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旨在研究青海骆驼遗传多样性,揭示青海骆驼的母系起源进化。采集柴达木地区3个青海骆驼类群耳组织样品88份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并与蒙古、内蒙古双峰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96个多态位点,定义了27种单倍型。3个青海骆驼类群占有16个单倍型,而蒙古双峰驼独有7个单倍型,内蒙古双峰驼独有4个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出两个独立的分支:第一支为青海骆驼3个类群与蒙古双峰驼,且德令哈双峰驼与其他两个类群间存在明显界限;第二支为内蒙古双峰驼。青海骆驼与内蒙古双峰驼的遗传距离均较远,但与蒙古双峰驼的遗传距离较近。因此,青海骆驼母系起源更倾向于蒙古双峰驼而非内蒙古双峰驼。  相似文献   

2.
中国骆驼发展史(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境内什么时候才有骆驼?古生物学家根据地质年代化石考证(见《化石》杂志1979年第一期)在我国山西省东部的下更新统的地层中,发现了类驼化石一现生骆驼较早的祖先。在河南省、北京周口店等地发现了一些时代较晚的骆驼化石——巨类驼。属于晚更新世中一晚期的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地层中,出土了名为“诺氏驼”的骆驼化石。“诺氏驼”比现生种个体大,但骨骼的主要特征与现生种类似,看来应是现在双峰驼的近祖。从国外考古发现的化石证明了原驼自北美经白令海峡来到东半球,在中亚细亚变成双峰驼的说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阿拉善左旗骆驼患阴道蝇蛆病的数量逐年增加。每年发病母驼可占母驼总数的30%以上。给当地养驼业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危害。为此,我们对引起阿拉善左旗骆驼阴道蝇蛆病的蝇种做了调查,并对幼虫及成蝇分别作了鉴定。其结果证明:引起阿拉善左旗骆驼阴道蝇蛆病的蝇种为黑须污蝇。  相似文献   

4.
新疆古代岩画中的骆驼新疆昌吉州党史办戴良佐骆驼,古称囊驼①,亦名封牛②。为草原五畜(马、牛、绵羊、山羊、骆驼)之一。在动物分类学周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分双峰驼和单峰驼,都由原驼演化而成。原驼起源于北美大陆,约于中新世前后经过白令海峡迁入中亚,约在公元...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7,(15)
<正>骆驼是所有家畜中唯一可利用荒漠环境进行养殖的。养驼业能够改善荒漠地区的经济效益。应根据骆驼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抓好骆驼的饲养管理工作。1骆驼的生理特点1.1胃部特征骆驼在干燥的环境下,可长时间不喝水,也不会危害生命,这主要依靠于其特殊的胃。骆驼的胃有三个胃室,第一室中有20~30个小气泡,称之为"水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双峰驼1990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主要分布在生态条件异常严酷和贫瘠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东经97°10′~111°27′、北纬37°24′~42°48′,总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境内植被稀疏、产草量低,属典型的荒漠草原。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骆驼的集中产区,素有"驼乡"之称。近年来,阿拉善双峰驼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已影响到了骆驼种质资源的存亡。  相似文献   

7.
<正> 骆驼脓肿病在我国养驼的一些省区是常发的一种疾病。病驼躯体不同部位常发生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脓肿,严重的影响着骆驼的采食活动,甚至病驼卧地不起,直至死亡,也影响幼驼的生长发育,为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本病病原经甘肃农业大学沈斌元研究于1979年确定甘肃省阿克塞县、肃北县和内蒙  相似文献   

8.
关注驼奶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驼作为古老的牲畜品种,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逐渐被淘汰,造成了骆驼数量急剧减少。全国的双峰驼从1981年的68万峰下降到目前的25万峰,新疆骆驼下降的情况亦相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过研究发现,驼奶具有特殊的饮用价值。这一发现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并开始开发驼奶,使骆驼在新时期得到了新生。  相似文献   

