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零污染"干式法养猪是在栏舍内铺上敷料,将猪的粪尿吸附混合,生物处理后进行二次发酵,并经工艺处理合成生态有机肥.猪场环境清洁、无臭味、病菌少、无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达到"零污染"的效果,同时降低猪群疾病发生率,加快生长速度,提高饲养效益.不但解决了规模化猪场粪污、污水处理设施与成本昂贵、难以彻底处理等问题,而且将排泄物转化为"绿色生态有机肥",为解决畜牧业污染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1 场址的选择要求。场址选择对猪群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以及生产效率都有直接影响。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养猪数量的增加,规模猪场数量越来越多,发展态势值得肯定,但由此引发的养猪业污染问题也开始呈现社会化趋势。高温季节该问题更加突出,是众多养猪者及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传统个体养猪是“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污染了环境。养猪业的污染由来已久,只是当集中排放突破了环境自净能力后,使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猪舍环境控制工艺是目前最需要研究的环节,通风风速多大与猪群阶段有关,母猪与仔猪的散热不同,需要的风速不同。而一般建猪场时候.通风只选择一种方式.比如纵向通风就每拣都是纵向通风,而到底你这个猪舍饲养什么猪,它需要的通风量多大,光有通风量还不仁,通风速度是多少?只有这些问题确定了,才能够确定风机的种类。可是现在多数猪场没有这样考虑问题,没有仔细研究。取暖也一样.猪舍养的什么猪?它需要多少温度,什么样的取暖设备更适合它,就应该选择不一样的取暖设备。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猪群规格的不断扩大,猪粪、尿的排放量也在急骤增加,之前设计的一套污水排放净化处理系统将难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处理养猪业中一直难以解决的猪粪尿,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内排泄的大量粪尿对环境生态造成的污染问题,便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懒汉养猪法是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  相似文献   

6.
淮安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道路交通发达,沟渠河网密布,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越来越大。笔者通过对本地规模养猪的实地调查及淮安市农委的统计数据资料,阐述淮安规模养猪的污染现状,并提出规模养猪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说冬季养猪长的慢,好得病,挣钱不容易。听亲戚朋友说有个新技术叫“135保健养猪技术”能使猪平安无事早出栏,我就在去年冬天从咱们的幸达街道后炮台村马沟屯程强猪场抓了30头三元杂交商品猪,开始了保健养猪。今年3月中旬出栏,结果效果还真不错。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程度的大幅提高,在促进全省畜牧业发展,保障市场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生猪排泄物污染等问题已开始成为该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项以解决猪场粪尿和污水污染、改善猪场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集约化是当前国内外养猪生产的主要趋势,但伴随而来的猪场粪污等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场的建成,一方面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粉尘、噪声和粪污,但主要是粪污处理不当,对大气、  相似文献   

10.
周开锋 《猪业科学》2008,35(3):78-79
现有模式的基本技术原理一是利用空气对流和太阳高度角原理,因地制宜的建设猪舍;二是利用生物发酵原理处理粪尿,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三是利用温室和凉亭子效应,改善猪只体感温度;四是利用有益菌占位原理,增强猪只抗病力,提高了饲养效率和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猪-沼-草"生态养猪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生态猪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生产全过程。该技术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为宗旨,采用生态学理论指导生态猪生产,运用优质高产牧草作为主要青饲料,结合中草药进行防疫灭病,使用沼液灌溉牧草,改变了传统养殖技术对环境的污染,“猪-沼-草”工程模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生态治理和可循环经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限饲模式下宁乡花猪商品猪生长肥育性能以适应品牌猪肉具备风味性、安全性需要,在初生重(0.98±0.02)kg饲养(99.69±2.48)d的基础上,相应于25~35 kg、35~60 kg、60~75 kg等3个体重阶段,采用精料重分别占90%、80%、70%,青料重分别占10%、20%、30%配制饲粮,并按8.5成饱模式饲喂。