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底泥污染是造成茅洲河流域水质黑臭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底泥勘查取样检测,采用底泥沉积物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底泥营养盐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营养盐、有机质污染均达到了重度污染等级.采用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和多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达到了极强生态风险等级.根据...  相似文献   

2.
茅洲河河床淤塞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洲河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北部,是一条典型的城市型河流.随着深圳市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河流的水质急剧恶化,而且河床淤塞严重.通过对河床底泥组成的统计分析,对淤积的成因及水质状况进行了研究.根据河流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将茅洲河建设为生态健康的河流.  相似文献   

3.
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是目前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于桥水库作为天津市居民的饮用水源地,水质环境逐年恶化,污染源治理迫在眉睫.为此,从分析水质污染概况出发,得出水质参数、指标,确定污染治理重点.同时,结合中美合作项目的开展,实施"村庄综合管理规划(CVMP)".具体实施中分为两个步骤:中期目标以村庄非点源污染治理为重点,以"沼气示范工程"为核心,开展治理工作,从而使水库周围向水库排放的水体中总磷和总氮负荷至少降低88%;远期目标以跨省、市合作为基础,加强上游污染治理,使水质达到III类标准.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环节,通过生物技术、化学技术以及光催化技术相结合等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水质,激发水中各种动植物的生存功能,平衡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河流水质退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1986-2004年的长期观测数据, 探讨了河流水质的演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深圳市河流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Mn、BOD5、NH3-N、挥发酚、石油类、TP等6个指标。1986-1990年,大沙河、茅洲河、西乡河、观澜河、龙岗河和坪山河年水质尚好阶段,河流水质大多可以达到地表水II或III类水标准; 1991-1994年, 河流水质开始恶化,在这个阶段,除大沙河、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和坪山河在个别年份水质为III级或IV级外, 6条河流的水质在大多年份已经恶化为V类或劣V类水; 1995-2004年, 6条河流水质都已经恶化为劣V类水, 其河流水质已经受到极度污染,其中深圳河在1986年, 其水质就已经为劣V级。目前, 仅有特区内的深圳河和大沙河水质有所好转, 可能已经达到社会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逐渐优化的阶段。而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是水质退化的主要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味精生产废水治理技术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味精废水是一种污染浓度大的废水,本介绍了国内味精废水治理中的各种物化和生物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并在此基础评述了味精废水的治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以盐城市蔷薇河为研究对象,基于因子分析法和优化的非线性灰色伯努利模型,结合2009-2017年的水质数据,分析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对河道水质改善和主要污染因子的治理效果。结果证明实施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后,蔷薇河水质得到明显提升,生活污染以及营养元素污染治理效果明显,但无机污染和水体物理环境状况改善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应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为规划下一阶段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的工作目标及任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南四湖水体污染情况的调查和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运行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对南四湖水质和污染水体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认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对于污染水体净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果证明,新薛河入湖口水质在Ⅲ类水与Ⅳ类水之间波动,未完全达到南水北调工程的Ⅲ类水水质要求。研究项目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南四湖水质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情况,基于湿地净化原理理论及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一种新型河流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多单元岸坡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在污水入河前就地拦截和削减污染物质,依靠岸坡地势流入河流。从改善河流水质及岸坡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从构建多单元岸坡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构建生态护坡、土壤级配和植物配置四个步骤展开,构建一种多单元岸坡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并探讨了其特点,为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村污染缓流水体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缓流水体是维系乡村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质污染已成为国内乡村缓流水体普遍现状。讨论了农村缓流水体的污染成因,并以水生植物大漂为水体修复主体,进行了大漂的水体修复特性的试验,讨论了在可控条件下用大漂对缓流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治理的植物修复技术及大漂在水体修复中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及其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