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径山茶考——陆羽《茶经》与日本茶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市区西部的余杭区径山自唐宋以来是佛教临济宗的发源地,茶圣陆羽著茶经的圣地,日本高僧圆尔辨圆创“日本茶道”之源头,历史上演绎过许多令佛徒茶人顶礼膜拜的圣事。……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经》中 ,老子运用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 ,围绕着“道”这一中心概念的逐步展开 ,构建了充满着辩证法的哲学体系 ,成为中华文化的奇丽瑰宝。论述了“道”为“一”、为“无”、为“无为”、为“自然”的一分为三的哲学内涵 ;“自然”为老子哲学体系的开端 ;“道”的“万物得一以生”、“反者道之动”、“物壮则老”、凡事“守中”的一分为三的作用和意义 ;求“道”的一分为三的过程 ;并以此讨论宇宙的起源 ,世界的形成 ,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以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及其解决的方式 ;还讨论了黑格尔对老子一分为  相似文献   

3.
《文子》具有丰富的礼学思想,对礼的起源、本质、作用及礼的弊端、制礼的原则等都有独到的思考,其礼学思想上承老子,下启庄子,是先秦道家礼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一环。《文子》认为礼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末世的产物,其本质在谦和敬。礼与德、仁、义一起构成圣人治理天下、统御万物的四种手段,但道德是本,礼是道德派生出来的,对于治理天下来说,是末之又末的手段,其作用仅及于一乡的范围。末世不可缺少礼,但礼破坏了人美好淳朴的天然本性,礼的出现带来了诈伪。制礼应该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因人情而制,因时变而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经考证认为,陆羽《茶经》引文《神异记》有三处误读:一是《神异记》非《神异经》,二是晋丹丘子非汉丹丘子,三是瀑布仙茗产地之争.  相似文献   

5.
“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事占陵(宋徽宗)时,益穷极新出,无以复加矣!”这是宋人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一文中对有宋一代特别是宋徽宗时代茶文化兴盛局面的描述。“始于唐、兴于宋”的茶,至此已成为普通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开门七件事之一,成为文人雅士“棋琴书画诗曲茶”之修身品性要件之一。由相对奔放热情、色调热烈的唐文化向相对封闭内敛、色调淡雅的宋文化转型,得益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普遍发展、个体的主体价值意识和人格意识较为明朗、教育对象打破严格的门阀贵族限制、以及奉行“右文轻武”政策的宋王朝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从而创造出一种“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象。  相似文献   

6.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4,(2):259-263
《陆文学自传》,是茶圣陆羽留给我们的一篇十分珍贵的史料,但至今仍不断有人对它产生怀疑,如说自传中某些文字为后人增补进去的,有的则干脆称自传为赝品。我则始终认为自传是真品,并且认为该传文字百分之百为陆羽所写,并无他人增补之迹象。我曾写了“《陆文学自传》真伪考”、“《陆文学自传》真伪考辨”等文章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现在继续为《陆文学自传》作考辨,并求教于广大陆学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1,(4):207-208
当世界进入高科技、高生产力、高度竞争的 2 1世纪 ;当人类更加关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重视生存环境生活质量 ,追求精神文明文化交流的时候。体现东方文明 ,蕴含和谐精神、道德理念和休闲养生情趣的中华茶文化 ,愈来愈受到世人的欣赏与瞩目。当此之际 ,欣逢陆羽《茶经》定稿问世 1 2 2 0周年 ,令我们分外高兴。陆羽《茶经》被公认为是世界第一茶书 ,人类茶文化元典。它的内容完整地涵括了茶史、茶学、茶文化全部。《茶经》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高度评价 ,而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意义 ,最重要的价值 ,在于陆羽从我国数千年来对茶叶食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礼>古记"之说,指出这种<礼>类战国古文记文,是一种长期为人所忽略的古代学术文体.近年出土的战国楚简中,见有多种此类"<礼>古记"的作品,与传为子思之学的儒家传统有关.研究出土文献中的"<礼>古记"类作品,不仅使我们得以考察传为子思学派作品的早期面貌,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学术文献的文献形式与文体.  相似文献   

