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当代印第安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科的长篇小说《典仪》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意蕴,主要包括:用泰尤心灵康复的复杂历程作为主要情节来彰显回归自然、回归社群有助于心灵健康的哲理;谴责人类中心主义者对印第安土地的侵占和戕害;宣扬印第安文化的生态智慧尤其是农业智慧。这些生态思想对当今我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女性主义源于人类和地球生存危机这一背景,探讨文学与自然的联系,启迪人类意识到与自然和谐、平等相处的重要性。以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马蒙·西尔科的《说故事的人》为分析文本,运用生态女性主义分析印第安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解读印第安文学中所体现的生态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揭示西尔科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让人类深刻领悟人类与所处环境亲密而重要的依存关系,从而关注和改变与自然的一些不合理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态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文章在分析了诸多的历史资抖以后,认为《周易》开创了人类生态智慧的源头,经过儒家、道家、佛家等学说的充实、完善和传播,经由起源——成型——发展——升华四个阶段而逐步形成了人类特别是东方的生态智慧之流。  相似文献   

4.
面对严重生态危机,西方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特别是老子的生态智慧则备受关注。“道家是一种基本的生态或环境哲学原理体系”,人们把老子奉为生态与环境哲学的先祖。“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东方。”老子高瞻远瞩的预见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因此老子的生态智慧成为西方解决危机的一剂良药。老子与生态女性主义相隔二千多年,两学派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反对父权文化、反对父权制的呼声,要求重估女性与自然的价值,引导人类重返伊句园,走向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农业几千年发展中,古人积累了丰富的耕作经验和技术,其中"地力常新壮"思想是影响广、持续久的农学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体现着农学家的智慧和人与地相互促进的农业哲学思想,而且反映着古人对所耕种的土地具有的呵护和挚爱之情,是古人在自己的生存实践中积极寻求以自己的智慧适应土地的好恶,并以自身的能力改善所耕种的土地,使土地成为可以为人效力的好土壤。在这一人积极发挥能动性过程中,古人并未超越土壤生态的要求,而是以符合土壤生态循环的方式为其施肥,使多年耕种的土壤能够长久保持常新,从而将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农业土壤带入良性生态循环之中,不仅使土壤可以支撑人类耕作的需要,而且其本身也得到养护。  相似文献   

6.
一些有关农业起源的学说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化到现代人类(智慧人)至少有四百万年。这种生物进化过程比起别的动物来是较为快速的。不过,我们了解现代智慧人对食物生产的演进所形成的文化发展过程,却不少于两万年。两万年前的人类是到处寻找食物和游猎的人。所有食物大都受自然环境的严格限制。一万年前才有了一些变化,有些地方人们开始家养动物和栽种一些植物。打那以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对江苏省盐城市生态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进行阐述,分析了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生态智慧农业所面临的发展制约因素,并且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在互联网环境下生态智慧农业的发展总体目标以及相对应的保障措施,希望相关农业技术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流域是彝族的聚居地之一,在澜沧江流域彝族聚居区共收集到18块涉林碑刻,这是彝族祖先爱护森林、热爱生态的最佳见证,其间饱含保护森林的紧迫感、对林木重要性的认识、保护森林的法制意识等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这些碑刻无论过去还是现世都具有珍贵的生态价值,特别在生态保护的文献价值、生态保护的智慧、公共生态意识、对制定生态保护乡规民约的借鉴价值等方面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之中的生态批评,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判,以探索人类思想、生存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但从理论构建角度来看,生态批评的理论根基还相当薄弱,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观点比较片面。如果能以"相对人类中心主义"为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并吸收生态主义中合理的因素,将为生态批评提供深厚的理论滋养和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当代文学批评的一大利器,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类和生态的和谐统一提供研究支点。  相似文献   

10.
生态公益林是保护人类居住环境,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自然生态资源。由于生态公益林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效应,由国家出资来为社会提供生态公益林是必然的政策选择。国家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正是为此而制定的。首先论述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及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建立过程,重点分析了目前补偿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动物保护主义运动的发展历史和动物保护主义运动的主要理论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对动物保护主义运动兴起以来,科学界和法学界关于实验动物伦理的回应进行了叙述。对比动物保护主义运动和现今的实验动物伦理,基于限制人类行为的实验动物伦理,已陷入无法回应"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下的动物保护主义运动的困境。在人类学界近年来的"本体论转向"中,拉美人类学家卡斯特罗提出的"美洲印第安视角",对人与动物关系给出了一种新的的解释框架。本文通过对上海某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的案例分析,在经验层面印证了运用"美洲印第安视角主义"来构建动物实验伦理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对动物实验伦理的展望与构想。  相似文献   

12.
儒家“人贵于物”的生态思想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但它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从“功利”出发,遵循的是“天人对立”的二元论哲学思想。而儒家从“道义”出发,遵循着“天人合一”的一元论哲学思想,将人类的道德扩展到自然界。在道义这一点,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与儒家的生态智慧是一致的。但两者在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方面存在着分歧。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过分强调万物与人的平等地位,主张爱的平等性,而儒家则认为“人贵于物”,主张爱有等差。与西方生态伦理相比,儒家生态智慧更适合实际需要,有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是凝结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宝贵财富,体现的是人类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所达成的一种和谐与平衡农业。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对传统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更好认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应对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陕西佳县古枣园作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栽培历史、种植规模、种质资源、传统技艺、文化情结、营养和药用价值及其生态功能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但也面临来自地方、国家和全球三个层面的诸多威胁和挑战。分析了实现古枣园保护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发展措施,预期将对佳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农民就业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农业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中国农垦将农场打造为智慧农场已成为必然发展方向.本文对智慧农场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智慧农场发展的意义与发展路径,提出通过打造无人农场、数字农场、生态农场来全面打造智慧农场.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来,黄河源区平均气温升高0.8℃左右。由于气温升高,导致源区水文要素、生态随之改变。开展对环境变化所导致黄河上游区域水平衡与水循环过程的变化研究,深入分析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等对黄河上游水文要素变化的影响,对今后开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叶琳 《现代农业科技》2014,(13):208-208
以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七一港沿河绿化设计为例,围绕"智慧"和"生态"2个核心,分别通过道路、开放空间以及水体的景观设计来呈现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以及景观艺术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稳定发展,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更加注重来缓解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对天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林业资源作为我国的重要资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工作。本文主要围绕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的具体措施展开分析论述,主要提出如何做好林业生态保护与天然林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达了一个新水平,而生态文明的建设相较经济建设要滞后。建设生态文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一次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提上重要的议程。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是我国生态文明、和谐的文化源泉,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中国古代生态智慧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从古至今,人与自然都是一对命运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才是生态和谐。党的十九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展开,逐渐对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进行反思与超越,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思想从生态价值理念、生态治理策略及生态治理目标体系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与实践缺陷,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向,而且为全球性生态环境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20.
园林景观主要包括软质的自然东西(树木、水体、细雨、阳光等)、硬质的人造东西(铺地、栏杆、墙体等),景观生态则是涵盖生态因子、园林植物、生态环境等等。景观生态学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本文结合园林景观布局的原则针对园林景观的规划、景观生态保护性和恢复性的设计进行分析,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阐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生态园林城市坚持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的今天,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文空间符合景观生态中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