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文化是浙江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突出特征,作为浙江重要传统民俗之一的"六月六"民俗历史悠久,深受浙江古老农业文明的渗透和影响,蕴含了深厚的农业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宁海县古时隶属于台州市,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宁波市,故宁海的"六月六"传统民俗融合了台州、宁波两地的特点,成为浙东乃至整个浙江地区"六月六"民俗的典型代表。笔者借助于诸多文献资料,通过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宁海县盖仓村"六月六"民俗的历史源起给予追溯,整体面貌予以展示,并对其所积淀的农业文化记忆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2.
对农业科技传播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对农业科技传播系统中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四要素取得的经验与不足进行了概述,展望了今后研究农业科技传播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业民俗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何将农业民俗和旅游开发很好的结合起来?如何将农业民俗作为一种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很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如何将农业民俗作为一种精神旅游资源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呢?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对于农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产品设计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探讨,并对我国农业民俗的旅游开发问题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古今农业》2005,(1):110-110
2004年12月4日,经过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民俗学会的批准,中国民俗学会农业民俗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中国农业博物馆宣告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位热心中国农业民俗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成立大会,见证了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古老农业国家的专门从事农业民俗研究与传播的机构——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长期偏低(40%左右)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推广存在诸多障碍。以农业技术、物资、品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推广,是科学技术和文化传播活动。在传播五要素(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介、效果)中,媒介作为内容的载体,作为传播的重要环境因素,是沟通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桥梁。媒介的选择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的效果。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的类型特点、媒介在我国农村科技传播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综述,提出改善农村科技传播媒介状况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左江流域民俗文化特性、民俗文献产生和传承要素的分析,确定了左江流域民俗文献的广义概念及涵义范畴。根据相关文献价值研究理念,从发展地方经济、繁荣区域文化和区域学术研究三个方面探讨了左江流域民俗文献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主体,融入旅游业的相关要素,把农村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民俗民风以及文化体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新动力,是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创新型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功能的延展和创新,是现代农业和第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的朝阳产业,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在发展农村经济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不可忽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尊重传统的民俗民风以及农村文化,实现休闲农业规模化、规范化、持续化的发展。休闲农业将城乡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传统农耕村落N村为个案,从民俗志角度对其进行深描,真实记录春节期间普通农户的过年信仰习俗,将"送灶"、"接神"、"迎送祖先"以及在此期间的各种言语、行为、本命年、"逢九年"禁忌等文化要素概括出来,展现了山西农村春节民俗信仰、禁忌习俗及其当代变迁。  相似文献   

9.
文红 《农业考古》2007,(3):190-196
林业民俗是我国传统民俗的一部分。根据文献记载和实地田野调查,对林业民俗进行分类和整理,分析了林业民俗的成因和功能,指出大多数林业民俗是俗信而非迷信,具有多种文化内涵,是我国先民生态智慧的表现。对林业民俗进行文化分析,有助于现代生态文化的研究和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而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陇原传真     
正平凉市探索"文化+农业"扶贫模式平凉市在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和农业创意文化的过程中,探索出了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农业生产新业态,为农村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开创了新的途径。一是把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以培育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根本目标,挖掘区域文化特色,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养生农业,开发生态观光、游园采摘、民俗体验、垂钓休闲等新业态。二是在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全市"文化集市"产品档案和基础信息数据库,选择剪纸、皮影、纸织画、泥金画、马尾荷包、根雕等民俗文化产品,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  相似文献   

11.
在儒家文化的框架下中,蓝印花布被注入了鲜明的精神文化要素,成为"仁"和"礼"的重要表征,儒家文化思想在蓝印花布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深深烙在其图案纹饰、色彩及文化意蕴上。对生存自然环境中图腾的崇拜和信仰,是苗族蜡染民俗的生活表达方式,也是苗族人对世界观、精神生活和风俗文化重要表现。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是苗族人自古以来与自然环境相糅合的表现,在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民族文化中,日益发展了苗族蜡染对现实生活和个性欲望的表现,这种特有民族个性的追求恰好与苗族蜡染文化意蕴的成熟相辉映。  相似文献   

