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群落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22个种中有16个为聚集分布,4个为均匀分布,2个为随机分布。说明群落中多数物种为聚集分布,其格局尺度多小于0.04m^2。认为物种聚集分布可能在维持多样性中起重要作用,并在群落物种花期分布,物种实现生态位,种间关联与种间协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小尺度格局竞争假说。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利用云南地区裸子植物的地理分布信息,探讨了该地区裸子植物的多样性、区系构成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共拥有裸子植物106种,分属于32属,10科,是中国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比较重要的科为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eae、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和杉科Taxodiaceae;比较重要的属为圆柏属Sa-bina、松属Pinus和罗汉松属Podocarpus.无论是在科还是在属的水平上,云南地区裸子植物区系总体上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表现出强烈的温带区系特征.温带起源的松科、杉科和柏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北部,尤其是滇西北地区,这与喜马拉雅山的抬升作用和相对温凉的环境是一致的.热带起源的罗汉松科、买麻藤科和苏铁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地区,这与其相对温暖的环境和稳定的地质历史是一致的.云南地区裸子植物科的种系分化强度的高值主要出现在滇西北地区,这可能与其相对活跃的地质历史和复杂的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3.
董晓东  冯建孟  李继红  王浩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646+9649-9646,9649
以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探讨了云南地区棕榈科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棕榈科植物大多数为狭域分布物种;在海拔梯度上,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棕榈科植物多样性呈递减趋势;在纬度梯度上,从南到北,该科植物多样性亦呈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棕榈科植物的多样性分布格局与该科植物起源于热带地区以及由此决定的生态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陇东地区瓢虫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2004年对陇东地区瓢虫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瓢虫1 883头,经鉴定分属于4亚科19属35种。并采用Shannon-Wiener提出的多样性指数(H′)公式、Pielou提出的均匀度(E)公式及Simpson提出的优势度(C)公式,计算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生境及不同月份,陇东地区瓢虫群落的物种数目、多样性指数值、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值均有明显差异。这主要与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多样性直接有关,另外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荒漠化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层次上相当丰富。依据该区生物多样性构成特点和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从科研、技术、保护区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育的基本对策。第1期司守霞等我国荒漠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南充市金城山不同生境中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4种不同生境类型中共捕获小型兽类标本528只,共12种。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物种数对4种生境中捕获的小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生境的小型兽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0.570 4~1.019 8;均匀性指数在0.330 1~0.633 7;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在0.433~0.738。不同生境条件的差异对小型兽类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干扰对其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9.
宁波地区蝴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宁波地区蝴蝶种类164种,隶属于11科106属,蛱蝶科和粉蝶科种类在全年蝴蝶活动数量上占优势,通过不同样地相似性比较,可初步推测本地区蝴蝶的分布是以四明山系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森林公园保护区样地的多亲性及均匀性指数均明显高于非保护区的两样地。  相似文献   

10.
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云杉群落中用GPS定位设置样地16个、样方256个,研究甘肃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以及同一类型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格局类型不尽相同,草类—青海云杉林逼近泊松分布,苔藓—青海云杉林有逼近泊松分布的趋势,混交林和其他类型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优势种群的集群强度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777~2 800 m为显著均匀分布,2 830~3 050 m为显著集群分布;草类—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660~2 680 m为均匀分布,3 050~3 110 m为显著集群分布;混交林中青海云杉种群随海拔升高,集群强度增大,始终为显著集群分布;灌木—青海云杉林在低海拔(2 730 m)为均匀分布,在高海拔(2 880 m)为集群分布。青海云杉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  相似文献   

11.
陈明云 《农业考古》2019,(4):140-145
农业社会里,蝗灾是仅次于水灾和旱灾之后的第三大灾害。本文通过整理与查阅大量的地方志后发现,清代江西蝗灾频发,尤以中后期的道光、咸丰朝最为严重,并且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赣北多于赣南的态势。蝗灾多在秋季暴发,夏春次之,且常与旱灾一同发生,给农业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清之前,江西向少蝗患,所以捕蝗多以官府号召为主,且措施多由外地传入,故而方法与其他地区类似,了解清代江西的蝗灾,有助于我们对农业灾害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杨屹 《古今农业》2009,(1):77-82
“陇上江南”的天水,在清代前期农业开发中获得了根本发展,大量的荒地开垦为耕地,人口激增,小型水利灌渠兴修,作物栽培在局部地区精耕细作,粮食亩产量有所提高,从而奠定了本区的农业结构格局。由于大面积的草地被垦殖,也加剧了本区的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3.
晚清湖南邮政状况纷繁复杂 ,既有官办驿站、文报局 ,又有民营信局 ,更有近代邮政的设置。尤其是近代邮政发展迅速 ,表现在 :邮政处所逐年增多 ,开辟了多种邮路 ,邮政业务进展很大。比起传统的驿站、民局 ,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元明清时期对汉乐府诗旨的探讨表现为以传统的诗教观念来约束汉乐府,以比兴手法解诗,失于穿凿附会和繁琐考证;在艺术形式上则表现为从后来发展的艺术观念来寻找先验的格律,难免拘于旧说。但汉乐府在诗评界取得了经典范本的地位,叙事诗批评开始形成,著作之丰超过此前历代研究者的总和,呈现出集大成的风貌,荟萃诸家众说,是汉乐府研究的总结期和丰收期。  相似文献   

15.
范立君  谭玉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59-13960
呼兰是清政府在东北最早开禁的地区。1860~1903年,清朝先后开放了蒙古尔山、通肯等地区,关内移民开始大量涌入呼兰地区.土地开发规模迅速扩大,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崛起,农产商品率迅速提高,促进了农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明代税课局开启了地方局务机构的设立,清代中前期地方局以军需、善后、慈善等为主,且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太平天国战争后,地方事务繁重,地方局数量骤增,广泛出现于各类地方治理领域。晚清各地局的背景复杂、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技术性强、作用突出、影响深远。晚清地方局根据职能与内容进行合理分类显得尤为迫切,这对清末民初地方机构史的研究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浙江嘉兴府属嘉善县与嘉兴、秀水二县之间的田地争端,起自明代万历年间,延续至清代。清代三县的争田,经过四次结案,处置结果仍是照旧额征课,不过,中央承认了三县都有丈缺田地。于是,嘉善县转而请求豁除丈缺田地的虚粮,并最终在同治年间得到批准。通过三县争田事件,可以看出清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冲突,更显现出明清两代的时代差异。  相似文献   

18.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对它的自觉意识与主动建构却以清代湖南建省为契机。自康熙年间湖南与湖北分治以来,湘人文化上的独立意识日益高涨,举办了一系列文化工程。通过科举分闱、编修省志等活动,不仅获得了独立举办乡试的权力,而且构建了一套有关湖南历史文化的叙述体系,凸显了湖南文物教化日新月异的气象。通过修纂地方诗征、地方文征,向世人集中展示湖湘文化史的成果,再现了湖湘文化的风采,改变了湖南群苗杂处、边僻无文的形象。这些文化建构活动为近代湖湘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资源潜力分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涛  刘劲松  吕昌河  王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50-10153,10321
在总结了国内外土地资源评价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潜力评价单元和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等和赋值;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地图代数计算,对京津冀地区各农地类型的土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划分。结果表明:除旱地外,一等地面积介于30%~50%;二等地面积均较大,除了草地为29.26%外,其他地类比例均超过50%,三等地和四等地面积均较小。总体看来,本地区农地以优质(一等地)和次优质(二等地)土地为主,农业土地资源总体情况尚好,但还有进一步改造挖掘的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20.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