结果表明:1)试猪由体重(24.79±0.64)kg饲养至出栏日龄(243.77±2.67)d、出栏体重(78.22±1.76)kg,该生长肥育全程(144.03±0.23)d、日增重(370.50±9.50)g、料重比(3.51±0.03),充分体现出限饲模式可行性;2)在≤240 d、240~260 d、>260 d的日龄梯级下分别以初生重(1.02±0.02)kg、(0.94±0.04)kg、(0.99±0.08)kg所求取的日增体重百分率曲线与日龄梯级呈负相关态势,显现日龄低梯级明显优于高梯级,反映出生长强度与日龄负相关的必然性;3)自起运至屠宰分别间隔5 h、29 h的胴体率、白条率的相差值达5.04和5.05个百分点,屠宰间隔直接造成胴体损失。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用玉米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40±1) kg相近的大白×长白×杜洛克商品猪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以普通玉米(N组)和饲用玉米吉单198(T1组)、吉单327(T2组)为饲料原料的日粮,进行了78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T1组、T2组育肥猪的日增重分别较N组提高了10.37%、2.22%,各组试验猪的饲料转化效率基本一致。平均每头猪的纯收入:T1组和T2组分别比对照组每头多85.1和36.1元。因此,本试验结果表明,饲用玉米能够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从而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深圳坪山农业园种猪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查阅资料,监测农业园的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十多年来该养猪场对周边环境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至2004年该农业园用水质量属于清洁水平,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属安全级,从空气中氨气浓度和细菌数指标来看,场区空气质量比场外差,距离场区越远,空气质量越好,按相关标准评判,均处在卫生标准的允许范围。过去12年间,该农业园的土壤肥力逐年上升,土壤和农业园用水所含的5种金属元素有较小幅度升降。研究表明,规模化猪场通过合理选点、环保、种养结合、绿化、加强舍内废弃物管理等措施可以确保长期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60 kg左右的杜×大×长育肥猪108头,随机平均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中。试验组使用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对照组使用不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试验结果显示,添加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15.4%(P<0.05),采食量极显著提高了15.8%(P<0.01),料肉比提高了0.1%,但差异不显著(P>0.05),收入提高了15.3%。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含有诱食剂的预混料饲喂育肥猪,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农场鼠患调查,确定优势种群、根据不同优势种群生活情况、行为、种群特点等生物学特性,制定科学地防制原则。防制前圈舍内鼠密度为100%,饲料库鼠密度为70%,综合防控后1月、2月、3月、4月、5月5次持续追踪评估,鼠密度分别降为低密度;在农场防制老鼠过程中,从调查鼠种到综合防控,持续追踪灭鼠效果评估的防控思路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7.
猪场在配种、分娩、断奶、免疫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记录,根据猪场的生产规律和各种记录之间的联系.对相关记录进行优化和处理,能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猪场的生产管理、规划及种猪的选育。阐述了猪场记录的分类、记录的处理更新和猪场信息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纳米蒙脱石治疗仔猪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用纳米蒙脱石作止泻药治疗仔猪白痢和早期断奶腹泻综合征,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抗菌药物烟酸诺氟沙星注射液和思密达。对仔猪白痢的治疗效果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纳米蒙脱石与抗菌药物联用效果很好。纳米蒙脱石对非感染仔猪腹泻总有效率高达94.1%,且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放牧对松辽黑猪生长肥育及胴体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松辽黑生长育成猪200头,分成舍饲组和林地放牧组,进行饲养育肥性能测定。舍饲组按常规全期饲喂全价配合精饲料;放牧组则先在舍内育成至体重达40kg后,白天林地放牧,早晚各补饲一次精饲料,直至达到育肥体重。饲养试验结束,各饲养组选取4头(2公2母)体重100kg左右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做胴体肉质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舍饲组为736.5g,放牧组为467.5g,差异极显著(<0.01),而放牧组则每增重1kg比舍饲组少耗精饲料730g,差异显著(<0.05)。屠宰率放牧组为70.71%,比舍饲组的69.21%高,差异显著(<0.05),肌内脂肪含量放牧组为4.92%,舍饲组为3.60%,差异显著(<0.05),其它胴体肉质指标如眼肌面积、背膘厚、瘦肉率及肉色、pH、失水率、嫩度等,两种饲养方式,差异均不明显,但放牧饲养组要比舍饲组有改善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