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正绿茶是我国主要的生产茶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追求,绿茶品质的鉴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消费者本身并不具备专业的审评鉴别技能,在购买时往往很难识别它的质量状况,而传统上,绿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价值的高低,主要根据专业人员的感官审评来决定,而这种方法往往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及主观性,使得对茶叶客观的评判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的仪器对其进行甄别。作为人工味觉模拟技术的代表,电子舌分析技术正逐  相似文献   

2.
樊慈 《福建茶叶》2016,(9):57-58
茶叶作为我国的一大产业,其出口额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绿茶作为我国的主要生产的茶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茶产品。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么雄厚。本文拟分析世界市场和中国的绿茶出口状况,进一步地分析我国绿茶出口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本文还提供了绿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提升竞争力的方法以及解决思路,更加希望我国的绿茶能在国际市场中为出口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胡茂生 《福建茶叶》2016,(10):178-179
本文通过对茶叶包装市场的调研和设计分析,分析绿茶元素在茶叶包装上的应用,绿茶元素已经成为茶叶包装设计上比较重要的设计方式,从而能够制作出更好的茶叶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4.
远红外茶叶杀青机是指利用远红外辐射(线)作为热源,进行杀青作业的茶叶加工设备。其具有杀青均匀、连续化作业、节能环保和有效降低苦涩味等特点。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不同,红外线划分范围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把2.5μm以上的红外线通称为远红外线。远红外线传递能量速度快,介质损耗小,茶叶干物质在远红外波段约有20%~80%的吸收率,而水在3~6.5μm及15μm以后的波段更有大片的吸收率,即在远红外波段,茶叶干物质和水分具有较强的辐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东省华海糖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蒸青绿茶为例,研究了HACCP在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对绿茶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并建立监测方法和纠偏措施,从而为绿茶产品质量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Excel2000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cel2000功能强大,利用它的分析工具和函数,可以进行各种试验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浚单20、郑单958、桥玉8号、德美亚3号、农华101共5个不同熟期的玉米单交种为材料,利用探针式水分测定仪测量子粒+苞叶、子粒的水分含量,采用传统的烘干法对子粒、穗轴、苞叶的含水量进行测定,将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回归分析,建立计算玉米子粒真实水分读数的数学模型:y=95.709-2.29x+0.02x2(R2=0.774),优化利用探针式水分测定仪进行子粒含水量测定的方法。早熟品种德美亚3号虽然脱水速率无明显优势,但后期站秆、脱水时间长,收获时含水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感官评定、质构测定及色泽测定对不同大豆品种加工的北豆腐的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官评定与仪器测定指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仪器测定指标中硬度、胶着性、咀嚼性、L*值与感官的总体可接受性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42、-0.447、-0.620、0.624.建立了各相关指标间的回归方程,F值及相关系数R...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实践教学和实际运用中,对于茶叶的审评依然采用标准的感官审评来进行茶叶品质的测定,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对茶叶标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运用到了茶叶的审评过程中,如计算机视觉系统、电子鼻和电子舌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新兴技术在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和滋昧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对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的品评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在茶叶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研究了有机土浓度、分散剂浓度、胶乳浓度和有机土填充量4个因子对天然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撕裂强度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的试验工艺参数值和二次回归模型。通过检验,肯定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烘青绿茶苦涩味及其滋味贡献物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烘青绿茶苦涩味量化分析及其主要滋味贡献物质进行探讨。以不同嫩度烘青绿茶为原料,采用量化感官分析方法及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茶汤滋味分属性(包括苦味、涩味、鲜味和醇味等)和滋味化学成分含量,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烘青绿茶嫩度的下降,其茶汤苦味、涩味和鲜爽味强度呈下降趋势,整体滋味品质也显著下降。通过分析茶叶滋味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滋味Dot值,发现烘青绿茶苦味的主要贡献物质是EGCG和咖啡碱;而涩味的主要贡献物是儿茶素和黄酮苷,其中儿茶素以EGCG为主,包括EGC和ECG,黄酮苷以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ut)和槲皮素-3-O-半乳糖苷(Que-gala)为主,包括杨梅素-3-O-半乳糖苷(Myr-gala)、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glu)、牡荆素-2"-O-鼠李糖苷(Vit-rha)、山柰酚-3-O-半乳糖苷(Kae-gala)、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rut)、山柰酚-3-O-葡萄糖苷(Kae-glu)等。