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叶碟法测定黛袋蛾对3种不同桉树的取食嗜好,并通过单头饲养试验,测定黛袋蛾4龄幼虫对3种不同桉树的转化率和利用率.结果表明:黛袋蛾幼虫喜食尾叶桉叶片,其取食量大小顺序为尾叶桉>大叶桉>窿缘桉.黛袋蛾幼虫对桉树叶龄也具有选择性,对尾叶桉成熟叶的取食量是嫩叶的2倍多.试验结果还表明:黛袋蛾4龄幼虫对尾叶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而对大叶桉和窿缘桉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相对较低.黛袋蛾对不同桉树的嗜食差异,是桉树人工林营造中合理选择树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是近年来严重危害罗汉松和竹柏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为筛选出对该虫具有高致病力的优良菌株,对5株不同来源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FZ-13、MaFZ-16、MaQL-02、MaXJ-04、MaZPTR-01)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菌落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其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差异十分显著。菌株接种培养15 d,菌落直径最大的为MaZPTR-01菌株,达6.5 cm;其次为MaFZ-13菌株,达6.2 cm。产孢量最高的为MaFZ-13,达1.33×10~8孢子·cm~(-2),MaZPTR-01菌株次之,达1.28×10~8孢子·cm~(-2)。MaFZ-13、MaXJ-04菌株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死率较高,15 d后分别达到96.7%、95.0%,其它菌株均低于90%;幼虫僵虫率分别为75%、71.7%;致死中时(LT_(50))也显著短于其它菌株,分别为5.01 d、5.48 d。绿僵菌MaFZ-13和MaXJ-04菌株不仅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而且对橙带蓝尺蛾幼虫的致病力强,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蓝桉、直干桉种源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8次重复。经对生长量、保存率、抗性等的观测、分析,采用综合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蓝桉、直干桉存在种源差异。筛选出蓝桉T、L、G种源,直干桉12132、12125种源为表现较好的种源。最佳种源蓄积量与最差种源相比,蓝桉大125%,直干桉大55%,上述优良种源可在我省蓝桉、直干桉种植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尾叶桉、巨尾桉二树种在两广的生长表现,造纸制浆性能、理化质量指标及其对抗病抗风能力等存在问题,提出了尾叶桉、巨尾桉纸浆材的选育和对策。近年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巨尾桉(E. gandisXE. urophylla)这两个桉树种在华南各地发展很快,尾叶桉人工林已达八万多亩,巨尾桉人工林约5000亩左右。但各试种点和人工林种植点发展在生产上也暴露了这二个树种的一些缺点,表现为1、抗青枯病能力差;2、抗台风能力较当地沿用的雷林1号桉(E. leizheuNo.1)赤桉(E. camaldulellsis)、园角桉(E. tereticornis)、刚果12号(E. 12ABL)等桉类差,因此从林木改良和遗传育种的角度出发,有目的地选育出速生、抗逆性强(抗青枯病抗风)和筛选出符合纸浆材经济性状要求及高质量指标的种源、品种、家系、无性系很有必要,现就几年来华南各地尾叶桉、巨尾桉生长特性,对青枯病及风害抵抗能力以及制浆造纸质量等情况综合,提出有关这二个树种的选育措施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原产地澳大利亚引进7个史密斯桉种源,以直干桉和蓝桉为对照,在石屏县进行了不同史密斯桉种源幼林期的引种栽培成效研究.苗期到5年生幼林期林木(苗木)的生长情况表明:在引种地7个种源的史密斯桉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超过了蓝桉和直干桉;此期间史密斯桉林木全年都在生长,以7月的生长量最大,2月的生长量最小;史密斯桉不同种源林木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的5~6倍.根据幼林期林木的生长量值评选出15064和18688史密斯桉种源为石屏引种地的最适种源.  相似文献   

6.
食叶害虫发生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林木食叶害虫的危害严重,面积大,势头迅猛。对该省以杨柳科为主的乡土树种而言,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给病虫防治带来很大困难。经森防部门调查,常见的多发性的主要食叶害虫有危害杨树的春尺蛾、柳毒蛾,危害桦树的桦尺蛾、桦三节叶蜂,危害云杉的云杉叶蜂,危害柏树的侧柏毒蛾等。  相似文献   

