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猴头菌新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猴头菌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处理,从中筛选出诱变株HT65,其摇瓶液体发酵菌丝收率达到21.61 g/L,明显高于原始菌株。经过6代斜面继代培养并进行摇瓶液体发酵,试验证明所得诱变株比原始菌株具有更稳定高菌丝收率,且适宜液体发酵培养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2.
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耐硒酵母进行紫外线诱变,以获得1株生物量和富硒能力高的菌株。该菌株细胞内有机硒含量是出发菌株的1.45倍,经多次传代,证明其稳定性良好。对富硒酵母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摇瓶培养时其最适发酵条件:每500mL摇瓶装液量50mL,温度30℃,接种量8%,发酵培养基最适初始Se4+浓度为25μg·mL-1,初始pH4.0。经测定,成品硒酵母生物量达到2.5g·100mL^-1,酵母细胞内有机硒含量可超过1000μg·g^-1。  相似文献   

3.
60Co γ射线对南昌霉素产生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 ,对南昌霉素产生菌———南昌链霉菌 80 - 5 .3- 116菌株的孢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3万仑琴的诱变剂量在对孢子致死率 90 %左右时 ,具有较好的诱变效应 ;初筛摇瓶产量正变率达到2 1.0 8% ;复筛摇瓶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 5 0 %以上的有 10株 ,占初筛菌株的 5 % ;连续 4批摇瓶发酵试验平均产量比出发菌株的产量提高 5 0 %以上 ;有 6个菌株摇瓶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 6 0 %和 70 %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CY30菌株。菌株的致死率强度结果表明,在电源功率为100 W,处理距离2 mm,工作气流量10 L/min时,等离子体对CY30菌株诱变最优处理时间为50 s。通过显微镜检初筛诱变菌株,并利用摇瓶发酵结合芽孢数测定和杀菌活性评价进行复筛,建立完整的诱变筛选体系。通过斜面镜检初筛、摇瓶三轮复筛,获得摇瓶液芽孢数122.3亿/mL,杀菌活性75.58%,且遗传稳定的突变菌株CY30-314。突变株发酵水平较出发菌株芽孢数提高25.3%,杀菌活性提高15.6%,发酵周期缩短了2 h。  相似文献   

5.
曲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米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化学及复合诱变得到一株曲酸高产菌株ENTG-206,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水解糖12%,麦根-豆饼粉0.6%,MgSO4.7H2O 0.05%,KH2PO40.2%,pH值6.0。以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30L摇瓶发酵,发酵4d产酸可达49.8mg.mL-1。  相似文献   

6.
为开发微生物油脂资源,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油脂含量为13.52%的曲霉,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1株油脂含量为18.75%的高产油脂曲霉.通过对菌体产油脂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摇瓶发酵培养最适产油脂条件为:以30 g/L马铃薯淀粉为碳源,以0.897 g/L硫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80∶1,培养温度28 ℃,pH6.5,摇瓶发酵120 h.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所得菌体生物量为12.62 g/L,油脂产量为4.748 g/L,菌株油脂含量为37.62%,淀粉利用率为78.53%.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索黄单胞菌的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亚硝酸钠复合诱变条件;经紫外线照射时间为40S,照射距离为40cm的低照射剂量诱变,再进行亚硝酸钠复合诱变,获得一株正变菌株46-7菌株,该46-7菌株摇瓶发酵的黄原胶产量达到2.33g/L,比出发菌株增产5.9%。  相似文献   

8.
对盐霉素产生菌进行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后,以脂肪酶活力为指标筛选盐霉素高产菌株。通过摇瓶进一步复筛,得到摇瓶发酵水平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13.6%的盐霉素高产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获得脂肪酶活性较高的一株芽孢杆菌,利用摇瓶发酵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在37℃条件下,接种量为1 mL,250 mL摇瓶的装液量为30 mL,培养时间48 h,转速175 r·min-1.发酵培养基添加的最佳碳源是1.5%麸皮,最佳氮源是2.5%的酪素.对酶特性做了初步分析,酶作用的最佳pH值7.5,最佳温度42℃.  相似文献   

10.
苦皮藤内生放线菌YDG17菌株产抑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设计对苦皮藤内生放线菌YDG17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以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YDG17菌株产抑菌物质的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2.00 g/L,小米28.77 g/L,蛋白胨3.00 g/L.发酵条件为:pH值7,250 mL三角瓶装60 mL发酵液,接入6×107CFU/ mL菌种,32 ℃培养120 h.发酵条件优化后,菌株抑菌圈直径为26.5 mm,是优化前的1.2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合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生长条件。[方法]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出发菌株,研究该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最适生长温度为42℃,最适p H为6.5,最适发酵时间为72 h;代谢生成D-乳酸的适宜发酵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7%、接种量10%、装液量125 m L/250 m L,在上述条件下发酵该菌种,D-乳酸产量达37.8 g/L。[结论]试验结果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产D-乳酸条件摸索及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唐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32-1233
在筛选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基础上,对纤维素酶高产菌株ZJW-6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不同条件下的液体发酵培养,使用DNS法对发酵后的菌悬液进行酶活力测定从而获得其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ZJW-6产纤维素酶的最优发酵条件是以蛋白胨+(NH4)2SO4为氮源培养基,在30℃、pH 6下振荡培养48 h.  相似文献   

