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干酪乳杆菌对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发育的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断奶仔猪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结构和功能及发育的影响,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168头14日龄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7组,每组4个重复。研究结果显示:1)干酪乳杆菌预防组(E组)、预防治疗组(F组)的肠绒毛高度分别比大肠杆菌K88攻毒组(D组)明显增高了11.6%(P0.01)和11.2%(P0.01)。2)E组、F组的绒毛高度与肠隐窝深度的比值(V/C)分别比D组显著增加了21.3%(P0.01)和20.5%(P0.01)。3)E组、F组的肌层厚度分别比D组增加了11.8%(P0.05)和10.2%(P0.05)。4)D组、E组、F组和直接治疗组(G组)各组间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但使用干酪乳杆菌预防和治疗的E组和F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均高于K88攻毒的D组。以上结果表明,饲用干酪乳杆菌进行预防能够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小肠绒毛高度,明显增加V/C值、肌层厚度及PCNA含量,提示干酪乳杆菌能有效维护断奶仔猪肠道健康,减轻大肠杆菌对肠黏膜结构的损害,促进肠道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沙门菌感染雏鸡空肠黏膜上皮损伤的保护作用,以450只1日龄SPF健康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沙门菌组、干酪乳杆菌组、预防组、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用HE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雏鸡肠道黏膜结构变化和肠道中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与沙门菌组相比,饲喂干酪乳杆菌预防使肠绒毛上皮柱状细胞排列整齐,维持肠绒毛的完整性。2)饲喂干酪乳杆菌使得沙门菌感染组的促炎因子IL-17、IFN-γ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而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综上,饲喂干酪乳杆菌能保护雏鸡肠道健康,减轻沙门菌对雏鸡空肠黏膜的损害,加强肠道的免疫功能。本研究为干酪乳杆菌预防畜禽沙门菌感染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发育期腹泻模型大鼠回肠黏膜结构及黏蛋白2(MUC2)含量的影响,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RT-PCR方法,以36只4周龄SD雄性大鼠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采用5%硫酸镁溶液灌胃构建腹泻模型,10~8 CFU/mL干酪乳杆菌(LcZhang)液灌胃进行预防治疗,生理盐水灌胃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预防(6 h)组回肠V/C值、杯状细胞数量、MUC2蛋白含量及MUC2 mRNA的表达量比腹泻(6 h)组分别增加了10.89%、9.28%、26.44%和66.67%(P=0.00,P0.01,P0.01,P0.05);干酪乳杆菌预防(48 h)组回肠V/C值比腹泻(48 h)组显著增加了12.20%(P=0.00)。以上结果显示,饲用干酪乳杆菌进行预防能够显著提高腹泻大鼠回肠V/C值及杯状细胞数量,促进MUC2的合成,表明干酪乳杆菌可以有效维护4周龄大鼠肠道健康,减轻腹泻对大鼠肠道黏液屏障的损害,加强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几种鸡源肠道菌株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体外生物拮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雏鸡和健康成年鸡消化道分离得到鸡源乳杆菌 6株、芽孢杆菌 2株、双歧杆菌 2株。分别对引起雏鸡腹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拮抗试验 ,结果表明 :其中 4株乳杆菌、1株芽孢杆菌和 2株双歧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具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 ,另外 2株乳杆菌和 1株芽孢杆菌对致病性沙门氏菌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硫酸化黄芪多糖(Sulfated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研究其对雏鸡十二指肠组织发育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APS)进行硫酸化修饰,制备sAPS,氯化钡-明胶浊度法测定sAPS中硫含量,并计算sAPS的硫酸基取代度。运用组织学制片技术和染色方法分别观察APS及sAPS干预后7d和14d鸡十二指肠的组织学特点,对肠壁黏膜层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柱状上皮细胞间杯状细胞(Goblet cells,GC)和肠壁内肥大细胞(Mast cells,MC)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制得的sAPS中硫含量为14.3%,计算得到sAPS的硫酸基取代度为1.325。给予APS和sAPS干预后,sAPS组雏鸡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PS组,隐窝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PS组,sAPS组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及肠壁肥大细胞的数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PS组。【结论】sAPS对雏鸡十二指肠组织发育及肠道黏膜免疫的促进作用较APS强。  相似文献   

6.
