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飞蛾槭树形优美,果形奇特,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从适时采种、种子贮藏、苗床准备、育苗和苗期管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飞蛾槭的育苗管理技术,并对飞蛾槭在不同种子贮存方法和不同育苗方法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合理的育苗措施。  相似文献   

2.
飞蛾槭通过10余年的引种驯化、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等试验,结果表明,飞蛾槭从原产地秦岭南坡北亚热带引种到暖温带的宝鸡植物园是成功的,作为优良的观赏树种可在陕西关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湖南植物区系中植物地理分布新纪录2属(亚菊属、琉璃繁缕属),16个新纪录种(鳞茎堇菜、红毛虎耳草、光叶荛花、浙江山梅花、元宝槭、锐角槭、纳雍槭、紫花槭、茶条槭、亮叶槭、疏花槭、多花亚菊、朝鲜附地菜、华东菝葜、丝叶苔草、宽叶苔草),1个亚种(枫叶槭),3个变种(南川长柄槭、钝角三峡槭、三裂飞蛾槭),1个变型(蓝花琉璃繁缕),隶属于10个科.  相似文献   

4.
选取建始槭、毛脉槭和青榨槭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树种内源生根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青榨槭>毛脉槭>建始槭;使用高浓度的外源激素虽然能提高插穗生根率和生根质量,但并非最优的选择。外源激素的低浓度配方更有利提高生根率和生根质量。试验中以500mg/L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以1∶2混合为最优配方,不但可以提高扦插成活率,而且可以增加皮部和愈伤组织生根数。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树种选择是关键。选择飞蛾槭、长花厚壳树、光蜡树等3个树种,分别在中、轻度石漠化地区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光蜡树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最高,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分别为94.1%、92.2%,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分别为97.1%、94.1%。造林3.5年后,不同树种生长量的差异也显著,其中光蜡树生长量最大,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平均树高2.03m,平均地径3.0cm;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平均树高2.55m,平均地径4.1cm,且都生长良好。飞蛾槭和长花厚壳树在中度石漠化地区均生长不良,在轻度石漠化地区则都生长较好。初步认为,飞蛾槭、长花厚壳树只适合在轻度石漠化地区栽培,而光蜡树在中、轻度石漠化地区栽培效果皆较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彩叶树种叶片成色机理,以三尾青皮槭、桂林槭、宁波三角槭、樟叶槭、金钱槭、长尾秀丽槭、长裂葛萝槭、元宝槭、革叶槭、薄叶槭、飞蛾槭、青榨槭、罗浮槭、五裂槭、光叶槭、彩岑槭、鸡爪槭、金沙槭等18种槭树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槭树树种光合色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槭树树种之间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SPAD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樟叶槭、长尾秀丽槭和薄叶槭的叶绿素a含量较高;长尾秀丽槭和薄叶槭的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彩岑槭和鸡爪槭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最高(P<0.05),分别为16.04、20.89色素单位·g-1;罗浮槭、长裂葛萝槭、三尾青皮槭和光叶槭叶片SPAD值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槭树树种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槭树树种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彩叶树种的选育及造林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保留现有灌木、乔木或乔木幼苗以及藤本植物而只对杂草进行清除的林地清理与抚育方法和穴垦整地等配套技术的生态造林方式,将喙果鸡血藤、凌霄花、扶芳藤、绿爬山虎、龙须藤、常春藤、五指那藤等7种藤本植物和金钱松、棱角山矾、湿地松、木荷、柔毛油杉、光蜡树、飞蛾槭、柏木、圆柏等9种乔木树种在湖南省"高铁"沿线的石灰岩山地进行示范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藤本植物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凌霄花,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龙须藤,分别为90%和85%,藤本植物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4.29%、90.14%;乔木树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光蜡树,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棱角山矾,分别为83%和80%,乔木树种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33%、88.33%,总体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19%、89.13%;②在轻度或中度石漠化地方,喙果鸡血藤等缠绕类藤本植物比扶芳藤等吸固类藤本植物长势要好;③在造林的乔木树种中,造林前期,棱角山矾、光蜡树和飞蛾槭比金钱松和柔毛油杉生长要好、要快,且光蜡树和飞蛾槭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其它乔木树种要高。  相似文献   

