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青英 《江苏蚕业》2002,24(4):49-51
本文介绍了南京市的蚕茧生产概况,分析了南京市蚕茧发展的优势与不利因素,提出了南京市蚕茧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蚕桑生产,已经从以前所谓低标准养蚕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不仅是尽可能地节约经费、节省原材料,同时也强调蚕作的安定和生产出优质的蚕茧,以求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意味着要对生产不易安定、茧质又比较低下的,例如养蚕环境较差的早秋蚕饲养、统饲养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 从东京召开的日本与南朝鲜两国蚕丝会议获悉,1989年南朝鲜养蚕农户为35,000户,比1988年减少了27%,桑园面积为11,000公顷,比1988年减少24%。虽然养蚕规模大幅度减小,然而89年的蚕茧产量仍有5,500吨,与1988年相比,仅下降了6%。这是由于农户的饲养规模扩大、产最提高所致。1989年每  相似文献   

4.
<正> 一、历史的简要回顾。据史书记载,宝鸡的蚕桑生产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1980年岐山何家村西周宫殿遗址中,发掘的佩饰玉蚕和陪葬品丝绸,都显示了周代蚕桑生产的盛况。秦、汉、隋、唐时代,宝鸡地处京畿,蚕桑生产、丝织、印染工艺都具有较高水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恢复发展蚕桑生产,1962年作出“东部植棉,西部养蚕”规划,1968年桑园面积达到1.42万亩,产茧72吨,相继建成年产三万张种的蚕种场和年需270吨干茧加工企业宝鸡县丝绸厂,  相似文献   

5.
<正> 近十年来,南部县蚕桑生产发展较快,1980年发种6.72万张,单产25公斤,总产茧168万公斤,解舒率67.4%,1994年发种23.2万张,单产16.2公斤,总产茧376.7万公斤,解舒率59%。由此可以看出,发种增加到四倍,产茧翻了近两翻,解舒率却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单张种产茧减少了近10公斤。简而言之,发种产茧上去了,单产质量、效益下来了。近期笔者下乡随机调查了30户蚕农,认为养蚕效益较好,还准备再发展的有两户,占调查的6.6%;保持现状,让其桑树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6.
杨满 《广西蚕业》1994,31(2):44-46
我市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根据贵港市新、旧市志、县志所记载:清光绪年初,黄炎光首先在南厢(今罗泊湾一带)发展种桑养蚕.曾有“只见桑株百万行.农家妇孺采桑忙”的诗句.可见至为兴盛.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广西巡抚马丕瑶劝业蚕桑,县始设蚕桑局.  相似文献   

7.
<正>养蚕型式从普通育发展到覆盖防干育、炕床(房)育、条桑育,及由平面育发展到小蚕立体育、小蚕人工饲料育等饲养型式,使给桑回数由1日8回以上降到1~3回,并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这种变革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势在必行。 我国的养蚕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历来养蚕都是以蚕的营养为中心,人围着蚕转。为了使蚕儿能吃饱、吃好、不分昼夜地喂蚕,见蚕将桑叶吃光后就喂叶,因此一日之中给桑喂蚕次数多达8回以上,这种以营养为中心的传统饲养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蚕的生理和营养要求也逐渐了解养蚕技术也由此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进一步促进了养蚕型式的变革。 50年代以来养蚕技术并不是停顿不前,  相似文献   

8.
江化  程明 《四川蚕业》2001,29(1):49-51
<正> 乐至县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素有“桑乐至”之称,经过几十年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现在已是四川省33个优质茧生产基地县之一,蚕茧丝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桑、蚕、种、茧、丝绸和产供销、农工贸已构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县的蚕业生产历史悠久,但起步较晚,近两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县投产桑团现有213公顷,今年到10月上旬已养蚕种6610张,产鲜蚕茧180吨.饲养量和产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2.4%,这些成绩是在茧价滑波,农民出现挖桑改种苗头的情况下取得的。蚕农对蚕茧价格十分敏感,县领  相似文献   