饲喂乳杆菌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60羽依沙褐雏鸡饲喂鸡源乳杆菌,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4.0%,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后,饲喂杆菌组死亡率同未饲喂乳杆菌相比,死亡率降低了20%。表明鸡源乳杆菌制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感染肠炎沙门氏菌蛋鸡肠道形态、抗氧化能力及沙门氏菌定植的影响,将400只沙门氏菌阴性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2组分在环境条件相同的2个安全隔离舍,每组设5次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I组和III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II组和IV组)在基础饲粮上添加2.5×1010cfu/kg凝结芽孢杆菌。饲喂1周后,试验组连续两天定量口服沙门氏菌菌液,对照组口服等量无菌PBS溶液,饲养3周。结果表明:1)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极显著增加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和绒毛吸收表面积(PBC 0.01);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增加空肠绒毛长度和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PBC0.05)。沙门氏菌极显著降低空肠隐窝深度(PSE 0.01),显著降低绒毛宽度(PSE0.05),极显著增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PSE0.01)。2)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后,沙门氏菌与凝结芽孢杆菌对血浆SOD有显著交互作用(PSE×BC 0.05),沙门氏菌可以显著增加血浆SOD和TAOC(PSE0.05);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降低血浆中SOD和MDA的含量(PBC0.05)。3)在攻毒后第1天、第14天和第21天,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盲肠沙门氏菌拷贝数(PBC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观察发现,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盲肠沙门氏菌拷贝数(PBC 0.05)。综上,产蛋后期蛋鸡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后,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改善肠道形态,提升其抗氧化能力,降低盲肠沙门氏菌定植数量,缓解病源性感染应激,保证了蛋鸡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有益菌转化无机锌制备的富锌益生菌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选取120只19周龄海兰褐蛋鸡,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0.15%、0.20%的富锌益生菌,试验期55 d,试验结束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选取500只1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富锌益生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0.15%、0.20%的富锌益生菌)、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的金霉素)、攻毒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均分别下设大肠杆菌攻毒组、鸡白痢沙门氏菌攻毒组、鸡葡萄球菌攻毒组,试验期49 d,研究富锌益生菌对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葡萄球菌的抗感染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0.15%、0.20%富锌益生菌组TSOD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0.16%、13.01%,MDA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7.99%、30.67%;0.10%、0.15%、0.20%富锌益生菌组T-AOC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4.54%、22.85%、27.01%,GSH-Px活性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攻毒试验结果表明,0.10%、0.15%、0.20%富锌益生菌组大肠杆菌发病率分别降低了20.00%、46.67%、53.33%,死亡率分别降低了30.44%、65.21%、73.91%;鸡白痢沙门氏菌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2.14%、42.86%、53.57%,死亡率分别降低了31.58%、52.63%、73.68%;鸡葡萄球菌发病率分别降低了36.00%、48.00%、55.99%,死亡率分别降低了55.56%、66.67%、77.77%。综上,富锌益生菌能够提高蛋鸡的抗氧化机能和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热应激环境下育成鸡肠道菌群以及黏膜结构的变化,揭示热应激下家禽肠道中正常菌群定植与黏膜结构变化的相关性,选取健康状况相似的10周龄日照琅琊鸡96只,设适温对照组((24±1)℃,Ⅰ)和高温组((38±1)℃),随机分在2个人工环境气候舱中饲养,试验期为14d。采用16SrDNA PCR-DGGE技术,分析热应激处理后1d(Ⅱ)、7d(Ⅲ)和14d(Ⅳ)时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部位内容物细菌群落多样性以及组织黏膜形态变化、肠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结果表明:热应激持续时间越长,对回肠部位菌群影响越大,Ⅲ组十二指肠与回肠部位优势细菌菌群组成分离明显;Ⅳ组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部位优势细菌菌群组成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热应激时段在空肠部位可检测到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螺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ralis)、Plebeius杆菌属细菌(Bacteroides plebeius