8.
6种槭树在武汉地区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栽培的6种槭树的物候期表现,地径、树高、冠幅、耐热性、抗寒性及种子繁殖出苗率等的观测与统计,研究其在武汉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三峡槭、元宝槭、红翅械、飞蛾槭、血皮槭等5种槭树在武汉地区生长迅速,病虫害较少,种子繁殖成苗率高,适合引种栽培;金钱槭由于耐热性较差,不适合在武汉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在贵阳市长坡岭林场在开展了14科18属21种珍稀树种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袋装苗造林抗旱性和造林成活率高于带土球苗和裸根苗;红花木莲、青钱柳、飞蛾槭、南方红豆杉、蓝果树生长较好,比较适宜在此收集保存圃保存。为此,提出了珍稀树种保存建议:收集保存点选址时应根据收集保存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当地立地条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庆阳市11种槭树属彩叶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制约各树种观赏性、适应性、生物学特性的系列因素中,叶色占总评价的权重最大,为22.71%,其次为耐寒性与呈彩期,分别占22.36%、20.31%;综合分析评判,11个树种中表现良好的是金叶复叶槭、日本红枫、元宝枫3个树种,复叶槭、青榨槭、花叶复叶槭相对较差,其余5个树种综合性能一般。评价结果对当地槭树属彩叶树的引种和应用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鸡公山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37种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先保护的有野八角、细茎石斛、天目木姜子和扇叶杓兰4种,占总数的10.81%;优先保护的有独花兰、天麻、天竺桂、楠木、莲、黑节草、三尖杉、中国粗榧、豹皮樟、青钱柳、河南山胡椒和河南鹅耳枥12种,占总数的32.43%;次优先保护的有香果树、榉树、黄檗、青檀、野菱、大果榉、黑壳楠、刺揪、铜钱树、珂楠树、暖木、玉铃花和万年青13种,占总数的35.14%;一般保护的有金荞麦、中华结缕草、野大豆、枫香、重齿槭、绞股蓝、飞蛾械和独根草8种,占总数的21.62%。提出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湖南是我国槭属Acer L.植物分布的重要区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树木标本室(CSUFT)、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HNNU)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IBSC)所收藏的湖南槭属标本的全面鉴定、整理以及进行野外补充调查,基本查清了本省槭属植物种类,承认湖南槭属植物有41种、3个亚种、17个变种,按照方文培(1981)槭属分类系统,归属于2个亚属、10个组、15个系;将城步长柄槭和绿叶中华槭2变种暂存疑.  相似文献   

13.
彩色树种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试验的20个彩色树(品)种进行驯化栽培,结果表明:可以在长白山区应用的有17个,其中:外来彩色树(品)种10个,分别是中华金叶榆、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俄罗斯红叶李、王族海棠、钻石海棠、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紫叶稠李、金叶复叶槭;乡土野生彩色树种7个,分别是假色槭、茶条槭、白牛槭、拧筋槭、花楸、长白忍冬、接骨木。暂时不宜应用的有3个,分别是金叶红瑞木、金叶莸和金叶连翘。  相似文献   

14.
对临沂市引种的北美红枫、千层金、金叶连翘3种彩叶树种的物候期及生长发育特性进行观测研究,总结分析其在本地区的生长节律,为引种、栽培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阔叶红松林8个主要组成树种为研究对象,根据水分和热量是决定植物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的原理,应用干燥度和≥10℃的年积温建立了树木生长水热指数;设在最佳环境条件下树木的生长与叶量成正比,与本身大小成反比,推导出树木最优生长模型。然后,应用该水热指数和生长模型模拟了不同水热条件下树木的最优生长过程,揭示了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的生长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可用于划分树种地理分布区质量等级和评价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 ? In mixed-species forest stands, large losses in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ften occur during the regeneration phase. In a former coppice-with-standard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limiting stage in the recruitment process of advance regeneration is the immediate seedling response to canopy release. Experimental canopy gaps were opened and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advance seedlings (Fagus sylvatica, Acer pseudoplatanus, Acer campestre, Acer platanoides) growing in the gaps or under closed canopy were monitored for three years.
  • ? All species responded positively and rapidly to canopy release. Survival was not affected by gap opening. Diameter increment after gap opening was similar across species, and height increment was greater for Acer platanoides and for Acer pseudoplatanus. Post-release diameter and height growth were mainly determined by pre-release seedling size. Competition from neighbouring seedlings did not affect growth in the three years following canopy opening.
  • ? In the recruitment process of F. sylvatica and Acer sp. advance regeneration, the recovery from canopy release did not appear as a limiting step that would filter against some species. Pre-release size was the main factor accounting for post-release growth and is probably a major determinant of long-term seedling dominance.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