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市常年性菜地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据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适于蔬菜生长的pH值6.0~7.0范围的莱地仅占32.0%;而pH4.5~5.5范围的强酸性菜地占33.6%,pH小于4.5呈极强酸性菜地占2.5%.菜园土壤的酸化是土壤老朽化的特征之一,它影响土壤肥力的发挥,对耐酸性差的蔬菜生长极为不利.为探索强酸性菜地施用石灰对改良土壤和提高蔬菜产量的效果,1982~1983年进行了试验,获得以下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
南阳盆地农耕区表层土壤酸碱度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盆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显示,南阳盆地表层土壤pH呈酸性-强酸性,酸性-强酸性土壤面积占调查面积的90%以上.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调查区表层土壤存在一定的酸化趋势,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农耕区.不同土壤类型中,灰潮土pH偏低,黄褐土、砂姜黑土、黄褐土性土次之,通过土壤垂向剖面数据分析,土壤呈酸化趋势主要受外部环境影响,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等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六安市裕安区土壤酸碱度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六安市裕安区3 523个土壤样品的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裕安区土壤的pH最大值7.44,最小值3.66,平均值5.43,属于强酸性.其中,pH≤4.5的土壤样品数为35,占1%;4.5相似文献   

4.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相似文献   

5.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广西红壤上的柑桔、荔枝、龙眼和芒果的4种果园土壤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并与1980年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比较发现,红壤果园土壤环境恶化土壤酸性很强,pH值平均只有4.83;土壤pH值在5.5以下的酸性、强酸性果园占83%,其中pH<4.5的强酸性果园占样本总数的34%,比1980年增加19个百分点.果园土壤普遍酸化.4种果园中,土壤pH下降最大的是柑桔园,下降了0.95个单位, 龙眼园、荔枝园和芒果园分别下降0.89、0.70和0.64个单位;3种母质中,第四纪红土母质果园土壤pH值下降达1个单位,花岗岩母质和砂页岩母质果园土壤pH值依次为0.88和0.54个单位.与1980年比,广西不同地区土壤酸化顺序为(严重轻)桂南>桂北>桂中>桂东>桂西.果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果园施肥管理不善,加上广西温度高雨量大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所引起.根据果园土壤现状,提出了防止土壤酸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  相似文献   

