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为"七经之冠冕",是中华文化的元典。基于已建成的《尚书》英汉平行语料库,以定量方式考察理雅各和彭马田两个英译本对农业术语的文化折射。研究发现:理译本在四个分项和整体上的文化折射率均低于彭译本,文化忠实度较高,相比而言,彭译本文化忠实度较低,与原文的文化距离较大。从识解理论的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以及详略度四个维度入手,可以阐释产生文化折射差异的认知机制,对于中国古典农业文化外译与传播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持守"道""事"并举的文化理想,明确提出以"道"为本、以"事"为变的价值原则,力图来解决终极玄思之"道"与现实规制之"事"间的对立分野。由此构筑完整的生命意义,实现"与化游息"与"与世浮沉"相统一的人生境界。这种文化理想的建构既是先秦以来道论的逻辑演进,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呈现。"道""事"并举,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化理想形态,更体现出《淮南子》对于大汉王朝一种文化共同体的建构需要。《淮南子》所承担的对大汉王朝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想象和认同,是一项"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要略训》)的宏伟思想创造。  相似文献   

3.
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大都比较独立、勇敢甚至彪悍,所描摹的大自然充盈着灵性和神性,这一切生动地诠释了其生态女性主义的大格局,解构了被异化了的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压迫与被压迫、主导与被主导、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关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认知。莫言"脚踩大地"的生活阅历、"仰望星空"的浪漫主义情怀、经历的社会文化运动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苦难激发了其对大地伦理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审视。莫言的作品探讨了跨越国界的普世价值,把中国文学的气度推向了世界,增强了国人的文学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通过注解《春秋繁露》本义 ,企图扶正过去被维新变法扭曲的《公羊》学说。他质疑康有为认定的《春秋》口说的可信性 ,申明《春秋》非改制之书 ,认为董仲舒和何休的《公羊》学说并非如康有为所言“绝无迥异”并辩别出了二者之异。苏舆在《春秋繁露义证》中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阐明《春秋》济世之用 ,又审定当时的政治环境 ,分辨华夷关系 ,驳斥西方平等观念 ,这反映出苏舆的《公羊》学说与湖湘学派有着深厚的渊源 ,加上他以礼印证《春秋》经世大义 ,凸显出他治经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乡村是社会参与人才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大学生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乡愁文化"和"社会理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缘由所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了解程度和志愿组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着力点在于智力支持且具有文教活动倾向性,但也存在意愿与行动脱节、认知流于表面、能动性不强、缺乏思想引领以及对小微志愿组织的支持缺位等问题。乡愁文化嵌入大学文化、引入激励机制、打造志愿组织"大家庭"、牢守宣传育人"主阵地"、强化智力支持优势、补齐理论技能短板、关爱"小微组织"成长、构建"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等可有效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对国家空间的想象立足于大美的视野,以"中央"为国家空间想象的核心,并承载浓厚的人文色彩,将空间的自然秩序与人文秩序相统一,以满足大汉时代大一统社会文化需要。这样的大美空间在《淮南子》中无限广大、美不胜收,呈现出大道感性之美。《淮南子》以远古大道之初为想象性的大美时间,赋予其终极意义与最高生命价值,用来帮助人从现实中超越出来,实现一种自由、纯粹的生命理想。《淮南子》通过一种超越性的时间设计来应对当下,去寻求一种社会之道的理想图景;同时又明确历史现实存在的必然,理性看待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文"事"迹。《淮南子》关于大美时间的远古想象,是一种文化理想建构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意象及游客感知对旅游目的地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网络文本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和"认知—情感"模型,分析安徽红色旅游地意象,结果表明:红色基因宝库、革命教育圣地是游客整体感知意象;游客情感表达以积极情绪为主,景区资源品位、教育功能等积极情绪值较高;高频词呈现以"教育""革命""历史"为核心层,以"烈士陵园""新四军""烈士"为组合外缘的辐射圈层结构,且构成新四军文化、红军文化、战争文化和农村改革文化四个主题意象区。红色旅游意象分析旨在为安徽红色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登泰山记》中,朱孝纯不能仅被视为游览活动的陪同者,而应看作登山观日的发起者。姚鼐沿着一条被"预设"的路线游览,朱孝纯则是游览路线的设计者。作为对话者,朱孝纯参与《登泰山记》文本建构,为游记增添了想象之辞。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知滁期间建三亭:醉翁亭、丰乐亭和醒心亭,留三记:自作《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嘱曾巩作《醒心亭记》。欧阳修自号"醉翁",戏笔抒怀,自乐其乐;恪守知州之责,正论言志,与民同乐;借曾巩之笔以自醒自警,并彰显儒学宗师的自信自励。合而观之,"三亭三记"遵循"建亭—作文"的相同模式,建构了欧阳修醉翁、太守、儒学宗师"三位一体"的人格形象,反映了欧阳修贬滁期间思想的变化和深化,是其践行儒家"与民同乐"政治教化的文化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10.
《孟子·滕文公上》"辅之翼之"句,前人多据辞例以"辅""翼"义同而释"翼"为辅助。考"劳"与"来"、"匡"与"直"仅义近,并非同义。而"翼"作为翅膀义时,亦可通过认知联想类推至保护义和辅助义,且保护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辅助义,二者只是施动者与受动者身份变化所引起方向上的差别在语义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案和乡村建设的总方针,农村文化礼堂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载体。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分别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三大目标发生不同程度的耦合。然而受到不同制约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礼堂的多维价值输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考验。为此,要通过确立实效性与创收性结合的建设运行理念、完善引导性与多元化结合的参与主体结构、构建广泛性与全面性兼备的主体教育机制、打造借鉴性与创新性互补的活动开展模式、建立规范化与多样化兼备的成效考评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村文化礼堂价值有效输出。  相似文献   