10.
四川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进瘦肉型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全省9个示范养殖场头猪瘦肉率达58%,比目前四川农村经过良种繁育后的头猪瘦肉率又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种桑养蚕产业化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桑蚕产业是宁夏红寺堡扶贫扬黄灌区产业化项目之一,笔者从该地区种桑养蚕现状、市场、优势及存在问题出发,及种桑养蚕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地位,提出种桑养蚕产业化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地区东部,属三江平原第二区,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这里的气候、土壤、植被构成了肉牛生产的三大优势。截止2004年11月末,肉牛饲养量达13万头,为牡丹江以东地区的肉牛生产大市(县)。1肉牛生产的资源条件1.1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资源优势密山地处北纬45°地带,为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较好的光、热、水等自然条件。一是热量资源可以满足一年一熟的各种作物生长,丰富的饲料贮备,是养牛业发展的基础;二是水资源丰富,全市年降雨量510~600mm,地下水贮量多,是全省的富水地区;三是耕…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蚕桑生产是我省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蚕丝是我国出口仅次于石油的“拳头”商品。我省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素有栽桑养蚕的传统。解放后,蚕桑生产虽有一定恢复和发展,但速度较慢,远不能适应外贸出口和省内市场需要。1979年全  相似文献   

14.
鸽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鸽形目、鸠鸽科,鸽属。1890年,美国宣告世界上第一个肉鸽良种——美国王鸽问世,为世界肉鸽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1 肉鸽养殖现状1.1 我国肉鸽商品化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特种养殖业,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几经沉浮终于走上了稳步发展的产业化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马村规模化养蚕发展为例,分析了省力化养蚕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饲育环境等方面对养蚕规模化的影响,指出了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完善省力化养蚕技术体系促进养蚕的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1规模化养殖巴中市巴州区的农户虽有养殖习惯,但一家一户小农养殖形成不了规模,靠养殖业赚钱是难以实现的。对此,区委、政府带头转变观念,着力打造以生猪为主的“万头优质肉猪示范小区”,以建设畜牧业小区和规模牧场为主,推动畜牧业从单家独户向规模化发展,台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采取了优惠政策驱动,专业大户带动,  相似文献   

17.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建湖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该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由于有上述的优点而深受蚕农的欢迎,通过不断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根据笔者的多年经验,结合建湖县地理、气候及该县目前大棚养蚕的现状,将大棚养蚕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归纳,供同行及蚕农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棚养蚕是在传统养蚕技术上的一次革新,是为了适应我县蚕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省力化发展而被重点推广的一项新的养蚕技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传统养蚕基本上是在室内进行,户平饲养量受多种因素制约。随着近年来建湖县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蚕农迫切需要一项省工、省力、方便、高效的养蚕新技术,大棚养蚕技术运而生,并通过不断的完善、探索、总结,大棚养蚕技术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9.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体制以来,我县的蚕桑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上以零星分散为主的个体经营结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断分化、组合,其趋势表现为养蚕户数减少,户养蚕规模逐渐扩大,户均蚕种饲养量稳步上升,全县蚕茧生产得到了发展。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时,全县总养蚕户数为49451户,户均占有桑园面积0.07hm2,年养蚕种平均为1.43张。到1997年全县总养蚕户下降到40398户,户有桑园和年养蚕种增加到0.088hm2与3.27张,其中全县养蚕户减少了18.31%,而户有桑园和年养蚕种分别增加了26.92%和128.67%。户养蚕规…  相似文献   

20.
我省养蚕业的历史悠久,至于我省养蚕业始源何时,有多种说法。一是说秦汉代中原汉人不断南迁,移人广东北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进行开垦,不断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蚕丝业也随着传播到这里并发展起来。二是说中原向西部的新疆和田经波斯到东南亚的国家,再传入广东。三是说广东蚕业资源丰富,源于广东的野蚕驯化而来的,但广东尚未具有野蚕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