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康邦)防治棉铃虫试验表明,药后3d防治效果达90.86%、药后7d防效为98.45%、药后14d防效为98.36%。康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皆好于对照5%甲维盐WG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药剂,防治时间宜在棉铃虫幼虫孵化初期至幼虫二龄期前喷施。  相似文献   

2.
烟青虫是烟草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寄主植物超过70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个植烟区。烟青虫多取食烟株心叶和顶部嫩叶,被害后烟株出现空洞、破损及无头苗,严重影响烟叶品质及产量。  相似文献   

3.
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筛选、生产、产品检测及应用方面的试验程序及步骤。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600亿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河南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提供);30%乙酰甲胺磷乳油(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市售)。  相似文献   

5.
<正>科云NPV是一种高效病毒类杀虫剂,其杀虫活性成分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通过在棉铃虫体内大量复制增殖使害虫染病而死。为进一步探讨科云NPV对棉铃虫田间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2009年共青团农场用科云600亿病毒单位/克NPV水分散粒剂在棉花上进行田间药效实验。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是一种迁飞性强、间歇暴发危害的世界,性害虫,发生世代多、食性杂、繁殖快、危害重,近年来已上升为菜田和秋田作物重要的防治对象。目前多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成本高、农药残留大、易产生抗性。为了推广应用生物制剂,我们安排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甜菜夜蛾的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是棉铃虫防治中应用较多的生物药剂,针对本地区棉花主要害虫棉铃虫,我们用该药不同剂量和同类药品的常规剂量进行田间防效比较试验和室内试验,观察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试验目的通过示范试验。进一步验证棉铃虫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的效果,为以后大面积推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ORF44是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研究对HearNPV ORF44基因的序列及原核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earNPV ORF44基因全长1 137 nt,编码378aa,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2.7 ku。序列分析显示,ORF44具有双相启动子特征序列,同时兼有杆状病毒早期和晚期基因转录启动子特征序列。ORF44的推导氨基酸序列中含有1个强跨膜螺旋区域,32个磷酸化位点和4个糖基化位点。除HzNPVORF45外,未发现与ORF44氨基酸同源性高于30%的基因。构建了pET-44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44 ku,与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大小相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ORF44是He-arNPV的一个特有基因,ORF44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为深入研究HearNPV ORF44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枣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CzNPV)天津毒株对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小白鼠一次性灌胃处理 ,2周内未引起异常表现 ,体重增长、日饮水、日取食等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动物病理学肉眼检查均正常 ,涂血片检查 ,白细胞分类正常 ;组织切片 ,试验组与对照组肝细胞均出现轻度变性 ,肾小球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多数颗粒变性 ,个别细胞坏死 ,其他器官细胞切片均未见异常。表明CzNPV对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安全。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不仅对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有效,而且对高龄幼虫防效更好,用50ml/667m^2药后3d防效达91.1%,药后7d防效达98.5%,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可以作为水稻稻纵卷叶螟防治用药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科云NPV生物杀虫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天敌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该农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NPV药效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着药方式棉铃虫的死亡率、死亡速度不同,一般死亡高峰在施药后40—60小时之间。这项研究对大面积推广应用NPV防治抗药性棉铃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酯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的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 (Huebner)幼虫血淋巴进行了酯酶和酚氧化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2种酶带在感染12h后其活力发生了明显变化;酯酶酶带2d后发生位移,酚氧化酶酶带5d发生位移,且各自建立新的酶系统。酚氧化酶比活力分析结果表明:感染NPV后,1d达到最高点,2~3d处于最低点,4d后回升。  相似文献   

17.
1987年,在哈尔滨从大豆叶毒蛾Orgyia antiqua(L.)感病致死幼体中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OaNPV一株。该病毒多角体近圆形,大小约0.4~2.1μm。多角体表面不光滑,有厚约9.0nm的多角体膜。多角体蛋白晶格为线型,晶格均宽约2.66 nm,晶格间距约1.66 nm,两个方向的平行线交角分别为53°和90°。病毒粒子为杆状,大小约62 nm×352 nm。大部分病毒粒子为单粒包埋,但观察到包含2粒和3粒核衣壳的病毒束,病毒粒子外膜为两层膜结构,厚约8.3 nm,内膜厚约2.2 nm。髓核呈螺旋形外观。病毒感染的脂肪体细胞的早期病理变化表现为:核仁消失,染色质凝集,随后细胞核中出现病毒发生基质和核衣壳。核衣壳获得外膜后,被封闭在多角体内。先形成的多角体多在细胞核的外围,多角体数量不断增加,最后充满整个细胞核。  相似文献   

18.
玉米螟是发生在玉米上的常见害虫,近年来,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目前在我省防治玉米螟,主要以有机磷类、菊酯类为主,但这些药剂对环境的兼容性差,威胁生态环境,有关研究报道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玉米螟防效甚佳,而该药在我省的应用防效鲜见报道,该文探讨了微生物杀虫剂1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和田间应用技术。为以后推广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感染甜菜夜蛾2龄幼虫后,浓度越高,甜菜夜蛾死亡率越高,开始死亡时间越早,全程感染至死亡的天数越短,致死中时(LT50)为2.44~5.60 d,致死中浓度LC50=7.11×104PIB/m l。以剂量为2×105PIB/m l的SeNPV样品感染甜菜夜蛾1~4龄幼虫,低龄幼虫的死亡高峰期为4~5 d,全程期为6~7 d;3龄以上幼虫死亡高峰期为7 d左右,全程期为10~12 d。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orf80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HearNPV G4株基因组中克隆得到orf80基因的全序列,将该基因构建于pMAL-c4E载体并在TB1中融合表达,orf80融合表达蛋白分子质量为73.3ku,与预测的蛋白一致,Western blot验证正确。纯化融合蛋白后制备抗原并注射新西兰大白兔从而得到orf80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其效价达到2.56×105,表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用于orf80编码蛋白的检测及蛋白互作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