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证明,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及羌活祛风汤等活血化瘀复方,均有降低血液粘滞性的作用。血液流变学指出:血细胞的聚集性对血液粘滞性施以明显影响。本研究将通过了解上述方剂对血细胞聚集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降低血液粘滞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中兽医认为马趴窝病是“血瘀证”的一种临床表现,应用“活血化瘀”治则进行辨证施治,可收到非常满意的疗效。但对血瘀的本质及其治则的疗效原理,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亦无现代科学的认识。中兽医认为血行在正常情况下其状“如水之流”,则表明血液是一种液体,具有流动和变形的特性即流变性;中兽医还认为本病的血瘀是因感受寒邪所致,即血受寒则凝而不流,故导致血流不畅或血脉不通,这又说明了受病后血液流动和变形能力降低。而“活血化瘀以  相似文献   

3.
前言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任务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血液的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的粘弹性和变形性及心脏、血管的粘弹性[1~3]。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应用血液流变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血瘀的本质及化瘀的原理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提出了血瘀本质及化瘀原理均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有本质联系的看法[4、5]。而马的血液流变学研  相似文献   

4.
中药产复康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产复康的活血化瘀作用,将58头产后奶牛分为气虚血瘀证组和临床健康组,并进一步将这两组奶牛分别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血瘀证治疗组和临床健康组的奶牛,分别以0.5g/kg体重、0.4g/kg体重口服产复康,连续5d。结果表明与产前相比,奶牛产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而当奶牛产后出现气虚血瘀症状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更加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进一步降低;服用产复康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已接近非血瘀证奶牛水平,而血瘀证对照组奶牛的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奶牛。这一结果说明,产复康可以纠正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促进奶牛产后恢复机能。  相似文献   

5.
针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早已为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有关针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机理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方法在中医血瘀证研究中应用的广泛和深入,通过改变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建立血瘀证模型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中药活血化瘀作用机理的研究中。鉴于此,我们设计了本试验,旨在通过观察电针前后血瘀证模型绵羊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对电针活血化瘀的作用及其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电针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对血瘀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对中医血瘀证的研究表明,血瘀证的本质是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电针前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对电针活血化瘀的机理进行研究。为此,我们设计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血液流变学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是近 2 0年来由生物流变学向医学渗透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人和动物体生理、病理条件下血液的流动性、凝固性 ,有形成分的聚积性、变形性 ,心血管的黏弹性和变形性的宏观、微观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人和动物的运动、肌肉收缩、神经兴奋与传导 ,各种脏器的活动 ,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流 ,尤其是血液的流动 ,细胞的分散与聚积以及变形能力 ,都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循环流动 ,组织和器官的物质供应 ,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机体免疫功能和体液调节系统等。血液流变学在兽医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将逐渐发展成为动物医学一门独立学科。文章综述了血液流变学的发展过程、研究概况、以及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生物力学与流体力学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科学,是研究人和动物血液流动和变形规律的科学性,也就是研究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形性和聚集性,无形成分的流动性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门血液学与生物力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分支^[1-2]。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63头荷斯坦奶牛,比较研究临床健康奶牛和乳房炎奶牛的血液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1)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在120,70,50,30 s-1等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P<0.01或P<0.05),而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IL-1β、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1或P<0.05),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清中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隐性乳房炎奶牛(P<0.05),而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实了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血瘀证"的客观存在,乳腺炎症反应参与了血瘀证的形成,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中IL-8、TNF-α可以用作乳房炎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血液动力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如何流动和完成微循环及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新兴边缘学科。自从1675年Leeuwenhok首先发现血液流变现象至今,这一研究在世界医学科研领域中显得非常活  相似文献   

11.
兽医血液动力流变学无创检测新技术周学辉,钟伟熊,严作庭,罗永江(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兽医血液动力流变学,是通过研究血液在家畜心血管系统如何流动和完成微循环及其组成成份流动变形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探讨和预测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近四...  相似文献   

