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运行过程中发生病险情况的分析研究,针对不同病险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为甘肃省淤地坝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对今后开展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保淤地坝工程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措施。定西市安定区通过多年的淤地坝建设,为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基础条件,为生态环境文明建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3.
实践证明,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榆中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今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应以沟道工程,淤地坝建设为主,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农村发展和生态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淤地坝建设在黄土高原地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榆中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今后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应以沟道工程,淤地坝建设为主,为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农村发展和生态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淤地坝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能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工程区属典型的黄土沟壑地貌,水土流失严重和干旱缺水,复杂的地质环境决定了冯堡沟修建淤地坝工程困难很大。结合工程特点及区域地质条件,通过地质勘察、土工试验及分析,查明了库区和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探讨了修建淤地坝工程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防治措施,解决了冯堡沟淤地坝工程建设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创造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淤地坝在改善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减少入黄泥沙,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彭阳县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委、县政府把淤地坝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措施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在黄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兼具淤地造田之效,是一种独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其起源至少可以追溯至明万历年间。清代中叶之后,陕晋两地日益凸显的人口压力,促使民众将修筑淤地坝作为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方式。民国时期黄河治理的迫切需要,淤地坝实现了从理论构想到具体实践的跨越。夹缝求存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为实现军民粮棉自给,依靠互助合作组织,在边区兴起以筑坝淤田为重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建设。民国政府和边区政府修筑淤地坝的历史遗产,对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淤地坝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淤地坝以其拦截泥沙、蓄洪滞洪等作用,在黄土高原地区显示出了其他工程所不具备的优势。本文从甘肃省渭源县唐家河小流域坝系建设的前期工作、运行管理、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对淤地坝建设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把淤地坝建设作为今后水利建设争取启动实施的三项“亮点”工程之一,作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和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于加快榆中县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庄浪县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为进一步提升全县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抢抓水利部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实施淤地坝建设的有利时机,提出了"山地梯田化、梯田产业化、沟道坝系化、流域生态化"的建设目标,淤地坝工程的建设,有效控制了全县水土流失,极大改善了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在防洪、拦泥、灌溉、交通、林果产业开发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刘少霞 《甘肃农业》2005,(10):59-60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平凉市纸坊沟流域从1954年开始进行淤地坝及坝系建设,现已淤积坝地64.64hh,经对坝地土壤研究表明,淤积形成的坝地土壤既非自然土壤又非农业土壤,其结构、养分及水分状况皆优于自然土壤,有利于作物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在2002年小麦灌浆期(6月2日~7月5日)无降雨而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坝地小麦比梯田小麦单产多60.5%,达到5151.6kg/hh;建设淤地坝,开发坝地水土资源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其特有的功效在我省黄土高原地区已日益彰显,庄浪县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的淤地坝建设,有效促进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生态文明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生态安全保障。在拦泥淤地、增产增收、人畜饮水、改善交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多年实施,在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开发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曹霞 《甘肃农业》2009,(8):42-44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措施,平凉市纸坊沟流域从1954年开始进行淤地坝及坝系建设,现已淤积坝地64.64公顷。经对坝地土壤研究表明,淤积形成的坝地土壤既非自然土壤又非农业土壤,其结构、养分及水分状况皆优于自然土壤,有利于作物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在小麦灌浆期(6月2日~7月5日)无降雨而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坝地小麦比梯田小麦单产多60.5%,达到5151.6公斤/公顷。46.4公顷的坝地开发利用,年产值99.6万元,纯收入49.8万元;淤地坝建设是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目前生活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水土流失,而且在实际进行与水土流失斗争的过程中,当地 人民发现淤地坝建设可以有效发挥拦截泥沙的效果,不仅可以保证水土不受淤地影响,同时可以利用其进行造田工 程,增加粮食产量,为水土保持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规模淤地坝建设的全面启动,以小多成群,骨干控制的坝系建设,将成为未来黄土高原地区沟道治理的主旋律。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打坝,尽快建成相对稳定坝系,已成为今后淤地坝建设的一个方向。通过全面规划,分期兴建,加快相对稳定坝系的形成,对解决区内“三农”问题,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对稳定坝系的形成过程,就是沟道梯级开发,经济合理,充分利用水沙资源的过程,也是坝群联合运行、缓洪、拦泥、淤地、生产,逐步形成沟道防护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淤地坝坝系建设是一项非常浩大和复杂的工程。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避免和解决过去在淤地坝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新式淤地坝的技术思路。新式淤地坝包括三种,即生态型淤地坝、节水型淤地坝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并且就新式淤地坝组成坝系的相对稳定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作为水利部“三大亮点”工程之一已正式启动,淤地坝建设重点也由单坝建设转入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坝系建设。小流域坝系中单坝的设计不同于原来的分散的单坝,必须综合考虑上下游坝的防洪标准、枢纽组成、建设顺序、淤积年限等情况,才能保证坝系的安全和稳定。结合实际,谈谈坝系中单坝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设计坝仅设有坝体和泄水洞,其上游旧坝淤积年限低于设计坝且设有溢洪道,两座坝的设计防洪标准相同情况下淤地坝的设计。按有关规范,设计坝的控制面积应为区间控制面积,但由于上游坝在淤积库容淤满后洪水泥沙将通过溢洪道下泄水洞的设计标准应按实际情况确定。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淤地坝设计时,泄水洞的设计流量应考虑上游坝的来水,即控制面积应按两座坝的控制面积之和计算;淤积库容的确定,在上游坝淤积年限内按区间来沙量计算,在上游坝达到淤积年限后,来沙量计算应考虑上游坝的来沙量。  相似文献   

18.
隆德县通过多年来对淤地坝的除险加固,不仅使一批病险淤地坝得到了整治,防患于未然。通过分析淤地坝病险的原因,提出了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淤地坝除险加固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互助县淤地坝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阐述了淤地坝坝体和放水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并提出了损毁淤地坝维修方案及淤地坝运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了渭源县淤地坝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和运行管理措施,以期逐步规范全县淤地坝运行管理,促进淤地坝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