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2头泌乳奶牛饲喂生化黄腐酸的对比试验表明: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的有效预防率达100%,治愈率达80%;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3.84%(P<0.05);校正体重后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4.94%(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79%(P<0.05);每头奶牛每年增加的经济效益=产奶量提高效益 牛奶级别提高效益 防治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减少的牛奶损失=881.45元 400元 377.86元=1 659.31元,增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2头泌乳奶牛饲喂生化黄腐酸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生化黄腐酸对奶牛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0%;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3.84%(P〈0.05);校正体重后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提高14.94%(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79%(P〈0.05);每头奶牛每年增加的经济效益=产奶量提高效益+牛奶级别提高效益+防治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减少的牛奶损失=881.45元+400元+377.86元=1659.31元,增收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二氢吡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二氢吡啶添加到奶牛日粮中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二氢吡啶可以明显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到试验结束时,试验组牛只隐性乳房炎发生率降低71.4%,比对照组降低59.9%。试验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5.65%,但未达显著水平;奶料比、乳脂率、乳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选用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初产新西兰荷斯坦奶牛60头,随机分为两组(n=30),通过饲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日粮中添加腐植酸钠对奶牛产奶量和隐性乳房炎的影响。试验组牛每头饲喂腐植酸钠40g/天,拌到精料中,分2次给予,连续饲喂30天,两组牛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期间,试验组牛和对照组牛平均产奶量分别为22.6kg/天和22.2kg/天,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MT法检测隐形乳房炎的结果,试验组乳区均分值与对照组比较下降了59.1%(P<0.01),腐植酸钠添加前后比较下降了60.8%(P<0.01)。奶牛日粮中添加腐植酸钠可明显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具有提高产奶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抗菌肽复合制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选取隐性乳房炎患牛4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奶牛在奶牛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抗菌肽复合制剂,10 g/(头·d),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试验前体细胞数为63.86万个/m L,试验结束时为26.15万个/m L,降低59.0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共有17头奶牛痊愈,痊愈率85%。说明抗菌肽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菌制剂即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生产奶性能及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选择45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进行为期60 d天的饲养试验,3组的基础日粮相同,1、2组分别添加0.5%、1%的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3组为对照.分析了各组的产奶量、乳脂率及体细胞数.结果表明:试验组1、2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83%,14.2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1、2牛奶的乳脂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27%、0.3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2组奶中体细胞数比对照组分别低0.21%、0.26%,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认为奶牛专用微生态制剂对奶牛提高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拜益生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作用及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头,其中5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从产前7d开始至产后60d,实验组每天每头牛添加拜益生40g,其余饲养管理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每15d测定一次产奶量,每个月测定一次DHI。[结果]表明:实验组日均产奶量与对照组比较,提高1.84~2.28kg/头.d-1,差异显著(P0.05);产后第3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4%、0.3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总固体率提高0.83%,体细胞数降低15.64万/mL,差异均显著(P0.05);产后第6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提高0.27%,体细胞数降低16.79万/mL,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和总固体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结论]拜益生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E富硒舔砖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及乳房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V_E富硒舔砖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房炎发生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阶段、产奶量相似的奶牛10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保持原有饲养管理和日粮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试验组自由舔饲舔砖,试验期90d。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变化;牛奶中V_E的含量(P<0.05)和硒的含量增加;血液中V_E(P<0.01)和Se的含量(P<0.051)增加,乳中体细胞数(P<0.05)和乳房炎发病率(P<0.05)降低。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奶牛日粮中添加“宝尔康”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影响。试验选用了20头隐性乳房炎奶牛,根据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添加“宝尔康”组。结果表明,添加“宝尔康”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52 kg,差异显著(P<0.05);添加“宝尔康”组,阳性乳区基本转阴,而对照组阳性乳区有所增加,检测结果比试验前更严重;乳糖变化也明显,对照组乳糖下降4.8%,而添加“宝尔康”组提高3.6%。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选择110头产奶量相近、泌乳日相近的高体细胞奶牛,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饲粮中加喂商品名康华素,主要成分为蒲公英流浸膏的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期40 d内对照组平均体细胞数上升了20万,试验组平均下降32万。试验组临床乳房炎乳区数比试验前降低了3.18%,头把坏奶数增加了0.91%。添加康华素的试验组隐性乳房炎检测3+比例比试验前降低了5.91%,但2+比例上升了5.45%。产奶量急剧下降,但是通过分析产奶量下降的幅度来看,40 d内对照组产量平均下降5.1 kg,试验组平均下降3.8 kg。试验组下降幅度却比对照组少下降1.3 kg。本试验证明了蒲公英浸流膏对奶牛乳房炎的控制与治疗上有明显的作用,对奶牛产奶量的维持有一定效果。在使用期间没有抗生素残留,符合安全绿色的养殖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基础日粮中添加0.8%"京福龙"动物酵素营养液对奶牛乳房炎及产奶量的影响。选择不同牧场的荷斯坦奶牛300头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没有出现乳房炎,且产奶量明显增加。试验期间,A组试验的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头奶牛增加经济效益达3306.4元,B组试验的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头奶牛增加经济效益达4578.4元。  相似文献   

12.