7.
大叶黄杨尺蠖,又名丝棉木金星尺蛾、卫矛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大叶黄杨尺蠖以幼虫食叶为害,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季节为害最为严重。1龄~3龄幼虫食叶肉使叶片呈网状,严重时吃光整个叶片,再吐丝下垂,随风迁移至其他枝条(树)上继续为害。被尺蠖为害过的大叶黄杨树势极差,严重时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8.
一、发生与危害油茶尺蠖(Biston marginata Shiraki)属鳞翅目尺蛾科,1983年发现在广西博白林场云飞分场荷木人工林危害,面积仅30亩,1986年已扩大到近千亩。经我们观察该虫除为害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木荷(S.superipraiba)外,老龄幼虫在食料缺乏情况下,也取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大叶  相似文献   

9.
红褐林蚁(Formica lufa)在我国分布很广,数量较多,它属于膜翅目蚁科昆虫,不仅是森林里的有益昆虫,而且是很好的食用昆虫、药用昆虫。早在3000多年前,就记载了周朝帝王曾食用过蚂蚁,对治病健身,延年益寿有很大好处。 1.蚂蚁的作用 松毛虫、松叶蜂、松尺蠖、落叶松隐条斑螟、云杉黄卷蛾等害虫的幼虫是落叶松叶部、球果的主要害虫,而蚂  相似文献   

10.
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原产地引入史密斯桉7个种源,以蓝桉、直干桉为对照,在云南亚热带地区的5个试点上进行史密斯桉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史密斯桉在各试验点上的生长表现较好。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总体超过蓝桉和直干桉;各试验点的史密斯桉全年都在生长,一般以7月生长量最大,2月生长量最小;平均出油率分别超过蓝桉、直干桉69 89%和51 78%,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分别超过直干桉和蓝桉8 87%、11 14%。每公顷桉叶油产量超过蓝桉30 66%,超过直干桉9 17%,每公顷桉叶素产量分别超过蓝桉和直干桉45 25%和18 93%。史密斯桉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变异幅度较小,而种源内的变异幅度较大,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种源间树高、胸径、出油率、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 18、0 50、0 22、0 33、0 36;产叶量与胸径、冠幅、枝重成正相关,出油率、1,8-桉叶素含量这两个性状与其他各性状相关不显著,为相对独立的性状。根据树高表型值,分别选出适宜各试验点种植的优良种源;根据不同育种目的分别进行了用材林种源选择、油用林种源选择和材油兼用林种源选择。其中油用林种源选择效果最好,其桉叶素产量增益可  相似文献   

11.
广西已建立的桉树人工林主要集中在较温暖的南部沿海地区。广西北部较冷凉的地区也有相对较小面积的桉树人工林,而且一些桉树种在该区域表现出较好的生产力。这些较冷凉地区的大部分林地都适宜进行耐寒桉树种选择研究。通过分析冷凉地区桉树人工林环境因子,结果显示,最适宜的耐寒桉为邓恩桉及柳桉的一些优良种源;在冷凉地区中较温暖的区域,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的一些优良种源也是不错的选择。考虑一些树种的特性时,种植者和投资商除了注重其材积量外,更要关注它们的木材质量和纤维量。研究表明,与广西南部较炎热地区的多数桉树人工林里的桉树相比,邓恩桉(E·dunnii)具有更高的平均木材密度和纸浆量。因此,对于纸浆厂来说,邓恩桉木材将带给他们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 cunninhamiacola)幼虫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对杉木的危害极为严重.为确定杉木人工林中杉梢小卷蛾的空间分布类型,应用扩散系数等6种聚集度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杉木的受害状况与幼虫空间分布状况的对比验证,确定该虫在试验区域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的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它们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为评价广东的3个优势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及为广东的造林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树种单位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166.89 t·hm-2)>大叶相思(128.72 t·hm-2)>马尾松(70.12 t·hm-2)。3种人工林平均碳汇经济价值按大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45611.04元·hm-2)>大叶相思(35179.18元·hm-2)>马尾松(19163.80元·hm-2)。尾叶桉是这3种人工林中碳储量的主要部分,对广东三岭森林公园发挥着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强大的碳汇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在广东省碳汇造林时选择尾叶桉种植。  相似文献   