12.
文化内涵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研究休闲农业的文化价值,对于挖掘并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特质、文化优势,激发现代人的文化情怀,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解析了休闲农业的文化现象,然后从文化"化人"和文化创造两个方面揭示休闲农业的文化机理,最后从4个方面发掘了休闲农业的文化规律。研究发现,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维文化价值,成为新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起着特殊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作用;休闲农业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表现出其特有的文化机理,通过文化"化人"作用和文化创造过程,体现着休闲农业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休闲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演绎着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和生态文化,从而表现出了伴随休闲农业发展过程的独特文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业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农耕文化残留的小农思想影响着农业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农业高校大学生的现实性与理论的指导性之间缺乏有效桥梁纽带,新媒体传播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等成为制约因素。通过培育先进农业文化、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和新媒体传播引领作用、以"三农"社会实践为重要载体等途径,在农业高校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重庆市1997—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sit指数,实证研究重庆市农业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1997—2011年重庆市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较快,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因,而纯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面影响,规模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大。从区域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高于"东北翼"和"东南翼"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在儒家文化的框架下中,鲁锦被注入了鲜明的精神文化要素,成为"仁"和"礼"的重要表征,儒家文化思想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深深烙在鲁锦的纹饰、造型、寓意以及色彩上。对图腾宗教的崇拜和信仰,是土家族民俗的生活表达方式,也是土家人对世界观、精神生活和风俗文化重要表现。土家织锦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是土家族人自古以来与自然环境相糅合的表现,在这种特定的环境和民族文化中,日益发展了土家织锦对现实生活和个性欲望的表现,这种特有民族个性的追求恰好与土家织锦艺术内蕴的成熟相辉映。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三农"工作已经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已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新媒体手段能有效对休闲农业进行宣传推广,对打造休闲农业特色品牌、传播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哈农学报》是新中国成立初创刊最早的高校科技期刊,共出版4期,主办者是哈尔滨农学院。从创刊号对苏联农业科学院"八月会议"和对防除东北小麦秆锈病的一反一正两组报道,可以看出"李森科事件"对《哈农学报》的影响,以及学报同时选择了正确的高校科技期刊办刊方向。学报形成中、苏、日、美文化兼容并包于一刊的特点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域农业特色的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并使《学报》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东北地区科学文化向新民主主义科学文化转型过渡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传播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为农业传播学中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过程模式为理论支点,通过对比传统农业传播模式,采取归纳分析的方法,提出当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传播的主要模式.[结果]目前,我国农业传播主要存在行政干预的上行下效模式、农业意见领袖的两级传播模式、社会互动的远程教育模式、大众传播的自发效仿模式等4种.[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综合考虑传播者、受众、信息内容、传播媒介以及反馈等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对传播各环节进行重新组合和整体把握,形成一个符合特定需求的动态发展的农业信息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传播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为农业传播学中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传播学研究中的传播过程模式为理论支点,通过对比传统农业传播模式,采取归纳分析的方法,提出当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传播的主要模式.[结果]目前,我国农业传播主要存在行政干预的上行下效模式、农业意见领袖的两级传播模式、社会互动的远程教育模式、大众传播的自发效仿模式等4种.[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综合考虑传播者、受众、信息内容、传播媒介以及反馈等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对传播各环节进行重新组合和整体把握,形成一个符合特定需求的动态发展的农业信息传播系统.  相似文献   

20.
李一璋  江晶 《农学学报》2022,12(9):83-86
休闲农业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深化推进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基于对北京市休闲农业产业布局、产业供给、业态供给、产品供给、要素供给的全面分析,针对北京市休闲农业在经营方式,产品结构,文化与民俗挖掘,特色与创意,生态、健康、科普、文化、教育等高附加值体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立足当前新形势,提出从提高休闲农业环境品质、产品品质、服务品质、扩大知名度等方面来全方位推进北京市休闲农业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