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3.
4.
5.
6.
秋冬季紫花苜蓿虫害最易受到忽视,做好这个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杀死越冬病虫害、减少下一个生长季的病虫源有着重要意义。1、秋后灭茬。许多害虫、病菌在紫花苜蓿的地表残茬上越冬,秋、冬季进行灭茬处理,可消灭大量的病虫害原体,减少次年初侵染源。2、放牧。进行有针对性的放牧,牲畜会将大量苜蓿残茬及杂草吃掉,也就将害虫、病菌吃掉、消灭、外携。但有一些种类的害虫虫卵、病菌在牲畜肠胃中能够继续生存,然后随着粪便留在田里,成为次年的病虫害初侵染源。3、机械灭茬。机械耙耱是将紫花苜蓿残茬破碎、掩埋。这种处理方法,残茬依然留在… 相似文献
7.
秋冬季节紫花苜蓿的病虫害最易受到忽视.做好这个时期的病虫害防冶工作,对杀死越冬病虫害、减少下一个生长季节的病虫源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防治措施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神木县为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畜牧产业,为此打造出百万亩紫花苜蓿产业发展基地.近两年草原工作站在开展实施人工种草工作上总结经验,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草,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统一布局、科学规划、分类引导和鼓励群众在基本农田上种植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9.
张晓恒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2):33-33,58
从土壤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采收方面概述了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着重指出一些细节问题,对于紫花苜蓿的栽培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地处冀东平原中心地带的玉田县,近年来,为打破传统低效的种植模式,积极推广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化,探索出了一条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社会经济资源与区位优势协调共进、综合利用的发展之路,使种植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畜牧养殖效益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2.
13.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的豆科牧草之一,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紫花苜蓿根系着生根瘤,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通过根瘤菌可将空气中的氮转变成可被植物利用的氮.每公顷紫花苜蓿可固氮素255.305千克,种植紫花苜蓿并能使土壤中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积累增多,氮素增高,也可以做到种地养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优化种植业结... 相似文献
14.
薏德锋 《新农村(黑龙江)》2014,(2):145-145
紫花苜蓿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优良牧草,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人工牧草,苜蓿适应性强、营养丰富、品质优良,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是各种家畜重要的蛋白质饲料、饲草来源。而且在改土肥田、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播后2~5年的紫花苜蓿每亩产鲜草2000~4000公斤,产干草500~800公斤克。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7~10年左右。再生性很强,一般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生产中第一、第二茬草产量高,合计约占全年总产量的70%,而且第一二茬草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因此,第1茬草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争取第2茬草的产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针对目前生产情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前两茬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70%,且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因此,第一茬紫花苜蓿收获后,要及时加强田间管理,以争取获得更好的效益。1加强水肥管理,保证苜蓿生长需求一般5月份降水较多,土壤墒情普遍较好,要根据土壤含水量情况适当补水。如果0-20厘米土壤层内含水量低于10%,要适当浇灌,水量不宜太大。喷灌约4-6小时即可。紫花苜蓿第二茬生长期短,要想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需要比第一茬有更多的营养积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开端是全年获得好收成的基础,因此苜蓿春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越冬后大多数苜蓿田普遍存在着管理粗放、肥力不足、返青慢、草情差等问题。尤其早春季节气温偏低,管理跟不上将直接影响当年苜蓿的生长。要使苜蓿种植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优质饲草,一次播种,可利用几年或十几年.其根系发达,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长期种植,具有淡化盐碱,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作用.随着各地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和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市场需求、种植规模都逐年扩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