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洮县冬春小麦、玉米、蔬菜等水浇地沟金针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沟金针虫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3a完成1代,并从预测预报、农业防治和药剂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麦田沟金针虫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以来,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发生量逐年上升,麦子受害逐年加重,利用过去推广的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方法已难控制其危害。在沟金针虫发生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春季危害的特点,笔者于1989~1990年进行了春季麦田沟金针虫药剂防治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沟金针虫回升迅速,麦田受害严重.为搞好测报及防治工作,笔者对麦田沟金针虫的分布型及取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材料及方法(一)调查方法1987~1989年在小麦收获期,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麦田沟金针虫的分布型.每块四分成4个区组,每个区组又划分成4个小区,共16个取样区.每个取样区面积为4m~2.每取样区随机挖查4个样点,每个样点挖查0.11m~2,每块田共取样64个点.总共挖查11块麦田.(二)分布型及聚集程度的分析方法1.Daivd Moore(1954)的丛生指标 Ⅰ.I=S~2/(?)-1,S~2为方差,(?)为平均虫口密度.当I=0时,为随机分布;I>0时,为聚集分布;I<0时,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4.
5.
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沟金针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习性,分析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以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沟金针虫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以黄淮海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发生为害较重.山东小麦产区,自七十年代停用666处理土壤,全面推广有机磷农药拌种后蛴螬、蝼蛄数量下降,而金针虫从1984年开始明显回升,发生量占地下害虫的50%以上,1986~1988年出现严重发生甚至成片绝产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沟金针虫为害的加重,其为害时期、作物种类以及生态习性都有些变化,需要研究相应的防治对策.一、发生为害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 在黄淮海冬麦区,沟金针虫为害时期跨越秋苗期和冬后生长期,而以返青期为害最重。有关沟金针虫为害小麦的产量损失国内只作了初步观察与估测,所提出的播种期防治指标不能充分反映小麦生长发育与沟金针虫为害特点及当前的防治技术水平。为此,我们于1988~1990年从小麦返青开始对沟金针虫为害的产量损失做了较系统的定量观测,明确了防治的关键时期,讨论了  相似文献   

8.
沟金针虫成灾因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沟金针虫在豫西干旱丘陵区的登封市暴发成灾,使40万hm2小麦、玉米受害后减产1/3。分析原因,人为因素对种群增加起决定作用,气候因素则增加了危害的程度。并对此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其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防治金针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沟金针虫生物学特性及绿僵菌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 ,掌握了危害雷竹的沟金针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沟金针虫一般 2~ 3a完成 1个世代 ,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室内用绿僵菌Mf2 菌株对沟金针虫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绿僵菌 1 0× 1 0 8个·mL-1和 1 0× 1 0 7个·mL-2 2种浓度的孢子液对沟金针虫均有明显致病力。图 1表 2参 8  相似文献   

11.
因子分析法在水稻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早晚稻产量的选择指数。早晚稻谪产品种的共同点是:植株有一定的高度,穗较长,直立。就参试品种的情况而言,早稻以大穗型,即每穗实粒数增多,千粒重持平,每株有效穗数适中,有利于高产;晚稻以多穗型,即每株有效穗数增多,千粒重增大,面每穗实粒数适当减少,有利于高产。鉴于目前水稻矮化程度较高,进一步降低株高会影响产量。单株产量可作为高产选择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12.
雷州山羊体尺性状的主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96头雷州山羊成年母羊的8个主要体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雷州山羊成年母羊的体尺性状可区分为相对独立的3个主因子。第一主因子的贡献率为60.00%,是雷州山羊成年母羊体尺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因此,在雷州山羊的选育工作中应以第一主因子为主体进行多个性状的集团选择,提高雷州山羊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13.
因子分析及其在作物性状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子分析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多元统计方法,国外在许多领域广为应用,但国内农学界尚未引起重视。本文结合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资料对因子分析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初步认为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指导育种实践,按单个因子即性状群进行选择比按单个性状选择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4.
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岛崂山赤松次生林区,运用常规森林更新调查方法获得了57块标准地资料,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完全吻合。影响赤松次生林天然更新的诸多因素可以归并为林分条件、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它们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为林分条件>土壤条件>地形条件。文中还讨论了各观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一个综合的数量指标来反映两地农业气候的相似程度是农业气候分析上新的尝试。本文用《中国与世界气候及农业气候相似距库》的资料,具体分析了湖南与非洲大陆水分条件,热置条件和水热配合条件的相似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影响小麦产量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1个小麦品种(系)的10个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受2个独立公因子制约。被确认和命名的公因子是:F1,光合同化因子;F2,产量构成及植株碳,氮营养因子;2个公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42%。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2个公因子F1,F2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气候统计学有关理论,利用福建农学院农业气象站和福建省气象台1987年1,4,7和10月份逐日平均气温记录,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该站短序列气温的订正模式.该模式可将该站短序列气温订正为长时期,也可作为插补方程及应用于气温序列非均一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秃尖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影响玉米秃尖长度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秃尖的主要时期和主要气象因子:抽雄至8月上旬子粒发育期的降水;建立了各主要时期降水与玉米秃尖长短的定量模式。同时,确定了玉米秃尖与温度、降水、湿度匹配指标。  相似文献   

20.
影响水稻产量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多年水稻(早稻和晚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和有关试验点气象资料,分析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年间变化趋势、各试点平均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产量影响因子的主成分等,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水稻产量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水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在年度间相对稳定(早稻0.31,晚稻0.19)。试点平均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水稻生长季节(3-10月)的总积温(0.326 87)和总辐射(0.268 86)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与总雨量(-0.432 32)呈较大的负相关。影响产量的主成分因子分别是热量、粒重、生育期和粒数;利用各主成分进行逐步回归建立的产量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达0.949 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