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给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机遇,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改革。因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高校思政课为重点,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方式,进而促进高校的长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修养家国情怀,坚定政治立场,担当有为、不负韶华,这堂思想政治课正当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当前这场战"疫"大课堂,教给广大青年如何谱写大写的青春。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并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秉持公利大义的天下情怀。  相似文献   

3.
以高职扩招学生群体为对象,借助调查问卷对学情进行分析,就疫情背景下如何推进思政"慕课"教学、提升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慕课"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更多学生爱上思政课两条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使2020年各高校春季学期受到严重影响,教育部通知要求“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江西农业大学与各个高校一样,按照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对开展线上课程教学作出科学研判,出台线上教学方案,保障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线上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人数、地域、时空的限制,具有教学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视频回放、名师资源共享等优势,有效缓解线下教室不够、师资不足等方面的制约。但是,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课程资源匮乏、教学平台容量不足、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欠缺、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总结线上教学开展情况及其效果,未来将从建立教学资源库、打造网络教学平台、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建立线上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形成长效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同质等效”,促使线上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教育的转型与变革。  相似文献   

5.
遵循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套用大学"金课""两性一度"评价标准,明确高校思政"金课"的标准和要求。对照思政"金课"标准,查摆目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思政课教学方法立体化改革、保障实践教学规范化运行等打造思政"金课"的路径,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更多地却是为高职院 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机遇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成 效,成为思政课教师普遍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创造性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政课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精神的自觉体现,是一种贯彻创新精神的个性化教学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核心价值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思政课"创造性教学"应从几个方面着力: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创造性理念;重视对教材的"再创造";研读经典著作;了解研究学术前沿;关注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智慧课堂建设的前期摸索为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学奠定了基础,而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则是对智慧课堂研究成果的实践推广和成应用。建设“大思政课”离不开思政课堂的智慧化、信息化,展望思政课的未来发展趋势,智慧课堂建设应该在更高的起点上有更好的发展,要凸显思政课的理论内涵、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以体验教育为主的实践教学以及依托社会力量促进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高校认真履行教育部部署,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本文以笔者所承担教学班的“大学英语”课程线上教学实施情况为例,对比分析了在线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对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坐标是一种优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因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和意识形态性,而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探索“文化+思政”的思政课机制创新,构建“情境课堂”,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特别是“三进”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从而让学生通过触摸历史、亲历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诗,了解新中国的建国大业,提升红色文化坐标“三进”思政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阐释“专插本”学生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义的基础上,调查发现“专插本”学生思政课教学存在供给内容偏差、供给主体不足、供给方式单一等问题。从供给主体与需求客体、课程供给与学生发展、教学时间与探究学习、多元资源与思想底线等层面分析“专插本”学生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推进新时代“专插本”学生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优化供给内容、充实供给主体、丰富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2.
将“川农大精神”的爱国情怀融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又能让全校学生耳濡目染爱国爱校、知农爱农、艰苦拼搏、求实创新的校本气质。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在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与网络实践、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都要融入“川农大精神”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张扬个性。共性就是要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引领和导向功能,积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个性是在新农科背景下,思政课助力农业院校办学目标所应承担的使命。可见,农业院校思政课必然要融合体现思政课共性和农业院校个性的双重使命,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由个性来体现。因此,农业院校思政课应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认知与情感、提升学生“学农为农”的观念与意识、增强学生“强农兴农”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4.
李艳 《河南农业》2023,(27):21-22
“四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课”是当前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二者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在价值引领方面具有一致性,在育人内容上有耦合性,且在实践上具有很强的契合性。为了保障二者融合的科学性,要坚持适应性原则、协同原则,还要保持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征。职业院校要切实推进“四史”教育与“大思政课”的融合,实现“四史”教育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价值转化。让“四史”教育不但要融入校内思政课堂,还要融入社会大课堂和网络课堂,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15.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270-27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高校教学,对广大师生深入理解和践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重要抓手。协同育人是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逻辑主线,但协同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高校课程思政教改模式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专业课程“心灵鸡汤化”“泛意识形态化”的现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价值引领和专业知识讲授两种使命关系的失调是产生异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文章借助中国哲学史上特有的“体用”思维范式分析现存问题,提出处理教学改革中异化现象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是高校深化“三教”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以农机专业“液压系统检修”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要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经验作法与实施成效,旨在为同类课程的“金课”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让科技成为思政课教学发展的养分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型道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以下简称“VR”)技术恰逢其会。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为切入点,从价值层面、建构层面、发展层面积极探寻有效路径,以推动高校思政课VR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96-298
高等农业院校"概论"课实践教学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从"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实践教学研究内容中的目标、内容、方式、基地建设、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构建"概论"课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高等农业院校"概论"课的创新性与实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