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中国传统农学和西方近代农学的哲学基础、方法论及它们各自的不足。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阐释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和范畴,以朴素的系统、整体观察为特征。西方近代农学则以还原论为基础,以实验、分析方法为特征。系统科学是20世纪兴起的联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门横断性学科,是探索整体、演化及其复杂性的科学。现代农学研究应引入系统科学的哲理观和方法论,对于融合中国传统农学与西方近代农学、发展现代农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程幸  程进 《农业考古》2012,(4):249-251
清代《耕织图》彩绘瓷在清代帝王的直接推崇下而创制,其所反映的均是江南地区的耕织情况,对推动发展当时的农耕起了重要的教化作用。一、《耕织图》起源与清代《耕织图》的创作《耕织图》是古代表现农耕与蚕桑场景的图画,最早可溯源至汉代画像砖。不过当时只是零散的"耕"或"织"  相似文献   

3.
周昕 《农业考古》2008,(1):146-148
在“耕织图”发展史上,楼靖绘制的《耕织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而引发了“耕织图”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社会上接连不断地出现了许多《耕织图》,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科技史、中国农业史、中国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成就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瑰宝。清朝是“耕织图”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期。在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的大力昌导和亲自参予下,全国上下又出现了一次绘制“耕织图”的热潮。不完全统计,清朝绘制的《耕织图》有: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襄阳市积极探索发展有机农业,确立了建设"中国有机谷"的市级发展战略。2014年,湖北襄阳"中国有机谷"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专家评审,这标志着襄阳市打造"中国有机谷"迈入新阶段。"中国有机谷"以襄阳市南漳县为核心区,以保康、谷城、老河口为辐射区,依托襄阳市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特色产业和人文古蕴,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集精品生产、精  相似文献   

5.
<正>东汉著名思想家、安定临泾(今镇原)人王符在《潜夫论·务本篇》中写到:"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有民也,以有谷也;谷之所以丰殖者,以有人功也。"这里的一"民"一"谷",正好是朴素的"民本思想"与"农本思想"核心内容的体现。在周朝,"农耕文化"正是统治者实现这一思想的桥梁和最佳契合点。周族,是活动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以作务庄稼的古老部落,周族统治中原前,仅仅只是一个诸侯国。依据姬姓周先祖四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可以把先周时期划分为三期(即早、中、晚):先周的早期在邰地(今陕西武功县)和夏都  相似文献   