9.
阿拉善右旗是一个牧业旗,是甘肃主要养驼区之一。根据一九七三年六月统计,全旗共有骆驼32,161峰,在畜牧业中占全旗人牲畜总头数的87%强,占全旗大小牲畜总头数的15.37%。而骆驼的寄生虫,至今尚缺乏调查资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阿拉善右旗畜牧业生产战胜了连续三年的严重旱灾,骆驼峰数仍有增长,为了进一步促进养驼业的更大发展和给今后开展骆驼寄生虫病防治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骆驼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效果,并检查了六峰双峰驼(公母各三峰)的染色体。初步摸索出一个比较可行的培养操作规程,结果较为满意;淋巴细胞的分裂指数母驼为7.2%,公驼为13.2%。通过对骆驼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和数目检查,证实了骆驼体细胞染色体(2n)为74,并为进一步开展骆驼遗传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双峰驼膝关节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内蒙古阿拉善成年双峰驼后肢作标本,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其膝关节进行了详细解剖,并与牛、羊、马等动物的对等器官作了比较,结果发现双峰驼膝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许多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更有效地对骆驼盘尾丝虫病进行防治,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病理学观察的方法,对骆驼盘尾丝虫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骆驼盘尾丝虫病平均感染率为85.4%,感染强度为1~15峰-1,虫体形成的结节分布在骆驼的颈项韧带处;共收集到209个结节,它们的形态和质地各不相同,软的结节内形成纤维组织囊腔,硬的结节内形成钙化灶;骆驼年龄段不同,结节的分布呈不同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囊腔周围有各种炎性细胞侵润,囊腔内有不同状态的雌虫虫体,骆驼盘尾丝虫病表现为骆驼的寄生虫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定位并注释双峰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双峰驼MHC基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提取人类MHC(HLA)基因编码序列和牛MHC(BoLA)基因编码序列并分别与双峰驼转录本进行blastn基因序列比对,识别出相似度较高的scaffolds,通过分析HLA、BoLA基因序列比对在这些scaffolds上的位置顺序,对多条scaffolds进行拼接,得到双峰驼MHC的Pseudo chromosome;再分别提取HLA、BoLA全基因组序列与双峰驼已拼接的scaffolds进行基因组共线性分析,利用lastz建立起的Pseudo chromosome与HLA、BoLA全基因组序列的线性关系判断筛选出的scaffolds是否准确;然后通过分析MHC基因在两物种间的线性关系,在双峰驼参考基因组中提取出MHC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基因注释;最后根据得到的双峰驼MHC基因绘制系统进化树,研究其基因间的进化关系。【结果】通过对HLA、BoLA基因编码序列与双峰驼转录本用blastn进行序列比对,识别出了相似度较高的3条scaffolds,即NW_011511766.1(全长4.1M)、NW_011515227.1(全长1.2M)和NW_011514613.1(全长15K),对其拼接得到双峰驼MHC的Pseudo chromosome;利用lastz共线性分析,识别出HLA基因序列和BoLA基因序列并比对出其在双峰驼MHC基因的共线性区域。该区域与拼接得到的Pseudo chromosome一致,证明筛选出的scaffolds是准确的。并且发现Class-Ⅰ类和Class-Ⅲ类基因集中分布在NW_011515227.1上,而Class-Ⅱ类基因集中分布在NW_011511766.1和NW_011514613.1上,进一步分析得知Class-Ⅱ类基因主要分布在NW_011511766.1的3.5—4.1M的位置;将存在共线性区域的序列提取出来,与比对到双峰驼上的MHC基因的编码序列进行blat分析,结果在双峰驼基因组中共识别出24个与牛BoLA基因高度相似的基因,其中Ⅰ类基因1个,Ⅱ类10个,Ⅲ类基因13个。对双峰驼这24个MHC基因进行信息注释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注释的Class-Ⅰ类和Class-Ⅱ类基因在同一分支。【结论】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定位并注释了双峰驼的MHC基因,将双峰驼MHC基因序列定位到了3条scaffolds上,找到并注释了24个MHC基因,绘制了双峰驼MHC的Pseudo chromosome,为进一步研究双峰驼MHC基因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双峰骆驼阴道蝇蛆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左旗地区双峰骆驼阴道蝇蛆病的高峰季节是6、7、8三个月,其中7月份是最高峰,平均感染率为25.05%,平均感染强度为每峰骆驼176.62个蝇蛆。目前引起当地蝇蛆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5.
甘肃双峰驼摆腰病与铜营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甘肃河西地区双峰驼摆腰病进行了临床观察,检测了当地土壤、牧草、双峰驼血毛8种矿物元素(Cu、Mo、Se、Fe、Co、F、Ca、P)的含量和一系列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和牧草中Mo含量分别为4.77±0.02和4.83±0.25μg/g(干物质),牧草中CuMo比为1.3:1,双峰驼全血和被毛Cu含量分别为0.282±0.17μg/ml和3.50±1.00μg/g,血液指标变化主要表现为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认为甘肃河西双峰驼摆腰病主要是由于生存环境高Mo而诱发的一种继发性Cu缺乏症,同时发现在双峰驼繁殖阶段其体内的Cu含量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6.
双峰驼后足远趾节间关节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双峰驼后足远趾节间关节16个,并与其他家畜的对等器官相比较,双峰驼的后足远趾节间关节在形态结构方面有以下显著特征:①无远籽骨和蹄软骨,因而亦无相应的远籽骨韧带和蹄软骨韧带;②有两条背侧韧带,与在犬、猫等趾行动物体上所见相同;③趾间远韧带呈宽板状,交叉纤维甚少,大部分纤维平行排列;④轴侧侧副韧带起于中趾节骨远端韧带窝,止于远趾节骨蹄骨角附近,这与马的相同而与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实验材料取自8头成年驼的14个部位。结果表明,驼表皮平均厚度为106.50微米,真皮平均厚度为4.88毫米.表皮与真皮的平均厚度分别均比 D.G.Lee 等所报道的要厚.驼表皮和真皮的结构与其它哺乳动物的相似,但其腺体的结构和分布与其它家畜的描述有些不同,毛及毛囊的排列和结构与其它家畜也有差异。骆驼皮肤最明显的特征是毛囊的排列,它们成群埋在网状结缔组织内,呈卵圆形,大小不一.毛囊群由2—6根粗毛组成,粗毛有独自的毛囊,每一毛囊有皮脂腺和汗腺。粗毛周围有2—6束绒毛,每束绒毛由4—12根绒毛组成.可见双峰驼的粗毛数目、绒毛束的数目和每束绒毛的数目均比D.G.Lee 等报道的数目要多.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36峰双峰驼的血液蛋白多态性作了分析,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a)和运转蛋白(Tf)得出的结果表明:双峰驼的Hb,Alb,Pa和Tf只有一种基因型,而且全部纯合,不表现多态性现象。同时还发现6个月以下的幼驼没有驼羔血红蛋白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