12.
胎衣不下奶牛围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胎衣不下(RFM)奶牛围产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对25头胎衣不下奶牛和30头正常奶牛,使用锥/板法测定不同切变率的全血粘度,使用全自动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对照组全血粘度随妊娠时间推移,在妊娠后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RFM组在切变率为150/s时未见显著降低变化,切变率为38/s、10/s、5/s有降低表现,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275d),分娩后10 d显著高于产后第1天。PCV随妊娠时间推移呈降低变化,妊娠275 d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产后第1天两组均呈升高变化,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随后两组各时间点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产后呈降低变化,其中RFM组产后第1天显著低于产前,第30天显著低于产后第1天。积分面积在妊娠第275天对照组极显著增加,两组产后第1天均显著低于产前,RFM组产后第10天极显著低于第1天(P<0.01)。以上结果提示产前和产后血液粘度处于较高水平和产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持续低下是RFM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降低分娩前后的血液粘度和提高产后红细胞变形能力可能有效减少RFM和其他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孕宝对子宫内膜炎奶牛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机体心血管机能、微循环状况、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及血液成分变形规律的科学。血液是由电解质、蛋白质及脂质等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其中又悬有大量的红细胞,具有特殊复杂的流动性质,而且机体所有组织器官必需的营养和活动的能源都从血液中获得,因此,血...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择临床表现血瘀症状的产后病牛进行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与健康奶牛产后8~10 h相应值比较,病牛血清WOD活性、血糖、血浆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淀粉酶活性、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全血比粘度、还原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升高(P《0.005 或0.01),全血凝固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变化 (P》0.05),临床症状与生化、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变化基本相符,据此初步提出了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产后健康奶牛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探求母体产后发生胎衣不下的生理基础及发病机制,对9例2~4胎龄产后健康奶牛产后0、4、8、12、16h的血液流变学及主要生化主要指标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产后健康奶牛其血液流变学大多指标呈逐渐降低趋势,存在“气虚血瘀”现象,表明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的异常变化可能是胎衣不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疝痛是现代兽医学对肠便秘、风气疝、胃扩张、痉挛疝4种疾病的统称。疼痛是疝痛的主要临床指证,中兽医认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表明血瘀与疝痛并存,为了闸明血瘀的本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我们用现代血液流变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对患疝痛的病骡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上血瘀与心血管疾病存在高度相关性,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活血通经、散瘀行脉的功效,在防治血瘀和血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瘀的致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凝血系统的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有关,其中血小板聚集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故抗血小板聚集是防治血瘀的主要途径之一。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保持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在机体内的动态平衡;抑制血小板内的亚细胞器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因子、P-选择素和纤维蛋白原等内容物;抑制血小板膜蛋白上的受体与相应化合物结合;影响核苷酸系统,提高血小板内cAMP和cGMP的水平或者抑制其水解等。通过参阅文献并分析,发现在具抗血小板聚集功效的37味活血化瘀中药中,温性中药所占比重最大。针对温性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和抑制血小板内容物释放,其中三七、月季花、阿魏、鸡血藤、川芎等具有多靶点的特点。有部分研究者对活血化瘀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了修饰,得到了一系列活性更高的衍生物,如阿魏、川芎等。温性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副作用小、药性温和、作用靶点多等特点,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橙皮苷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大鼠按分组分别ig给予橙皮苷橙皮苷80、160和320mg·kg-1及阿司匹林100mg·kg-1。每日早晚ig给药各1次,共7次。第5次给药后,sc给予肾上腺素加冰浴造成急性血瘀模型。锥板法测定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微量毛细血管法测定血细胞比容(Hct);光电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光电电磁法测定凝血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增加。Hct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显著增加,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橙皮苷160和320mg/kg能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降低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延长PT,橙皮苷160和320mg/kg显著降低Fib含量,延长TT。结论:橙皮苷能显著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与健康产后奶牛某些生化和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比较,证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清SOD酶活性、血糖含量、血浆总蛋白及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产后组(P<0.01或P<0.05),这为奶牛产后气虚血瘀证的诊断和中药防治气虚血瘀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蜂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给予兔子每天按时喂食一定剂量的蜂胶,服前与服用一周后分别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高黏滞性血症兔子经一段时间喂食后,血液黏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其他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显著或极为显著。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蜂胶剂量的增加,降低的幅度加大,呈量效正相关。说明蜂胶制剂有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有助于某些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