strain)和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而回肠部位可检测到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和不可培养的细菌等;Ⅲ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宽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肠段的绒毛长度均明显下降,其中回肠绒毛长度减少最为显著(P0.05);十二指肠、空肠隐窝深度及V/C均出现明显下降(P0.05),各肠段肠壁厚度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Ⅲ组空肠和回肠内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其中回肠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热应激对育成鸡各肠段细菌菌群组成的影响很大,并且黏膜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破坏消化道菌群平衡,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及对结肠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分为对照组、DSS组、干酪乳杆菌组和干酪乳杆菌预防组,通过旷场试验比较各组小鼠行为学差异;统计并比较不同组小鼠体重、结肠长度、肠道上皮、炎性浸润、粪便潜血等的变化;HE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道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干酪乳杆菌预防组小鼠在旷场箱中活动的距离及在中央区域停留的时间显著增加(P<0.05);2)与DSS组相比,干酪乳杆菌预防组结肠长度、小鼠体重显著增加,组织学评分和疾病活跃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肠肠道结构更加完整。综上,干酪乳杆菌可减轻小鼠焦虑样行为,缓解DSS对小鼠结肠的损伤,发挥对急性肠炎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育雏育成期高邮鸭肠道发育以及肠道组织形态、杯状细胞密度等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高邮鸭90只,随机分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全价日粮,丁酸梭菌组添加丁酸梭菌活菌3×105 CFU·g-1,枯草芽孢杆菌组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活菌5×108 CFU·g-1,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高邮鸭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60日龄高邮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重量(P <0.05),显著增加空肠长度(P <0.05)。丁酸梭菌添加组显著降低空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P <0.05),显著增加回肠的黏膜厚度、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 <0.05)。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后提高高邮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杯状细胞密度(P <0.05);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添加组中十二指肠,空肠组织黏糖蛋白2编码基因MUC2m 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 <0.05)。综上所述,高邮鸭自1日龄起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后,改善其肠道显微结构,在全价日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小鼠感染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8后小肠结构和免疫相关细胞的变化,用试验观察小鼠感染后的患病症状,采集小鼠小肠组织样品,HE和PAS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切片,测定小肠结构中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肌层厚度及免疫相关细胞肠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结果表明,小鼠感染牛源致病性E.coli O88~12h出现患病症状;24h出现明显患病症状,个别小鼠死亡;36~48h小鼠患病症状更加严重,死亡小鼠增多;72h不再出现死亡小鼠,未死亡小鼠精神状态和行动能力全面好转。小鼠感染牛源致病性E.coli O8后,小肠肠绒毛长度、V/C值、肌层厚度、肠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先减少后增多,隐窝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小鼠感染牛源致病性E.coli O8后0~72h小肠各指标出现规律性变化,其中,36h小鼠感染最严重,72h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蛇类肠道功能建立过程,采用形态测量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了出壳后3、7~10、20、30、40和50 d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大小及组织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肠、大肠的湿重和长度指数40和/或50日龄组最高,3和/或7~10日龄组最低(P<0.05)。(2)小肠前段和中段的直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柱状上皮细胞长径7~10日龄组最低,此后随日龄增加(P<0.05);小肠后段直径50日龄组高于30日龄组(P<0.05),其他组织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3)大肠直径和肌层厚度50日龄组分别高于3、3和7~10日龄组(P<0.05),其他参数无日龄差异(P>0.05)。50日龄前滑鼠蛇肠道大小和多项组织学参数具有可塑性,幼蛇的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建议投喂易于消化的食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罗伊氏乳酸杆菌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有益乳酸杆菌,研究表明,口服罗伊氏乳酸杆菌能显著降低腹泻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研究罗伊氏乳酸杆菌I5007(Lactobacillus reuteri I5007)对新生仔猪肠绒毛发育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9窝1日龄的杜×长×大初生仔猪,每窝挑选8头体重相近、出生状况良好的仔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3窝仔猪。即:对照组(灌服0.1%无菌蛋白胨溶液),前4日龄灌服组(1-4 d,每日每头灌服活菌总数为1.2×1010 CFU 的L. reuteri I5007)和隔4日龄灌服组(1、5、9、13、17和21 d灌服,灌服剂量同前4日龄灌服组)。试验期21 d,试验期间仔猪由各自母猪哺乳饲喂。于试验第7、14和21 天,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4头仔猪,空腹称重、麻醉和屠宰,截取相同位置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测定其肠绒毛形态,并测定试验结束时(21 d)空肠和回肠二糖酶活性和紧密连接(TJ)蛋白的表达。