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卷首语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三农"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今后一个阶段尤其是"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与农业融合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三农"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今后一个阶段尤其是"十三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与农业融合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思维,对于今后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期间,尽管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融合程度低、层次浅,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较慢,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差;经营方式多处于生产导向型,消费导向型不足,产业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强,大量的农产品在生产初期没有考虑加工转化,没有考虑农业的功能拓展,产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1月初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同时,国家要求在农村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让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到这项产业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5.
农村产业融合无论是对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还是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年来,江苏省丁庄村以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丁庄村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要坚持以稳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坚农民为主体,要从提高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激活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凝聚产业融合发展合力等方面寻求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互动,加速推进农村三产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思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三农"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加快发展休闲农业,让第一产业的农业"接二连三",就是贯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大决策的具体实践。一是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种养业结合,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发展。为适应观光、体验、休闲等的需要,也出  相似文献   

8.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该文从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要素融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6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科学评价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续第6期第25页)1.什么是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2.产业融合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  相似文献   

11.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我省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美丽繁荣、农民致富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基础,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为依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需要对一二三产业进行优化升级,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解决农业产业链条不长、要素制约明显、一二三产融合不足、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构建新机制,来调结构、转方式等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实现乡村振兴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本报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再是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还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产业融合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以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为例,通过分析成佳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现状即发展以茶为主的种植业、加工业和观光业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通过政府和农户多方面出发和最终得出利于成佳镇今后发展的道路,最终促进全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澄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澄江市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措施,以期对澄江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葛市鼎诺种植合作社,按照河南省2017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要求,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蔬菜种子制种生产,引进高端优良品种,促进蔬菜产业种植,发展壮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构建起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突出构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长葛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电商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栖霞市农业“新六产”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今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培育农业"新六产",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化升级版,塑造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新产业业态。"新六产"的本质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它将第一产业的农产品进行二产加工增值,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拉长农民增收链,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当前栖霞市正以"新六产"为总抓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由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  相似文献   

18.
<正>延边州各级农业部门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主要目标,立足资源秉赋和区位条件,不断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要调动广大传统小农户的积极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也不容小觑。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实现把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农村服务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村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产业融合可以分为产业整合型、产业链延伸型、产业交叉型及技术渗透型等。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整个现代化的质量。珲春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以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为着力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奏响了一曲崛起的乐章。为推动"三农"发展,珲春市在狠抓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