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广东土壤环境背景值和临界含量的地带性分异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广东的土壤分布,具明显的地带性,自北到南分布着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综合了近年国内在该区域所开展的有关土壤中元素前景值和重金属窬一的研究成果,对广东主要的地带性土壤的环境背景值和临界含量的分异规律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布点、采样和化验分析,研究了温州市东、中部地区约3 129 km2的滨海平原和丘陵地带以及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约25 km2的山地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pH、有机质、粒度等理化指标及重金属等元素和营养元素在温州市土类间有明显分异。所有元素背景值表现为从山地黄壤→红壤→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逐渐升高。同时这些元素存在土层纵向和土属之间的分异,而且在红壤土属中存在明显的迁移和累积特点。Pb、Ni、Cr、Hg、F在石英质砂岩、花岗岩和凝灰岩发育的红壤中明显累积,Zn、Cd、Mn明显迁移。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主要元素的土壤环境背景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河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所》成果,给出了河南省境内Cu,Pb,Zn,Cd,Ni,Hg,As,Co,V,Mn,F,有机质等元素的背景值,分析了背景值在剖面 的分部特征,并与国内外背景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小尺度范围内均匀密集布点采样的基础上,从268个土壤样品中挑选其中“清洁”红壤48个和“清洁”水稻土78个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出了江西省鹰潭红壤Hg含量的背景值为0.050 mg/kg、Cd为0.105mg/kg、As为10.4 mg/kg、Cr为47.9 mg/kg、Cu为24.1 mg/kg、Pb为25.7 mg/kg;水稻土Hg含量的背景值为0.063 mg/kg、Cd为0.100 mg/kg、As为4.3 mg/kg、Cr为42.3 mg/kg、Cu为25.7 mg/kg、Pb为27.1 mg/kg;与以前研究提出的背景值相比,本研究提出的鹰潭红壤Cd和Cu含量的背景值分别提高了61.5%和31%,Hg降低了35.9%,其它元素相近;水稻土除Cu稍有提高外,其余5种重金属元素都显著降低。同时,不同作物利用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鹰潭地区50%旱地红壤、20%菜地、15%水稻土和30%果园地的土壤达到清洁标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辰溪县橘园土、水稻土、油菜土、菜园土4种农业土壤Pb、Cd、Hg、As、Cr、Cu等重金属元素全量含量、有效态含量及其与全量含量、土壤pH值、O.M、CEC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述4种农业土壤全Cd与全Hg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而Pb、As、Cr、Cu全量值均不超标。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Pb、Cd、Hg、As、Cr有效态含量与全量含量均达极显著相关;全As与全Pb极显著相关;桔园土全Cd与全Pb显著正相关,另3种农业土壤全Cd与全Pb相关性不显著;菜园土壤全Hg与全Cd极显著正相关,另3种土壤全Hg与全Cd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湘阴县种植水稻.蔬菜、油菜、茶叶等4种主要农作物的土壤进行取样与检测,并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湘阴县以上4种作物的土壤中,属Ⅰ类土壤的有1300hm^2,占3.2%;属Ⅱ类土壤的有32190hm^2,占79.0%;属Ⅲ类土壤的有4610hm^2,占11.3%;属Ⅲ类以上土壤的只有2650hm^2,占6.5%耕地土壤环境主流是好的。Ⅲ类和Ⅲ类以上土壤受到轻度污染,主要由镉和砷两种元素引起,污染源为工业企业排放的烟尘和废水。为此,要加强对工业企业排放“三废”的管理,严格实行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松嫩平原区域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的获得方法及其数值范围。对松嫩平原区域内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的垂直深度、土壤成土母质、土壤属性等与土壤背景值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区域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中绝大多数土壤背景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极好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总碱度呈贞相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主要土壤类型和母质,在全省范围内布设采样点255个,对61种土壤元素进行了定量测定;通过微机数据处理,获得了全省61种土壤元素背景值。