9.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探讨《易经》由太极而阴阳四象,由四象加一画而成八卦与由太极而阴阳直接化生八卦,再由八卦迭加成六十四卦的逻辑演变道路,以及揭示其中“道立于二,以阴阳为本;物成于三,以三极为用;三生万物,以变易为动”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丁俊之 《农业考古》2003,(2):205-206
茶的效用 ,引起世人越来越大的兴趣 ,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饮料也更讲究 :要求饮料不但能解渴 ,还能防治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健康水平 ;寓防病治病于品茗之中 ,还要为“两个文明”服务”茶叶的科学、文化价值 ,值得深入探讨。陆羽在他的《茶经》这部 1 2 0 0多年前 (公元 780年 )世界上第一部权威性茶叶著作中 ,( 1) 对茶叶效用的评价 ,既有他自己的观点 ,也有引述别人的话。《茶经》的“一之源”有写道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  相似文献   

11.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13.
追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国茶传入日本大致可以分为三次。第一次是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92),由遣唐使把中国唐代的煮茶法带回日本;第二次是镰仓时代(1185-1333),日本佛教僧侣把宋代的点茶法传到了日本;第三次也就是当代。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之  相似文献   

14.
损益思想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上帝观念"、"天命思想",包括损人益天与损天益人两个重要阶段.从损益思想角度考察,<易传>与<老子>有相似的一面,都重视"反"的功能和作用,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但<易传>思想明显有进一步的成熟与发展.<易传>在解<损>、<益>两卦时,<彖辞>侧重上下,<象辞>侧重己人、过善,从而将<老子>、<论语>等所探讨的天人之间的损益观念,吸收融会并进一步具体化起来,更加突出修养论.随着后世学术史的演进,<易传>与<老子>的相互结合与分辨形成了新的思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语言描写、心理刻画、故事架构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情节套路化;主题单一化;爱情观扭曲化。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农业考古》2 0 0 1年第 2期上读到周文棠先生的大作《 <广雅 >茶事作者与时代的商榷及其对茶史的影响》 ,周文在论及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云”时认为 :“这段文字是茶界公认的茶文化重要史料 ,但作者是谁 ?作者是什么时代著的 ?却有不同意见。……吴觉农、陈祖、朱自振、周文棠等认为是张揖所著 ,但对于作者所处时代意见不同。……本文作者认为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 (约公元 4 77— 4 99年 )。”“后魏之说是言之有据的。即张揖是《广雅》中茶事内容的作者 ,其著作时代是南北朝后魏太和年间。”周文的观点主要有两…  相似文献   

17.
清朝第一部刑律《大清律》及其附例 ,直承《唐律》《宋刑统》与《明律》,应为同一体系。《大清律》以及为适应清朝政治需要而增附的条例 ,都可以证明 :清朝刑法源于礼制并维护礼制。礼制仍然是决讼办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春秋》与礼关系密切,礼的本末、常变关系,历来是《春秋》学讨论的热点。礼有本末之分、文实之别,礼有常亦有变。胡安国的《春秋传》提出了“正身治人礼之本、威仪文辞礼之末”的思想,强调“礼以敬为本”观点。胡安国认为,礼之“本”与“实”是不可更改的“礼之常”;而礼之“末”与“文”则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的“礼之变”。在“礼之常”与“礼之变”之间,有一个基本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变而不失礼之正,则犹可矣”、“变而不越乎道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三道茶悠久的发展历史、考究的泡茶过程和独到的敬茶习俗展现出白族和谐和包容的美德。白族人充分发挥三道特色茶水的物质功用的同时,还融入了农耕智慧与生命教育,从而赋予了三道茶精神价值。本文认为“物”始终在三道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承三道茶文化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三道茶中不可缺失的“物”,传承和发展好三道茶中蕴含的包容的传统美德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大明律》的制作修订 ,与以前的律书一样 ,充分体现了依礼制法、以礼入法、以法护礼、以法行礼的原则精神。首先 ,“明礼以导民 ,定律以绳顽”,是明洪武君臣制定《大明律》的宗旨。其次 ,《大明律》“重礼”,亦足以证明古代刑法依据礼制并维护礼制。再次 ,《大明律》及其炮制者与古代律书、礼书有很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