6.
农谚是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由劳动人民自己总结出的农学知识的精华,然而却一直被排除在传统农学之外,缺乏关注。与农书等所承载的正统农学相比,农谚则表现得更为直接、通俗易懂,可以俗农学称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学思想,特别是"三才"思想。因此,农谚应当被纳入传统农学研究视野,与农书等传统文献同等对待,成为研究传统农学及其思想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正>田伯红,1984年毕业于河北农大昌黎分校农学专业,现任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沧州市农科院作物改良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谷子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和栽培技术研究。育成谷子品种4个,其中沧谷3号和沧谷4号通过国家鉴定;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在SCI、国家级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近30年来,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深入科研一线进行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8.
历代《耕织图》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演进,但不同时期《耕织图》中展现的耕作技术与当时实际耕作技术并不一定重合,即会出现时空错位。从历代《耕织图》中的"耕图"部分,一方面可以找出《耕织图》由历史的真实反映到成为官方宣传工具的原因,了解耕织图的载体变化历程,及其所反映的《耕织图》从片段性到系统性再到片段性的流转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找到《耕织图》从分散而精确地反映上古晚期至中古时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到系统而模糊地反映近古农业生产活动的缘由,以及阐释古代南、北耕耘图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差异,阐明史料运用过程中《耕织图》史料价值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依据我校2005~2009年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国内外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趋势,本文提出了调整我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设想,首先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知识融入到农学专业课课程体系中去;其次是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机制有机地结合,搭建毕业生通向就业、通向专业化教育的平台;其三是充分重视"艰苦奋斗、拼搏向上"农学精神教育,将"基础扎实、吃苦耐劳、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农学院精神深深地贯穿到农学专业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教育中去,以形成现代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东海大学文学系史学科副教授渡部武于今年5月到11月应邀来复旦大学讲学。并在六七月份先后访问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中国农业博物馆、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和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等农史研究单位,与我国农史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渡部武副教授先后做了《关于“耕织图”新资料的研究》和《历史研究中绘画资料的应用》等学术报告。现将他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所做的报告全文发表,以供本刊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襄阳市积极探索发展有机农业,确立了建设"中国有机谷"的市级发展战略。2014年,湖北襄阳"中国有机谷"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专家评审,这标志着襄阳市打造"中国有机谷"迈入新阶段。"中国有机谷"以襄阳市南漳县为核心区,以保康、谷城、老河口为辐射区,依托襄阳市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特色产业和人文古蕴,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集精品生产、精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襄阳市积极探索发展有机农业,确立了建设"中国有机谷"的市级发展战略。2014年,湖北襄阳"中国有机谷"总体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专家评审,这标志着襄阳市打造"中国有机谷"迈入新阶段。"中国有机谷"以襄阳市南漳县为核心区,以保康、谷城、老河口为辐射区,依托襄阳市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特色产业和人文古蕴,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集精品生产、精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上农》四篇"是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但其中的农学知识与秦国原有农业格格不入,应是关东地区先秦时期农学思想的结晶。囿于传世材料有限,关于"上农四篇"的思想来源主要有4种说法:1.《后稷农书》说;2.《神农》说;3.《野老》说;4.法家耕战说。本文将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竹书《三德》篇与《上农》篇中相似文字进行分析,发现《上农》篇的思想来源相当多元,应是吕不韦门客充分吸收先秦诸子学说尤其是稷下之学后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业》2007,(9):61-61
2007年6月5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核农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共同举办的"核农学国际合作战略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分析和讨论中国核农学学科发展及国际合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核农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特别为全体中国农民设立的伟大节日,既是广大中国农民庆祝和享受农业丰收的重要节日,也深刻体现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北魏时期贾思勰所创作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就归纳出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用之以节的农业发展思想精髓。鉴于《齐民要术》在中国农业史上的重要地位,以书中涉及的山东中北部地区为例,结合文献记载,探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历史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国历史上的《耕织图》,最早见于著录的,大约要算南宋楼璹的《耕织图》。楼璹的《耕织图》,宋本已不可得。但是,依据南宋以来的记载和仿刻本,可知楼璹的《耕织图》为二卷。楼璹之侄楼钥记载说:“伯父(指楼璹)时为临安于潜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为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为之图,系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情状。虽四方习俗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本劝农性质的文献,《便民图纂》中包含着大量的农学知识,以往的研究者认为这些农学知识大多是抄自其它文献,价值不大。本文以书中的"耕获类"和"树艺类"部分为例,揭示了这些农学知识独特的原创和地域价值。笔者认为,《便民图纂》上接宋元两代的农书和日用类书,下启《农政全书》,在中国古代农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之中居于主流地位,其社会历史观具有明显的"重农"特征.儒家社会历史观中的"重农"思想对<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被<齐民要术>具体化为"食为政首"思想、"教民致富"思想以及"家理移官"思想三个方面,<齐民要术>的农学思想也因而具有鲜明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农桑经》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杂著"类作品,属于小型地方性农书,反映了清代山东淄川地区农桑生产情况以及蒲松龄的农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本文概述了《农桑经》的成书背景、体例和主要内容,分析其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为更好地研究利用该书、更全面地认识蒲松龄的生平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学研究生考试内容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培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农学学生情况和诉求,注重体现时代性、衔接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采用明确考查目标、优化试卷结构、完善内容标准三种方式,助力本科教学改革推进,更好地满足农学研究生的选拔和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