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高校是孕育新型农业人才的摇篮。鉴于导学共同体构建及其培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涉农型研究生特征,将CIPP模型引入导学共同体的构建中,进而建立基于CIPP模型的涉农型研究生导学共同体评估指标体系。首先,通过梳理一般性研究生培养的导学共同体评估要求,并结合“新农科”背景,构建涉农型研究生导学共同体综合评估体系。进而,通过问卷进行相关者态度测评,利用有序比值法赋予指标权重以确定评估指标重要性。最后,将指标体系应用于具体案例,提出构建涉农型研究生导学共同体评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涉农研究生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创新动能,普通农业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中,导师团队建设是重要一环。该文分析了普通农业院校中研究生培养和导师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打造有效导师团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一流涉农学科高校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涉农学科且综合实力居于世界前列。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设置的6类涉农学科和全球高知名度的U.S.News大学排名为依据,筛选界定出9所世界一流涉农学科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以这9所高校官方网站切入,整理分析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共同点,对比我国涉农学科高校现阶段的研究生培养状况,提出从国际化教育、跨学科培养、综合素养提升、导师全程育人强化4个方面来改进和加强我国涉农学科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校本研究为出发点,对湖南农业大学多个学科的研究生导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导师对研究生的"业务素质"满意度不高,同时认为研究生"业务素质"中最重要的是"专业敬业精神"的培养;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前景评价上存在矛盾之处;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和价值观引导,但相对忽视研究生课程学习。另外,研究生教育的提高,必须充分认识到本科生为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应试的指挥下综合素质培养上存在欠缺。  相似文献   

5.
适应新农科建设的时代需求,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新农科建设对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教育理念要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学科设置要向综合的交叉学科发展、课程体系要更加注重实践内容、教学手段要更加立足于生产一线、培养模式要更加突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导学关系需要在实践互动中升华。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为例,进一步探索了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应对新挑战的改革策略: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优化研究生学科专业布局,优化研究生课程新体系,革新研究生教学手段,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树立研究生导学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对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以单导师制为主,受导师来源的局限性影响,单导师培养模式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与单一性。社会经济与城乡建设的发展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多导师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风景园林硕士多导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本文阐述的多导师培养模式的组建主要以"责任导师"为主、"副导师群"为辅,在多导师培养模式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强调规范的管理和定期的监督测评,防止流于形式。并以山东建筑大学为试点,对此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我国硕士研究生多导师培养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联合培养模式在于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破解涉农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近十年来对涉农专业研究生与校内不同重点学科、校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业等进行联合培养的实践,探索了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分制由于在诸多方面有着传统的学年制所不可替代的优点而被许多农业院校采用.学分制下导师制的管理模式是其能否最终得到贯彻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为此,导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要从"导向"、"导学"、"导心"及"导研"等层面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同时,还应建立必要的激励和督导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构建研究生与导师的和谐“导学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好研究生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两个培养阶段 的关系这二个方面入手,对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同时在如何建 设研究生创新平台、提高研究生研究性学习效果以及在学科内部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提出了设 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涉农高校的农艺与种业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其目的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但现存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目前关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求.该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家科技小院相结合方面,融入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方向硕士培养中,探讨了其对园艺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效果,以期为涉农高校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索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基于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调查14所涉农院校2742位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探究启发式开放教学、导师实践育人和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对实践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启发式开放教学、导师实践育人和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不仅能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通过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对其实践能力有间接影响。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议培养单位应重视研究生“三农”情怀的培育,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多元化开展实践实训等方式加强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12.
专业实践是培养专业硕士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产教融合的关键点。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建立政府统筹支持、加强宣传引导、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制度、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加强双师型导师团队建设、利用行业导师充实师资队伍、拓宽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提出产教融合模式下开展专业硕士专业实践的方法,并提出培养制度细化建议,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在基础理论、内隐知识、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对经济管类专业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论证对跨专业研究生和本专业研究生实施差异化培养的必要性,并从如何制定差异化的培养计划,如何发挥导师在差异化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如何完善心理辅导工作和如何完善选导师、选研究方向的准备工作等方面探讨了实施这种差异化培养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探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采取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加强研究生管理和人文关怀,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实现农科专业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需求为培养导向,开展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未来研究培养的一大趋势。那么,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效果如何?南京市某高校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调研结果表明,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对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升,但目前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也存在高校和企业不能有效协调、相互割裂的现象。基于以上调查,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应当从建立良好的校政企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管理机制、建立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效果反馈机制、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教导是对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本质概括。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教和导侧重点不同。小学通常以教为主,或以教为导;大学应以导为主,或实施导学;研究生的教师,以导为教,故名导师。教导思想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导为主,通过导向、导法、导能来体现。1 导向 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导的导向,应着重:1.1 人生导向。启发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前进道路。树立正确的人观、世界观、价值观、真理观、道德观、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构建和谐的研究生师生关系中,导师应当明确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导师不仅是研究生知识的传播者、科学研究的引路人,也是全面发展的服务者和发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伯乐。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一般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果树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在生源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表达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把专业教育提早到大三,提早选择硕士生源;在博士招生中提出"同导师博士生"概念,弥补一般院校没有硕博连读的缺陷;通过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等多种形式来培养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学科导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研究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提出并实践了改考试式英语为应用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发展农林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应当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各项要素固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做法为:教学相长,能力本位,突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双证型”毕业生;产学相长,以产导教,突出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精神;学研相长,以研导学,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食品类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养食品类研究生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食品专业高级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对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论文工作等4个方面的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