7.
土壤酸化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土壤酸化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土壤酸化问题异常严峻。有统计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全国农田土壤的pH值平均下降了0.5个单位,酸化的土地面积已占到我国耕地面积的40%以上。酸性土壤在我国表现出强度高、面积大、分布广等特性。就目前来看,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大部分酸性地区土壤pH值在4.5~5.5,属于强酸段,而酸化更为严重的地区pH值<4.5。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浙江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规律,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近期获得的温州和丽水2个市20个县(市、区)4 443个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浙南地区耕地主要由酸性(p H值介于4.5~5.5)和微酸性(p H值介于5.5~6.5)土壤组成,地貌与成土母质是控制这一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加剧了耕地土壤酸化。丘陵与河谷平原中土壤pH值低于5.5的耕地占比均在83%以上,土壤酸化问题非常严重;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分析认为,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重点是丘陵与河谷平原,需通过施用碱性物质进行降酸;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应做好耕地土壤酸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水耕人为土的肥力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对浙江全省水耕人为土耕作层的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水耕人为土的有机质和全N质量分数分别在20~40和1~2g·kg-1之间,以中量水平的为主,与第2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平均分别下降了6.37%和6.32%;水耕人为土的pH值在3.02~9.80之间,相差达6.78个pH单位,以酸性为主,与第2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目前水耕人为土呈现明显的酸化,其中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的土壤比例明显地下降;土壤有效P的平均含量为第2次土壤普查期间的4~5倍,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水耕人为土有效P处于低级别状态;土壤有效K总体上趋于低水平和中水平,但比第2次土壤普查时略有增加。分析认为,施肥结构的变化和水田长期旱作是引起土壤肥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了扬州市邗江区2014年采集的834个耕地土样以及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样品(527个)进行比较,基于ArcGIS 10.1、SPSS 19等软件研究了30年土壤pH值时空演变。结果表明:邗江区2014年土壤平均pH 6.23,以Ⅱ级(6.5~7.5)、Ⅲ级(5.5~6.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2.66%;比1984年下降0.88单位,1984年土壤pH值以Ⅱ级(6.5~7.5)为主,占整个耕地面积的98.96%;30年间耕地土壤pH值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酸性降雨和施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土壤酸化趋势日趋严重,降低了作物产量。研究酸性土壤施用石灰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明确土壤速效养分、产量与作物养分吸收量对土壤pH的响应关系,为水田两熟区酸化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8年在江西进贤县选择pH 4.5的水稻土,以熟石灰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计算出获得不同土壤pH情况下的熟石灰用量,试验设6个土壤pH梯度,分别为4.5、5.0、5.6、6.3、6.8、7.3,2015年匀地一年,为保证各处理土壤pH与匀地一年后实测pH基本一致,以一年为周期用熟石灰进行定量调整。【结果】(1)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2)随着石灰用量和土壤pH的增加,作物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pH 6.4时(相当于6 145 kg·hm -2熟石灰用量)油菜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202.2%;土壤pH 6.8时(相当于7 474 kg·hm -2熟石灰用量),水稻产量达到最高,较土壤pH 4.5处理增加了61.2%。油菜、水稻产量降低50%时的酸害阈值分别为4.7、4.2;(3)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养分吸收量。随着熟石灰用量的增加,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16—2018年油菜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9.5%—181.4%、36.2%—188.8%、65.7%—198.9%;水稻氮磷钾吸收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H 6.8左右水稻氮磷钾吸收量最大。2016—2018年水稻氮磷钾吸收量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11.1%—88.6%、13.5%—68.5%、9.7%—66.1%。【结论】施用熟石灰的情况下,随着土壤pH升高,土壤速效氮、交换性钙镁等含量增加,提高了产量,促进了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在本试验条件下,稻油轮作区酸性土壤(pH 4.5)施用熟石灰的最佳用量为6 500 kg·hm -2左右,改良土壤的目标为pH 6.5左右,可获得我国南方稻油轮作区的作物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13.
黑土模拟酸化后,研究土壤不同pH值对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以及淀粉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pH值的减小而降低;土壤脲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在pH值为4.5-7之间均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而减少,当土壤pH值<5.5时,脲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明显的降低.随着土壤酸化程度的增加,当土壤酸化到一定程度后(pH=4.5时),促进酸性磷酸酶活性地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壤pH为4.2,远低于水稻土壤的5.2和果蔬等土壤的6.2。在种茶历史相对较短的松阳县,茶园土壤pH为5.1,也分别低于水稻和果蔬等土壤的5.2和5.4。【结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超过52%的土壤的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后期应当加强茶园土壤酸化调控,以防止茶园土壤继续酸化,实现茶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主要土类耕层中几种微量元素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河南省潮土、褐土、黄褐土、砂姜黑土、黄棕壤、红粘土6种土类耕层的100个土壤样品进行了Fe、Mn、Cu、Zn全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测的各类土壤中,全Fe含量最高,其次是全Mn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测土壤中,Cu和Zn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pH值高的土壤中全Cu含量高于全Zn;pH值低的土壤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土壤pH值对烟草根茎部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北咸丰烟区8个烟草站所辖的38个植烟村80份土壤样品pH值和烟草根茎部病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咸丰烟区土壤整体呈酸性,pH值<5.6的样本比例高达62.5%;土壤pH值与烟株是否发生根茎部病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酸性土壤样本所占比例较高,未发病烟田为48.78%,发病烟田达69.23%;强酸性(pH值<4.4)、中性和碱性土壤(pH值>6.5)有利于抑制根茎部病害的发生;山地土抗根茎病能力最强,样本无病率达100%,各类型土壤抗病性大小依次为:山地土>黄沙质棕壤>黄壤>沙质棕壤>水稻土,除山地土外其他各类型土壤样本根黑腐病的发病率均较高,均超过85%,其中黄沙质棕壤和水稻土发病率达到100%;青枯病在黄沙质棕壤发病最严重,发病率达到100%,沙质棕壤发病率80%,黄壤发病率不到60%,山地土发病轻微.  相似文献   

17.
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及其起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8.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北部,是辽宁省的产粮大县之一。通过对大田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昌图县耕地土壤酸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昌图县耕地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风沙土和草甸土。在3 750个3种类型土壤土样中,pH〈5.0(强酸性)和pH 5.0~6.5(酸性)的土样占总调查土样的75.68%。中性土样占16.56%;其中棕壤酸化程度最大,pH〈5.0(强酸性)和pH 5.0~6.5(酸性)的土样分别占总调查土样的1.17%、87.28%。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各乡镇土壤pH均有所下降,其下降值为0.16~1.43个单位。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土壤pH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黔西南植烟土壤pH值分布与主要养分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pH值是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土壤pH值的分布特征及土壤pH值与主要养分的相关关系,对于提高烤烟养分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黔西南6个县的土壤pH值与主要养分的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如下:(1)黔西南州烟区土壤平均pH值为6.23,总体呈弱酸性,73.1%的土壤pH值在适宜优质烟叶生产的范围内(pH值为5.5~7.5)。(2)黔西南州主要植烟土壤类型平均pH值依次为黄红壤土紫色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石灰土。黄壤土、黄红壤土、石灰土三大土壤类型占86.48%,pH值适宜的优质烟叶生产比例均达到70%以上。(3)土壤pH值在6.6~7.5范围内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最高,黔西南州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均达到烤烟种植所需的适宜范围。但速效磷、全钾含量变异系数较大,有19.91%的土壤缺磷,7.44%的土样缺氮。(4)土壤养分与土壤pH值灰色关联分析的排序结果为速效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非粮化"利用对水田土壤质量的影响,在浙江河谷平原选择代表性植茶水田,按土壤酸碱度(pH)把土壤分5.5~6.5、4.5~<5.5和<4.5等3组,统计分析水田植茶酸化对耕作层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耕层土壤有效钙、有效镁、有效硫、有效硅、有效硼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效铁、有效锰呈增加趋势,有效锌和有效铜随酸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pH<4.5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略高于pH 5.5~6.5和4.5~<5.5的土壤。pH 5.5~6.5与pH 4.5~<5.5的土壤之间酶活性差异较小,但当pH<4.5时,土壤酶活性明显下降。土壤酸化还轻微降低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