13.
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优化(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r/min,接种菌液量25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0.5%。[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14.
温钢  卢克欢  赵悦  刘虹  金虎 《湖北农业科学》2016,(15):3980-3984
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用蓝色凝胶培养基分离筛选出1株产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B2。经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经红外光谱与薄层层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是一种鼠李糖脂。以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即以20 g/L豆油为碳源、5 g/L尿素为氮源、温度34℃、p H 7.0、发酵时间96 h。在此最佳条件下测得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3.746 1 g/L。该菌株所产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其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为180 m N/m。  相似文献   

15.
涂志英  徐玉  余山  严御风  黄应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62-20465
[目的]筛选酵母发酵工业废水生物降解菌,研究该菌株降解废水的最佳降解条件。[方法]以宜昌市某企业发酵工业废水为唯一碳源,通过选择性富集、驯化和划线分离纯化,从宜昌地区污泥中筛选得到菌株SA,采用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进行特性鉴定。以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菌株降解发酵工业废水最佳条件。[结果]经鉴定,菌株SA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spp.)。由正交试验得出菌株SA降解宜昌某企业发酵工业废水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5℃,pH值6.0,底物浓度600 ml/L。在最适降解条件下,菌株对发酵工业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3.1%,表明该菌株的矿化能力较强。[结论]该菌株在好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降解发酵工业废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钩状木霉Th12菌株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钩状木霉Th12菌株最适的液体发酵条件,为研发和开发生物防治木霉制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土壤平板法以及平板对峙法筛选、鉴定出钩状木霉Th12菌株,并考察了碳源、氮源、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pH、接菌量、装瓶量、摇床转速对木霉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木霉Th12菌株的最适液体发酵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发酵温度为25℃、初始pH为6、接菌量为0.8ml、装瓶量为50ml、摇床转速为180r/min的培养液中培养3d,菌丝产量最高。[结论]木霉Th12菌株在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中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用于草坪镰孢枯萎病和褐斑病病害防治的菌丝体量。  相似文献   

17.
抗菌素430产生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元阳土壤中分离得到链霉菌菌株TJ430,其代谢产生的蒽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真菌、细菌活性。通过研究该菌株摇瓶发酵条件,明确其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8%、蛋白胨0.5%、豆粕0.3%、酵母膏0.1%、碳酸钙0.025%;最优发酵条件为:250 mL摇瓶装液量25 mL,接种量9.0%,培养温度28°C,初始pH 8.5,转速200 rpm,培养时间96 h。  相似文献   

18.
经五味子根际土中分离获得1株高效拮抗五味子叶枯病菌的放线菌A-25-8,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根据菌株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应用牛津杯法研究A-25-8菌株抑菌活性及最优发酵条件。A-25-8菌株与Streptomyces anulatus(环圈链霉菌)的亲缘关系接近;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KNO_3,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7.5,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3 d,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60 r·min~(-1)。拮抗放线菌A-25-8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优化后A-25-8无菌发酵滤液对五味子叶枯病菌显示出更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的筛选与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娟  柴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68-11069
[目的]筛选出活性高、用量少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探讨絮凝剂的成分及其絮凝特性。[方法]通过稀释涂布法和划线法,从花园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WH一2,探讨其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在最佳培养条件下,其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率高于90%。该茵产生的絮凝剂不舍还原糖。当絮凝剂的投加量为3m1时,絮凝率最高,达75.4%。[结论]WH-2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开展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分析,为该菌株及所产纤维素酶的综合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筛选法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利用生理生化分析结合分子生物学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其活性特征与发酵条件。【结果】在长期覆盖枯树叶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高产碱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名称为B. cereus strain CQNUX 3-1。酶活性分析显示该菌株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酶活力分别达107.7、33.1和155.6 U/mL。酶学特征分析表明3种酶组分均具有较好的耐碱和一定的耐高温能力。其中,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70、60和40℃;最佳反应pH分别为8.0、9.0和9.0;Fe3+能增加3种酶的酶活力,而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好的EDTA、尿素和Cu2+耐受性。发酵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温度在37℃较适宜;发酵第4 d时的酶活力达最大值;该菌株能在碱性发酵环境下生长并产酶,在初始pH为7.0时发酵酶活力最高。【结论】筛选获得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B. cereus strain CQNUX 3-1所生产的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反应温度适用性和较强的碱耐受性,菌株发酵产酶温度适中,且有较宽的发酵pH适用范围,可作为碱性纤维素酶生产资源菌株,具有应用于纤维素酶制剂制备与生产、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