Dot值分析表明氨基酸对烘青绿茶鲜爽味没有显著贡献。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烘青绿茶苦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为茶叶品质提升和滋味化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茶作为一种嗜好性饮品,风味是其第一品质属性。茶滋味的呈现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汤中呈味组分的综合感知效应,一般描述为苦、涩、鲜、甜等感官体验。其中,苦味是最易被感知的味觉属性,也是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夏秋茶资源由于苦涩味较重,面临大量弃采的困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综述了苦味感知的生理基础以及苦味相关评价方法;以绿茶茶汤为主要载体,系统整合茶叶的苦味呈味组分,探讨其他滋味单体与苦味化合物间的互作效应,以及后处理介导对茶汤苦味的调控机制。以期丰富茶汤滋味化学理论基础,明晰茶叶苦味物质的呈味特性、呈味机制以及滋味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为夏秋茶滋味品质调控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夏秋茶苦涩味重导致的夏秋季茶叶资源普遍利用率不高的现状,笔者总结了近年国内通过改进加工技术降低夏秋茶苦涩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夏秋茶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效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树紫色芽叶的呈味特征及降低苦涩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群体品种常见的紫色芽叶所制成的绿茶苦涩味明显。分离测定了茶树紫色芽叶主要苦涩味特征成分,用苦涩味阈值和苦涩味指数定量评价了各成分的呈味特征。结果表明,茶树紫色芽叶花青素含量高达1.14%,紫色芽叶中花青素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是绿色芽叶的57倍和1.13倍,花青素和儿茶素含量较高是其苦涩味较强的主要原因。茶叶苦涩味成分阈值的大小顺序为:咖啡碱(0.30)<花青素(0.40)<儿茶素(0.80);以苦涩味指数评价成分对紫色芽叶苦涩味实际影响大小顺序为:儿茶素(3.32)>咖啡碱(2.13)>花青素(0.57)。研究还表明,在紫色芽叶加工绿茶的过程中,添加约0.2%的酪蛋白具有降低苦涩味的作用,可使品质得到改善,使茶汤中多酚类浓度降低19.5%,苦涩味指数由3.70降至2.98,由此提供了一种降低紫色芽叶苦涩味的技术途径。采用多酚-蛋白复合反应模型,提出了用相对沉淀率(RA)作为酪蛋白对多酚类物质的苦涩味抑制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贵州绿茶中咖啡碱和儿茶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243份绿茶样品中咖啡碱和儿茶素类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绿茶中儿茶素含量范围为9.14%~27.28%,平均含量15.71%;咖啡碱含量为1.08%~3.33%,平均含量2.24%.各地区茶叶儿茶素品质指数多数为1000~2000,其中黔南地区的最高为1975.51;各地区的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主要在8.00~17.04之间,黔西南地区的苦涩味指数最低为8.00.据此分析可得,贵州绿茶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春茶适合开发高品质的名优茶,秋茶适合用于茶叶深加工或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勐海不同产区晒青秋毛茶品质差异,以布朗山、西定乡、南糯山、勐混镇、格朗和乡等五个产区秋季一芽三叶茶鲜叶加工晒青毛茶,对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勐海不同产区晒青秋毛茶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上存在着差异性,临近产地之间品质也各有差异;其中产于布朗山的晒青毛茶水浸出物(42.38%)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感官审评、比色法、全量法及茚三酮法对复合苦丁茶、纯苦丁茶及所拼配绿茶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苦丁茶的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高于绿茶,且综合了纯苦丁茶和绿茶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5种不同模式茶园的茶叶产量调查、主要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研究,探讨了混交模式对茶园鲜叶产量、茶园天敌和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捕食性蜘蛛和假眼小绿叶蝉是5种茶园中最重要的天敌与害虫。纯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的数量显著高于混交茶园;蜘蛛数量在5种茶园中的大小顺序为:龙眼+茶>板栗+茶>糖胶树+茶>杉木+茶>纯茶园;龙眼混交茶园的害虫数量显著小于其他模式茶园,而纯茶园、板栗+茶、糖胶树+茶和杉木+茶等4种类型茶园害虫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龙眼+茶模式因茶园透光适中,产量、天敌数量最高,害虫数量最低,是较好的混交模式。捕食性蜘蛛与假眼小绿叶蝉以及其他害虫之间不同季节存在显著负相关,并能用Logarithm方程很好表示。  相似文献   

19.
能量饮料市场发展迅速,带动了咖啡碱的市场需求。因此,研发一套制备高咖啡碱速溶茶粉的生产工艺,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本文以大宗绿茶为生产原料,采用膜分离法实现速溶茶粉中功能成分咖啡碱的富集,工艺简单可行。此外,试以高咖啡碱速溶茶粉为原料,配合其它辅料可开发出一款提神醒脑的绿茶类能量饮料。该产品风味怡人、安全健康,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众多香气化合物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品质.名优炒青绿茶一般具有滋味好、香气高的特点,是我国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关于名优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不同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点等尚缺乏系统阐述.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汇总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