选取处于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奶牛16头,按照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日粮相同,试验组每日添加10 g Power-cell(高活性生物蛋白酶),来研究其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奶牛日均产奶量增加0.34 kg(P>0.05);试验组奶牛的乳脂率比对照组增长12.80%(P<0.05),乳糖比对照组增加9.50%(P>0.05),乳蛋白比对照组减少0.15%(P>0.05);试验组奶牛乳汁体细胞数下降了16.61 %(P<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牛奶中体细胞的影响,选择经检测为隐性乳房炎奶牛49头、慢性乳房炎奶牛39头和健康奶牛191头,分别在使用中药添加剂前和使用30d后采集乳样,送陕西省奶牛牛群改良中心(DHI)检测,分析各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乳汁的乳脂率、蛋白率、脂蛋比、体细胞、尿素氮及群内级别指数(WHI)在服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乳品的乳脂率、蛋白率、脂蛋比、尿素氮及WHI在正常值范围内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体细胞的数量(P0.01)。说明该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有所提高,并对乳房炎的体细胞有显著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田斌  蔡元  徐小兵 《中国奶牛》2014,(16):33-35
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奶牛场泌乳期高产群的62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将检出的阳性牛体细胞较高的牛分为高剂量组,其余牛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各组使用生化黄腐酸制剂-牛乐先锋,每日一次添加到奶牛(全混合)日粮中,高剂量组每天250g/头;低剂量组每天100g/头;对照组不添加。结果表明,牛乐先锋高、低剂量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牛和阳性乳区转阴率分别达到87.50%、86.36%和75.00%、6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和7.14%,P<0.05)。试验表明,生化黄腐酸(牛乐先锋)对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降低体细胞数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导致产奶量下降和乳成分的变化.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57头荷斯坦奶牛(其中32头患隐性乳房炎)乳中脂肪酸组分,比较正常乳和隐性乳房炎乳中脂肪酸的组分.结果表明:共检出21种脂肪酸,隐性乳房炎乳中棕榈油酸(C16:1)的含量高于正常乳,其他20种脂肪酸均低于正常乳,其中有9种显著低于正常乳(P<0.05),2种极显著低于正常乳(P<0.01);隐性乳房炎降低了牛奶中脂肪酸的总含量及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隐性乳房炎乳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比高于正常乳,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比则低于正常乳.结果提示,隐性乳房炎影响奶牛脂肪酸合成过程,改变了脂肪酸的组分.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选取该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合作社和散养农户的60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辽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1.67%,乳区阳性率为45.78%;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四乳区发病率分别为46.67%、48.33%、31.67%和45.00%,乳区发病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奶牛胎次的提高,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r=0.84);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显著提高(P0.01);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奶牛产奶量下降约8.89%。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一种抗病性饲料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选取40头健康奶牛,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0.05%、0.10%和0.15%的饲料添加剂),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饲喂试验,并分析该饲料添加剂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牛乳中体细胞数和肠炎患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10%和0.15%添加剂对产奶量有显著提升作用(P0.05),在饲喂90d时,试验组产奶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0.13%(添加0.10%)和10.69%(添加0.15%);0.10%和0.15%添加组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少28.26%和23.72%(P0.05),而且奶牛肠道炎的患病率也明显降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05%添加剂对奶牛的改善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10%~0.15%抗病性饲料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奶产量,还能预防隐性乳房炎和肠道炎。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临床型乳房炎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生产性能、体况评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来自同一牛场的1~3胎、产后57d、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8头荷斯坦牛作为研究对象,以另外8头健康奶牛作为对照,记录每天采食量和产奶量,每周进行2次体况评分和乳成分分析,分析其产后9~11周内生产性能和体况变化,于产后第77天晨饲前采集颈静脉血样,检测血清白蛋白、葡萄糖、25-羟基维生素D_3、总钙和β-羟丁酸水平。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患牛产奶量呈线性下降(R~2=0.96),体况评分呈线性升高(R~2=0.88);患病牛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产奶量、4%乳脂肪校正乳产量、能量校正乳产量、牛奶乳酸含量和冰点显著降低(P0.05);乳蛋白率、牛奶酪蛋白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牛奶体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患病牛血清白蛋白和25-羟基维生素D_3的水平低于生理正常值范围,血清葡萄糖含量超出生理正常值范围;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患病牛血清β-羟丁酸含量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8);两组间其他乳成分含量及产量、总钙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结果提示,临床型乳房炎可降低泌乳高峰期奶牛采食量、产奶量、饲料转化率和牛奶品质,提高奶牛体况评分,使血清相关生化指标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9.
通过32头健康泌乳奶牛进行饲喂奶牛专用脲酶抑制剂复合预混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脲酶抑制剂复合预混料的试验组,泌乳奶牛平均日产标准乳22.81kg/头,对照组泌乳奶牛平均日产标准乳20.12 kg/头,产奶量提高13.37%(P<0.05);校正体重后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奶量14.41%,差异显著(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13.43%,差异显著(P<0.05);提高经济效益13.68%,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将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22头荷斯坦奶牛按分组配对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11头,测定抗热应激预混料对奶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与对照组奶牛产奶量的差值和乳脂率的差值与温度呈较强的正相关(R2=0.8805和0.7633),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乳蛋白率之差与温度变化无关(R2=0.0713)。在较炎热的9月份(22.3 ̄28.4℃),该种预混料可以显著缓解奶牛产奶量的下降(P<0.05),试验组奶牛平均每头每日比对照组多产奶1.39kg;也可以适当提高牛奶的乳脂率(P>0.05);对乳蛋白的影响不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