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海县2005年灰飞虱越冬数量创历史新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在东海县能够安全越冬,越冬数量直接影响翌年灰飞虱发生程度。2005年是灰飞虱在本县越冬数量是有记载以来最高年份。灰飞虱在本县连续3年大发生至特大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及玉米粗缩病近2年均表现为大发生,经省农科院专家鉴定,本县小麦个别品种(如烟农19)出现零星小麦条纹叶枯病病株,因此形势越来越严峻。东海县植保植检站于2005年11月15日对全县6.7万hm2小麦田灰飞虱进行普查,全县加权平均14167.2头/667m2,比2004年大发生年份多10565.4头/667m2。其中稻套麦田灰飞虱数量高达32890头/667m2,其主要原因是稻套麦田中高留稻桩为灰飞虱安…  相似文献   

2.
秀山县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大发生频率高,发生面积大,为害损失严重。秀山县稻飞虱优势种群为白背飞虱、褐飞虱.水稻生长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2006年,稻飞虱迁入早、峰次多、虫量大,加之栽培管理条件及气候条件适宜.秀山县白背飞虱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hm^2.是继2001年之后连续第6个大发生年份。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0万hm^2,是1998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灰飞虱致灾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传毒昆虫灰飞虱在东台市稻区迅速上升为优势种群,近几年由于受上年五代灰飞虱虫源基数大、冬春气温偏高、小麦收获时间推迟以及种植方式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东台市稻田一代和二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十分有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播蔓延,已成为水稻生产上最主要的害虫之一,给水稻病虫防治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上海地区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上海地区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田间虫卵量、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均为1987年以来之最。分析表明,气象条件有利于稻褐飞虱连续迁入和生存,主要防治药剂效果降低,部分地区没按照稻褐飞虱大发生的防治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宝应县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其接毒传播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也为大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为有效控制其危害,于2005年对灰飞虱防治进行了药剂试验。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自1973年在大冶市水稻发生危害至今32年,只有1974年和2005年特大发生,其余年份间隙发生。笔者曾于1975年和1976年参与全国褐飞虱研究协作网,承担褐飞虱田间系统调查、室内饲养观察等任务。经多年实践,初步掌握了褐飞虱的发生为害规律,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稻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消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绍琦 《植物保护》1988,14(4):7-10
在1984年对稻田蜘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6年对其种类和数量消长进行了系统观察。早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草间小黑蛛、类水狼蛛和拟水狼蛛;双季晚稻田蜘蛛的优势种是卵腹肖蛸、鳞纹肖蛸和拟环纹狼蛛。水稻生育后期郁闭度大、湿度大,蜘蛛数量增加。双季晚稻田蜘蛛优势种发生时期和飞虱、叶蝉发生时期相吻合,蜘蛛数量随飞虱、叶蝉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施用化学农药能直接毒死蜘蛛或将其驱出稻田使数量锐减。田埂种豆稻田蛛蛛类群数量大。蜘蛛的天敌有寄生蜂、鸟类、蛙类、捕食性昆虫等。蜘蛛的互相残杀也影响蜘蛛数量的消长。  相似文献   

8.
12001年病虫发生概况2001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是发生严重的年份。流行性和暴发性病虫发生范围广、强度大。其中,小麦条锈病在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以及湖北等地严重流行;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均高于上年;稻螟虫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大部地区继续暴发为害,部分稻区三化螟突发严重;玉米螟等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仍很严重;土蝗、玉米叶螨、麦叶蜂等次要病虫在北方大部地区为害上升,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经济作物病虫为害种类增多,斑潜蝇、烟粉虱、病毒病、疫病等多种病虫为害加重。22002年病虫发生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冬前主…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9-2013年贵州道真县褐飞虱种群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灯下褐飞虱始见日和高峰频次波动较大,2011年单日最大诱虫量达11243头,分别是2009年、2010年和2013年的32倍、21倍和10倍; 2012年单日最大诱虫量仅为90头。2010、2011年早栽稻田褐飞虱发生量与晚栽田的基本持平,而发生高峰日迟于早栽田; 早栽田长翅、短翅成虫发生量均低于晚栽田,2010年褐飞虱发生高峰日集中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发生量小于500头/百丛,2011年褐飞虱发生高峰日集中在7月中旬和8月下旬,发生量小于1000头/百丛。结果表明褐飞虱在道真县可发生不完全6代; 2010、2011年道真县褐飞虱为轻发生(Ⅰ级)或偏轻发生(Ⅱ级)。  相似文献   

10.
1发生概况自1974年以来,荆门市稻飞虱发生严重的年份有1980年、1981年、1982年、1987年、1991年、2002年和2006年。1982年,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并重发生,上述其他年份为褐飞虱严重发生,其中第4代褐飞虱是主害代。2预报因子的探讨2.1若以田间稻飞虱总虫量为预报要素2006年第4代稻飞虱大暴发,1987年属3级发生,局部大发生,2002年属4级发生。对1987年、2002年、2006年稻飞虱发生量进行比较,见图1,发现2006年8月11日以前稻飞虱的总体虫量并不高,比不上1987年、2002年的同期虫量。但8月11日后,其激增速度超乎想象,最终大暴发。我地发布第4代稻飞虱预…  相似文献   