【结果】灌服L. reuteri I5007对仔猪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不同阶段仔猪的肠道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7 d时,隔4日龄灌服组与对照组相比,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杯状细胞数和回肠杯状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杯状细胞数和回肠杯状细胞数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P<0.05),但对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14 d时,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回肠杯状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的回肠杯状细胞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却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P<0.05);21 d时,隔4日龄灌服组显著提高了仔猪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杯状细胞数(P<0.05),前4日龄灌服组与对照组相比,仅提高了回肠杯状细胞数(P<0.05),反而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另外,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P<0.05),但其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P<0.05)。在二糖酶活性上,隔4日龄灌服组仔猪空肠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仅提高了仔猪空肠麦芽糖酶活性(P<0.05),且该组空肠蔗糖酶活性和麦芽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P<0.05)。隔4日龄灌服组对仔猪空肠和回肠的3种TJ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均有显著的促表达作用(P<0.05),前4日龄灌服组仔猪空肠Claudin-1、ZO-1和回肠Claudin-1的表达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其空肠Occludin显著低于隔4日龄灌服组(P<0.05),且其回肠Claudin-1(P = 0.1)和ZO-1(P = 0.1)相比于隔4日龄灌服组也有降低的趋势。【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新生仔猪隔4日龄灌服L. reuteri I5007(1.2×1010 CFU/头/日),能有效促进仔猪肠绒毛发育,提高空肠二糖酶活性,促进仔猪肠上皮细胞TJ蛋白的表达,在改善新生仔猪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类固醇生成相关基因CYP11A1、CYP17A1、CYP19A1在绵羊多羔繁殖中的作用,以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YP11A1、CYP17A1、CYP19A1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子宫、卵巢、输卵管中的表达。结果表明:CYP11A1基因主要在小尾寒羊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表达;CYP11A1基因在单羔小尾寒羊卵巢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多羔群体(P0.01),在子宫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群体(P0.01);CYP17A1基因主要在小尾寒羊卵巢、输卵管、下丘脑表达;CYP17A1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群体下丘脑、子宫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单羔群体(P0.05)。CYP19A1基因主要在小尾寒羊卵巢、下丘脑表达。本究结果提示CYP11A1、CYP17A1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免疫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挑选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北京鸭共24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北京鸭,对照组饲喂未添加中草药的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按照质量比分别添加0.1%(低剂量组)、0.2%(中剂量组)及0.5%(高剂量组)的复方中草药,试验周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剂量组北京鸭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北京鸭的屠宰率、胸肌率及腹脂率显著提高(P0.05);中剂量组北京鸭血清中IgA、IgM、IgG以及补体C4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且中剂量组北京鸭胸肌肉色的亮度值、剪切力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胸肌肉色的红度值显著提高(P0.05)。因此,在饲粮中添加0.2%的中草药,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北京鸭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机体免疫,还能改善鸭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原花青素对铁负荷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通过监测肝功能、病理切片及转铁蛋白受体-2(TfR2)、铁调素(hepcidin)基因表达,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原花青素组、铁负荷组和试验组(铁负荷+原花青素)。ICP法辅以肝脏普鲁士蓝染色判别铁负荷大鼠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相关试剂盒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TfR2、hepcidin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铁负荷组Fe及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结构严重紊乱,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TfR2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原花青素组Fe显著降低(P0.05),ALT、AST水平无显著性变化,肝组织结构正常,TfR2与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铁负荷组相比,试验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紊乱程度减轻,Fe含量、TfR2及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均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花青素可以抑制铁的摄入量;在机体铁过载状态下,原花青素抑制铁吸收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