结果表明,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高于西北部地区,并且有自南向北,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造成这一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类型和母质;其次土壤理化性状如pH值、有机质、土壤粒度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省红壤进行布点采样,获得了福建省红壤元素背景值,并与全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全国红壤元素背景值进行比较,探讨了影响福建省红壤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宁夏土壤环境化学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山西五台山区七种主要垂直带土壤多糖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五台山土壤中多糖含量随海拔降低,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并且土壤多糖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代换量、土壤脲酶活性里显著正相关,因此土壤多糖也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风景区水化学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五台山水体COD、DO、pH和硬度等基本性状及Cu、Zn、Cr、Ni、Ph、As、Cd、Hg等9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状况,进行了水体基本性状元素含量以及元素间的相关分析,并对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台山地表水质较好,被测的9种元素都在一般河流的含量范围之内,水环境质量指数为0.272,属尚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结合大青山、蛮山昆虫种类调查而进行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形、地貌和不同海拔高度的调查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昆虫的种类分布和数量分布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开始于1981年,我们对五台山草地、植被、生态、水文、气候、土壤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测定了五台山不同土壤类型中 Cu、Pb、Zn、Hg、Cd、As、Cr、Ni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根据各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转化规律,结合五台山土壤特点,就8元素的含量现状对牧草的影响作了初步分析评价。分析表明:除 As、Hg、Ni 含量稍高外,五台山土壤环境基本清洁,目前对牧草质量及家畜健康无不良影响,作为自然保护区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土壤垂直带谱磷酸酶活性研究的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选择了在华北地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耕作的亚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淋溶褐上、山地褐上、石灰性褐土计二十五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三种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多项土壤农化性状的测定,并对上述各类土壤三种磷酸酶的剖面层次性与分布状况及其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及与土壤有关农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在非耕作的五台山土壤垂直带谱中,三种磷酸酶均有所存在,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了磷酸酶是一种以稳定形式存在于土壤之中的酶类,不同类型的土壤有其不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土壤砷的背景值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不同类型土壤中砷的特征背景值及其含量范围,并描述了湖北省土壤砷的区域分布特征及与其它金属元素和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了影响湖北省土壤背景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胶东半岛棕壤区域主要农业土壤中元素环境背景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胶东半岛棕壤区域共采集435个上样,测定了铜、锌、铅、镉、鎳、砷、鉻、汞8种元素;土壤剖面各层加测了钛元素,共取得4459个数据。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統计,获得本区粗骨棕壤、棕壤和草甸棕壤三个亞类的8种元素环境背景值。分析了該区域成上母质与土壤化学元素环境背景值的相关性和化学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亚热带山地矿物质循环,植被演替与土壤肥力变化的初步研究。按照原生植被、次生植被、耕地的顺序,黄棕壤土壤有机质由14%左右下降至4%左右,红壤由7%左右下降到1%左右。土壤腐殖酸碳与非腐殖酸碳的比,原始植被下的土壤最低。同一土壤剖面中,原始植被与次生植被下的土壤其比值下层高于上层。而在耕地上,上下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元素分析结果,原始植被土壤中腐殖酸的C/H比值最低,同一土壤剖面中其比值下层高于上层。官能团分析结果,原始植被下的土壤腐殖酸有较高的酸度,羧基,酚羟基和羰基。黄棕壤富里酸的数均分子量是714,它的分布范围为198—1052。碳含量是44%(40.5—51.4%)。氢含量是4.88%(3.74—5.45%)。氮含量是2.2%。氧和硫含量是48.92%。E_4/E_6比值是6.84(4.16—8.56)。  相似文献   

19.
20.
从安徽各地13个土类、15种母质上采集耕层土样1006个,剖面土样394个,分析了有效性B、Mn、Cu、Zn、Fe、Mo6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安徽省土壤微量元素缺乏频率约为B75%、Mo85%、Zn35%、Cu25%、Mn20%、Fe10%(仅占碱性土壤10%)。2、土壤pH与B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e和交换M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缓效Mn呈似抛物线相关;与Mo、Zn则无明显相关。3、各元素之间分布上也有一定相关性,其中Cu相关面最广,它除了与缓效Mn以外,与其他元素都有极显著正相关。4、聚类分析显示,在土壤形成和熟化过程中,Cu、Fe的有效化和移动性经常有相似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