11.
宝山区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2013—2015年对宝山区稻飞虱发生情况综合分析,明确了该虫在本区发生特点,并对稻飞虱的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本区常见的3种飞虱;2013—2015年,田间发生最重的年份为2014年,2013年发生最轻;田间灰飞虱发生量最高,白背飞虱次之,褐飞虱最低。稻飞虱发生与其生物特性、气候、迁入情况、栽培条件和防治水平均有密切关系。提出了预测预报、农业防治、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湖北省棉花病虫为中等偏重发生年份,病虫并重,其中:棉铃虫主害代第4代在我省在部分棉花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烟粉虱江汉平原及鄂东局部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斜纹夜蛾第4代在鄂东及江汉平原局部大发生;枯黄萎病在江汉平原大发生,鄂东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三都一季中稻区褐飞虱主害代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贵州三都喀斯特褐飞虱主害代的发生规律,2009-2011年采用灯光诱测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该地区一季中稻区的褐飞虱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迁入代灯下诱捕虫量和田间虫量在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2009年单日最大诱虫量达6 688头,分别是2010年和2011年的15.3倍和2.5倍.2009、2010、2011年预测圃虫量高峰分别为10777、4 630、1 615头/百丛,但主害代均为第4代和第5代,始见日与主迁入峰日呈显著相关.不同年份、不同移栽期稻田第4代、5代褐飞虱各虫态发生程度不同,2010、2011年褐飞虱若虫高峰日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晚栽稻田成虫、若虫的发生高峰日均迟于早栽类型田;早、晚栽时间差异形成的水稻不同生育期并存,利于褐飞虱栖居、繁殖.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的种群消长具有同步性,但其自然控制作用不足以控制褐飞虱危害.  相似文献   

14.
湖南近三年褐飞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虫情测报灯和田间虫情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8-2010年湖南4个调查圃褐飞虱田间种群动态。汉寿的测报灯下褐飞虱始见日早于其他3个调查圃;褐飞虱全年上灯量道县最小,汉寿最大,2008-2010年汉寿上灯量分别为89 469、81 641头/灯和33 137头/灯。2008-2010年汉寿早稻、晚稻褐飞虱发生量都比较大,分析认为早期褐飞虱迁入量大是导致汉寿褐飞虱种群数量大于其他三地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2010年9月下旬的连续低温导致道县、临湘和宁乡晚稻后期褐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数量下降。褐飞虱在湖南可发生不完全6代,褐飞虱以7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虫口密度最大,对迟熟早稻、一季稻和双季晚稻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5.
《湖北植保》2008,(2):66-66
作用特点: 速效兼长效对飞虱、叶蝉速杀见效快,持效达20多d; 杀虫谱广对稻飞虱、叶蝉、柑桔蚧壳虫、刺粉虱、蔬菜粉飞虱、叶蝉等都有良好防治效果;安全残留低对作物、人畜安全,对天敌无不良影响; 混合性好能与其他杀虫剂、杀菌剂、植物调节剂、叶面肥混用;剂型先进细度超微,悬浮高,渗透力强,粘着性好,耐雨水冲洗。  相似文献   

16.
《湖北植保》2007,(3):67-67
作用特点: 速效兼长效杀虫谱广安全残留低混合性好剂型先进对飞虱、叶蝉速杀见效快,持效达20多d;对稻飞虱、叶蝉、柑桔蚧壳虫、刺粉虱、蔬菜粉飞虱、叶蝉等都有良好防治效果;对作物、人畜安全,对天敌无不良影响;能与其他杀虫剂、杀菌剂、植物调节剂、叶面肥混用:细度超微,悬浮高,渗透力强,粘着性好,耐雨水冲洗。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宜昌市柑橘病虫发生面积累计27.93万hm^2(次),防治面积32.4万hm^2(次)。现将2007年柑桔病虫概况与特点概述如下:近年来,宜昌市柑桔主要病虫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种植模式的改进、推广,而逐步发生演变,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爆发性特点,部分害虫主次发生互换。由于2007年气候异常,梅雨期延长,柑桔主要病虫除红蜘蛛未暴发,比预期平稳外,其它病虫均是病虫并重,整体偏重发生年份。以“两病”(炭疽病、煤烟病、)、“两蝇”(柑桔大小实蝇)、“两虱”(粉虱、黑刺粉虱)及蛀果性害虫发生为重。  相似文献   

18.
飞虱虫疫霉是水稻褐飞虱及其它飞虱、叶蝉的寄生性天敌。在我国南方稻田分布很广,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可造成害虫流行疫病,有的地区寄生率高达70—80%.本文报道该菌的人工培养、菌种保存和杀虫试验。  相似文献   

19.
飞虱、叶蝉捕食性天敌种类颇多,其中东方水蝽Mesovelia orientalis Kirkaldy在田间的密度相当大,它在水面捕食飞虱、叶蝉,对它们的发生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东方水蝽在国内未见详细报导,为此,特将1978~1979年在湖南祁阳县饲养观察结果介绍于后。一、形态特征成虫东方水蝽成虫具有翅型和无翅型。有翅型成虫体长3.8毫米;体绿色,有光泽,体下密生白色短绒毛;颈长,向前下方伸出,前端钝圆;喙3节,第3节褐色;触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即褐稻虱的发生现况及猖撅原因分析;白背飞虱的发生现状及种群增长原因和两种飞虱今后的发生趋势。在亚洲热带国家,褐稻虱的猖獗时期为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猖撅原因,多数人认为与1966年以后广泛推广不抗虫的,矮杆高产品种密切相关;另有部分人认为,改良品种的推广,预计螟虫、叶蝉将会大发生,施用六六六、二嗪农等农药,破坏了天敌的调节作用,引起褐稻虱再猖獗等。在这些国家,白背飞虱是在褐稻虱发生程度减轻的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种群数量增加,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分析原因主要是大面积种植抗褐稻飞虱而不抗白背飞虱的品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