14.
植食性昆虫取食寄主植物以维持自身生长发育,不同寄主植物的营养成分和次生代谢物存在较大差别,同一种植食性昆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其生长发育也存在差异。测定油桐尺蛾(Buzura suppressaria)幼虫分别取食桉树和油桐(Vernicia fordii)叶片后的增重及营养效应,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油桐尺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尺蛾幼虫取食油桐叶后的体重、相对生长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取食桉树叶片的幼虫,相对取食速率则明显较低。初步证实油桐更利于油桐尺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澳洲原产4种桉树7个种源,用露天苗圃进行冬季淘汰试验鉴定苗期抗寒性.结果表明多枝桉(Eucalyptus viminalis)二种源抗寒性强,蓝桉11171(E.globulus)和直干蓝桉12014(E.maidenii)抗寒性较强而双肋桉9541(E.bicostata)、蓝桉13467和直干蓝桉12321抗寒性弱.抗寒性强者表现出生长较慢,组织造性小或水分生理活性低.因而抗寒实质可以付出物质生产的代价,又可以是调节体内新陈代谢及其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显示抗寒性强者的酶带总数多1—3条,浓带多1—2条,说明种源间抗寒性差异具有遗传基础.同时,抗寒性的获得是与原产地生境特性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1995年 ,以本地生长状况较好的直干桉和蓝桉作对照 ,在保山市隆阳区国营林场长岭岗林区进行了史密斯桉 7个种源的对比栽培试验研究。对 7个参试种源从苗期到 5年生幼树的生长观测结果表明 :史密斯桉适于在保山地区生长 ,5年生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当地的直干桉和蓝桉 ,出油率也比直干桉和蓝桉高。其中尤以 186 88、 186 81、 186 82等 3个种源表现最好 ,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蓝按和亮果按是温带气候区的重要人工林造林树种现已培育出其它树种(巨桉,冈尼桉、心叶桉等)杂交种的无性系,这些无性系打破了这二个树种应用的局限性,增强了抗寒性;容易扦插繁殖;具有材性改良潜力,同时可保留其总的营林特征,但种间杂交子代变异大,需进一步开发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云南松尺蛾在楚雄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翌年开春危害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老熟幼虫吐丝下垂于枯枝落叶层内化蛹。害虫的发生、危害与林分组成、林木长势、海拔和坡向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根据尺蛾的生活习性,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尾叶桉生长调查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1.尾叶桉在雷州地区的生长显著比其他的一些引种桉树速生:(1)尾叶桉和13个树种(种源)(以窿缘桉作对照)的引种生长比较,1年生、2年9个月生和3年2个月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材积均高于13个树种(种源)和对照;(2)尾叶桉与雷林1号桉(50号)、刚果12号桉、窿缘桉(对照)等进行造林对比试验,3年半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居几个树种之首,分别为对照的164.2%、161.3%和435.3%。2.尾叶按的抗风力较强。3~5年生的3片尾叶桉林,1984年和1985年受到两次阵风10~11级的强台风袭击,风害率为10.1%~19.6%,而同龄的窿缘桉、小帽桉、葡萄桉等风害率高达26.1%~55.3%。  相似文献   

20.
尾叶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与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S.T.Blake)是桉树中最速生的树种之一,分布在印度尼西亚,8~15°S,海拔300~3000m。本世纪20年代已引入巴西。80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展了种源试验,证明尾叶桉存在种源间、种源内变异[1~3]。1965年我国华南植物园引种4个种源,80年代中期在广西东门林场也开展了试验[4]。为了把尾叶桉的选育种和遗传改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加快改良进度,本研究采用种源/家系两水平的试验方法,一次性达到优良种源与家系的选择,以指导今后尾叶桉的正确引种,并将试验林改造成实生种子园,同时为建立无性系种子园,培养育下一代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