点:两宋之际二程洛学传蜀,南宋前期南轩之学返蜀,南宋后期朱熹闽学传蜀;三大节点并非孤立的,且其发展变化,都同书院有密切关系。另外,文章还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关于谯定与“涪陵学派”;2.“二江九先生”之名的由来;3.渊的学术活动;4.阳枋的学术活动;5.巴蜀学者之间的传承、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晚清湖南邮政状况纷繁复杂 ,既有官办驿站、文报局 ,又有民营信局 ,更有近代邮政的设置。尤其是近代邮政发展迅速 ,表现在 :邮政处所逐年增多 ,开辟了多种邮路 ,邮政业务进展很大。比起传统的驿站、民局 ,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谢智飞 《古今农业》2019,(2):49-56,113
北宋笔记记载了大量的自然灾害,也记载了丰富的荒政。本文基于笔记史料,关注仓库救济、安置流民、稳定米价所运用的荒政,认为官仓的救济方式多元,但是存在库存不足的弊端;相对于单向的救助流民,以工代赈可促进贫富阶层的良性互动;中国南北官府在稳定米价的措施上呈现出差异性,南方的地方官府利用经济与行政手段稳定米价,经济手段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农业自然灾害程度是相当严重的,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显示出一些规律和特征,其形成原因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环境的变迁和各种灾害之间的互动作用;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的农业生产、战争、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手工业的发展、统治阶级奢侈腐化之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求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为湖南省耕地和粮食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收集了湖南省1989~2008年人口、耕地和粮食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分析了全省耕地、粮食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省20年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整体减少,粮食总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占补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品种改良和种粮技术的提高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要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必须加强耕地质和量上的保护,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以保障耕地生产力,通过惠粮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通过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大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8.
梁松涛  苏红 《农业考古》2020,(1):116-122
宋代的药材种植已与日常食物生产相分离,出现了专业化种植模式,种植的药材种类逐渐增多,形成了若干地道药材的种植中心。宋人发现土质、播种时机、肥料的使用都会对药材的药性产生影响;宋代将间作法、肉引法运用于药材栽培,提高了药材的产量与品质;经过嫁接的药材会使药性下降,有的甚至不堪入药,这些技术体现了宋人在药材种植时"以药性为核心"的思想。宋代种植技术,对元、明、清乃至今天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中国药材栽培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荔枝被誉为"果中皇后",是原产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宋代四川荔枝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及部分支流地带,它以优良的品质位列全国次席,仅比福建为下.四川荔枝佳品众多,多获时人赞誉,堪称实至名归.此外,四川荔枝还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经济发展、时人休闲娱乐媒介、有助边疆开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