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作用,实践课程应当作为工农交叉学科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以中国农业大学农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为例,分析当前工农交叉学科实践课程思政育人发展的现实困境,明确实践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目标,提出“党建引领、思想铸魂、价值观浸润、实践淬炼”为一体的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并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农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三农”情怀和综合素养,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家国情怀,进一步贴合未来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工农交叉学科提供了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范例。  相似文献   

2.
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重要。该文从课程思政改革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路径等方面探索《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改革,探究如何在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学农、爱农、为农”的职业情怀,争做“一懂两爱”新型农业人才,实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和东北农业大学“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方向以及植物保护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对东北农业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普通昆虫学”进行了系统化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实践、课程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以及示范辐射,总结该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典型教学案例,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做法,课程进一步建设计划,为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一流农科本科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才振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全国农林高校肩负着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人才的历史使命。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知农爱农教育、厚植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意义重大。从时空维度、主体维度、学科维度和教学维度探讨农林高校课程思政知农爱农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建构农林高校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知农爱农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简单的课程思政教育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要求,而心理化的课程思政则有“润物无声”的效果。本文通过剖析课程思政心理化建设的现有问题,提出了课程思政心理化的几个执行角度,为增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增强课程思政教的德育特色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园林学科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地域特色”融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有利于深化专业教学理念,完善专业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学目标。在分析当前课程思政视角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特点及问题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阐述“浙江特色”融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提出“浙江特色”融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并以此为例构建“地方特色”融入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三阶段策略,即“文化启蒙-特色融合-实践稳固”,提出了融合地域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以期为他省园林类专业课程思政创新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内容与国家“三农”发展息息相关,思政教学与课程优势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立德树人的现实选择。研究结合农业经济管理课程特点,分析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目的与挑战,探索设计了包括“四个自信”、大国工匠精神等37个思政元素的融入点,提出完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丰富教学模式、强化教学交流等思政教学路径,旨在进一步实现思政教学融入专业课程教育,厚植学生助力“三农”发展的家国情怀,为培养知农爱农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8.
立足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针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思想不稳定、中医药思维和实践传承不够等问题,将涉及中药材真伪优劣、生长发育、栽培管理、加工炮制、质量分析、开发利用等内容的课程,以中药质量为主线构建“中药质量课程群”,围绕课程建设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打磨思政元素映射点,将“思政教育”隐性融入到课程理论、实验、实习、实践、专业技能竞赛等各个环节,设计丰富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形成具有农业院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9.
“畜牧兽医行政法学”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承载高校思政育人的重任,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研究如何设立课程思政目标以及如何达成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将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手段对思政育人的影响、学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思政考核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作为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为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思政育人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引了新的方向和目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但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存在着学生“知农爱农”情怀相对缺失、教师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学生接受意愿不高、一二三课堂协同力不强的问题。为提升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应针对上述问题,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懂两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形势下,对三农工作队伍提出新的目标要求,也是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围绕"一懂两爱"的教学目标,课程组探索了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构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框架,基于课程思政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之中.该举措对于提升学生学农、爱农、践农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为了提升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培养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服务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文以植物遗传育种课程为例,论述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介绍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并总结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如找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融合点、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等,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期为实现“三全育人”培养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领域,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文章以林业院校的代表——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总结了北林大林学院结合林学专业特色,创新开展“五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的基本思路、组织模式和初步成果,探讨了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思考和计划,对高校特别是农林高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为更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厚植家国情怀新兽医科技人才的需求,兽医外科学课程应将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课程建设目标。基于“PBL+PDCA循环”的教学模式可有效将兽医外科学课程思政元素与理论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升华课程教学团队素养,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打造一门高质量的兽医外科学课程思政金课提供有效帮助,培养爱农兴农、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新兽医科技人才,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内涵、原则和基本思路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农学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特点和共性特征。提出了“明确教师定位,避免强行思政”“保持知识体系,完善教学逻辑”和“打造思政特色,凝练思政主线”的基本原则,探讨了“挖掘思政触点,形成协同效应”“创新教学手段,提升育人效果”“引入信息化教学,促进主动思政”和“重视教师因素,推进团队建设”的基本建设思路。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相关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为涉农高等院校开展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政触点”和“思政手段”借鉴。  相似文献   

16.
聚焦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新农科人才,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农业生态学课程是涉农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授课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扎实的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前沿知识的同时,领会课程蕴含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内涵,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将从“知农、爱农、兴农”三个维度,从学情分析、思政育人过程和思政建设成效三步骤对农业生态学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等新农科人才,也为推动其他农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共同促进我国早日实现强农兴农的理想传承和千年夙愿。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张扬个性。共性就是要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领域的引领和导向功能,积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个性是在新农科背景下,思政课助力农业院校办学目标所应承担的使命。可见,农业院校思政课必然要融合体现思政课共性和农业院校个性的双重使命,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由个性来体现。因此,农业院校思政课应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认知与情感、提升学生“学农为农”的观念与意识、增强学生“强农兴农”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西南民族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猪生产学》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课程思政教学主线,以为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畜牧科技人才为育人目标,确立了“思政引领,分类融合,多元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构建融合式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分类导向和实践技能的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考核体系的多元化”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抓手,挖掘思政元素并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成效,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畜牧专业人才,促进民族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全面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农业强国”精神引领下,文章提出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构建新农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农学专业核心课程“作物栽培学”为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增加思政元素,培养专业自信和“知农爱农”情怀;将课程讲授内容纵向重构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模块;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堂研讨”的知识提升教学模式;联合试验站,构建“教学内容+田间实物”相结合的虚拟实物化课堂;基于OBE理念,组建“校内专业教师+校外企业导师”双师培养团队。以上课程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农学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了实践经验,提升了地方农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水平。  相似文献   

20.
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以高职植物保护课程为例,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开发课程思政设计、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等方面着手,以打造"守初心·强技能·铸农魂"的高效课堂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