12.
安大简《诗经》作为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诗经》文本,其中部分异文信息对解读《诗经》关键字词具有重要作用。将安大简《诗经》与《诗经·鄘风·鹑之奔奔》《召南·小星》相比较可以发现,以往学者对两首诗当中的"强""肃"二字的解释仍有欠缺。根据简文信息可以知道,"强"应当读为"竞",训为"逐";"肃"应当改读为"蹙",训为"急"。  相似文献   

13.
新疆设施农业区域布局及其生产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新疆设施农业生产的现实区域布局,划分新疆设施农业基本功能区,为新疆设施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制定发展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资料为样本数据,应用图表直观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疆设施农业占地面积(不含兵团)60941.27 hm2,其中日光温室37 845.43 hm2.占62.1;,拱棚23 095.85 hm2,占37.9;.覆盖全疆14个地(州、市)和91个县(市、区),按日光温室面积大小排在前7位的依次为:吐鲁番地区8 679.9 hm2,占23;;喀什地区5 589.3 hm2,占15;;和田地区5 156.0 hm2,占14;;伊犁州直3 754.0 hm2,占10;;巴音郭楞州3 683.1 hm2,占10;;昌吉州2 727.9 hm2,占7;;阿克苏地区2 412.3 hm2,占6;.面积最小的地(州、市)为克拉玛依市、博尔塔拉州和阿勒泰地区,面积超过667 hm2(1万亩)的县(市、区)有17个.按照实际分布,结合种植模式和气候适宜性,将全疆设施农业产区初步划分为塔西南缘冬春设施蔬菜产区、塔北缘春秋设施蔬菜产区、吐哈盆地春秋设施蔬菜产区、伊犁河谷春秋设施蔬菜产区、天山北坡夏秋设施蔬菜产区、塔额盆地夏秋设施蔬菜产区和北疆高寒区设施夏菜产区等7个功能区.[结论]基本明晰了新疆设施农业的实际生产布局,划清了全疆设施蔬菜产区的主要功能定位,为新疆设施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美国《侨报》日前刊出社论说,《舌尖上的中国》仅7集,却是中国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范例。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于关照人性的情怀;其次则在于真诚的态度;最后还在于包容的文化。影片以中华文化为  相似文献   

15.
以央视最新播出的大型文化类情感综艺节目《朗读者》为例,从传播者、传播模式、传播环境等方面对其节目特色进行探究,讨论《朗读者》的社会影响与价值,并提出对《朗读者》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安徽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精神共同富裕,文化建设发展高峰迭起,先后出现三次文化发展高峰。安徽文化发展高峰的形成启示我们,发展繁荣文化必须牢牢坚守政治维度、理论维度、价值维度,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国际中文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传播是提升影响力的基本路径。目前语言教学处于"后方法时代",因此要结合"后方法理论"进行教师、教材和教学活动的研究。提高教师文化教学能力、更新文化教材内容和形式、创新文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拓宽文化视野的重要途径,将对中国文化传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吴国恩的《铸刀》与铁凝的《春风夜》,都向我们提出了转型社会中农村妇女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两部作品揭示了当代农村妇女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选择与文化取向:一者固守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感,自始至终令读者感受到了坚守自身文化传统,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悲壮;一者积极拥抱都市的现代生活与价值取向,却难以  相似文献   

19.
高校对学生社区建设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机制不顺畅、管理不健全、育人氛围不浓厚等问题。构建"1644"型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即以学生为本,做好"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六项重点工作,把"领导、管理、思政、服务"四类力量压实到学生中间,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地、培养人才的园地、管理服务学生的基地、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阵地",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聚力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0.
正义问题在诊疗环境中具体呈现出生命尊重与价值自由之间的对抗、身体保健与情感诉求之间的冲突、肌体治疗与体能恢复之间的矛盾、医护水准与身心休养之间的博弈、健康获得感与环境和谐度之间的抗衡等问题。维护诊疗环境正义,关键是要在医患双方之间寻求正义伦理的处理机制,从公平正义和文化伦理角度凸显"器"背后的"道",改变诊疗人际关系治标不治本的难题。诊疗环境正义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分析环境入手,研判主客体之间的依存依赖关系,抵制网络传播的失真失范失效情境,建构理性平和的交流交往进路,营造行为双方的平等对话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