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应急供应体系建设的严重不足,让生鲜农产品储备与应急供应体系进入了研究视野。剖析了应急管理体系下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生鲜农产品储备与供应的布局的现状,分析了生鲜农产品前置仓模式及其特点,探索了前置仓作为政府应急反应储备仓补充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前置仓的我国生鲜农产品应急储备仓建设的推进措施,为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和提升城市应急管理应对提供新思路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供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何针对新的消费需求转变供应模式尤为重要。基于河北省11个县(市/区)318份调查问卷,分析了防疫期间河北省城乡居民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的变化,评估了生鲜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影响,并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分析了农产品供应新趋势: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提升、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便捷消费、数字化消费大幅兴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势所趋、各流通主体希望缔结更稳定的供应关系,河北省农产品供应呈现出新趋势。据此提出强化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经营的供应模式。  相似文献   

3.
生鲜农产品有着很强的季节性特征,储存保鲜困难,在现有的传统经营模式中,储运和供应过程损耗较大。冷链物流的出现降低了生鲜农产品储运中的损耗过大的问题,能够有效控制农产品的温度和品质,增加农产品活性,有效降低农产品消耗,并延长农产品供应时间。本文主要是阐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和发展策略,为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参考。  相似文献   

4.
鲁西北是生鲜农产品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区域,但生鲜农产品不同与一般农产品,它具有易腐烂、不易长期储存的特点,这就对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但目前鲁西北地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落后、信息化较弱、冷链运输不成熟,往往造成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和损耗大、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安全性堪忧等后果,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云物流模式下鲁西北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模型,该模型可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生鲜农产品市场规模巨大,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快速,但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渗透率较低且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本文通过对中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当前中国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之间的比较,指出当前中国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共同配送问题是生鲜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关键.本文从介绍生鲜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思想,阐述了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的4种基本模式,并提出了促进生鲜农产品共同配送业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政府多措并举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供应,居民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综合考虑感知利得(产品价值、体验价值)和感知利失(搜索成本、购买成本、时间成本)对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渠道选择的影响,结合生鲜农产品特点,构建感知价值函数,研究消费者线上线下渠道选择行为,以期为不同渠道的生鲜农产品零售商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消费者在选择生鲜农产品购物渠道时,线下渠道购买成本与时间成本的减少以及体验价值(生鲜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提升,能增加消费者感知价值,但生鲜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提升对消费者感知利得的提升是有限度的。同样,线上生鲜零售渠道搜索成本及时间成本的减少以及体验价值(平台易用性与信誉度)的提升,能增加消费者的感知价值,但平台易用性与信誉度的提升并非能无限地增加消费者的感知利得。根据研究结论,为生鲜农产品的不同渠道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促进农产品营销与流通的重要手段。随着网购生鲜农产品日渐成为常态,如何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意愿,提升生鲜农产品网络交易规模,对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生鲜农产品网购行为意愿的理论研究与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营销决策提供参考,基于UTAUT理论模型,综合生鲜农产品特质与电子商务服务特性,利用201名生鲜农产品网购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整合模型对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学历主要为本科,职业身份主要为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中等。产品质量维度的新鲜和安全对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电子商务服务维度中的信息质量、客户服务、物流服务均对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其是影响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意愿的关键因素。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应着力提高网站信息质量,注重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增进与消费者的交互关系,持续完善物流服务,以增强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意愿,增加企业利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荆门市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市场建设也在不断完善。本文首先对荆门市生鲜农产品的流通现状进行分析,再具体从流通主体、政府和市场等三个方面分析荆门市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荆门市生鲜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实证研究显示,与超市相比消费者在选择生鲜农产品的零售终端时更多在农贸市场,许多学者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而从消费者行为出发,分析影响超市中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因素方面的研究甚少。通过对乌鲁木齐市超市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行为的调查,对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超市生鲜农产品方面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敏  刘云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6):147-151
新零售形态是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中生鲜农产品市场的新零售趋势越来越明显。为农户在新型零售模式下经营生鲜农产品提供物流系统建设思路,分析新零售形态下生鲜农产品供需特性、基于农户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常见模式,构思新零售形态下农户生鲜农产品的物流系统架构,以期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水平提升的同时,人们对生活中各种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追求品种繁多、质优价廉,成为中国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基本目标。但是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生鲜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面临着各种挑战,本文针对中国和日本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日本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分析,帮助优化中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在短短的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商巨头和创业者投入到生鲜电商行列.该研究疏理了现有的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文献,分析了国内外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生鲜电商的发展模式、发展对策、物流供应链管理、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行为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生鲜农产品的供需及企业经营状态的现实背景出发,结合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定义,就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学术文献的整理,以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基本理论为铺垫,分析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进行五力模型分析和SWOT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零售形态是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中生鲜农产品市场的新零售趋势越来越明显。为农户在新型零售模式下经营生鲜农产品提供物流系统建设思路,分析新零售形态下生鲜农产品供需特性、基于农户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常见模式,构思新零售形态下农户生鲜农产品的物流系统架构,以期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电商产品的后起之秀,在"互联网+"行动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下,生鲜农产品电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为助力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行业进一步发展,介绍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其对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减少农产品损耗的主要途径.为此针对现在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模式,提出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新模式,并根据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提出几条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为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深入生鲜农产品消费人群,了解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现状,分析制约生鲜电商发展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构想,设计可行的生鲜农产品溯源架构,供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0.
袁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69-9772
在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指出现阶段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冷链流通标准化建设考虑,应从提高生鲜农产品经营主体组织程度、应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建立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健全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