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6X小黑麦品种Venus和2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回交,选育出NR9849等8个系群94个系,其中大部份抗条锈病或(和)白粉病。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APAGE)分析了NR9849等系群的64个株及其亲本Venus、小偃6号和川育12号的醇溶蛋白,结果表明,50.00%的株系具有1RS/1BL所特有的G1d1B3位点,20.31%的株系在Gli-2位点发生了普通小麦与6X小黑麦遗传物质重组;64个株系中出现了1种亲本类型,3种重组类型和3种突变重组类型,突变率15.6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指出,大多数株系Glu-1位点与普通小麦亲本相同,即由Glu-A1编码的亚基1,Glu-B1编码的亚基7+8、14+15,Glu-D1编码的亚基5+10、2+12。文中还讨论了6X小黑麦向普通小 相似文献
2.
3.
小黑麦/小麦杂种不育性(以下简称DR不育性)利用研究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九三科研所合作进行的。经研究得知:DR不育性雄不育高于雌不育,以DR不育株为母本、小麦为父本自然回交制种,可以生产大量杂种F_0种子,通过2~3次自然回交和辐射产生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4.
普通小麦 小黑麦和黑麦花粉粒及其叶表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小麦、小黑麦和丹麦黑麦在花粉粒形状。花粉粒表面纹饰和叶表皮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小黑麦的上述特征介于普通小麦和丹麦黑麦之间。因此,花粉粒形状及其表面纹饰特征和叶表皮结构特征可能适于作为种属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新物种的鉴定和确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迅速了解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准确评定种子的使用价值,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采用目前使用较多的三种方法进行了小麦种子生活力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8.
小黑麦不同基因型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6个不同基因型小黑麦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黑麦其光合速率、Fo、Fm、Fv/Fm均有显著差异,但不同的光合特性参数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9.
以已知基因型的7个矮秆小麦品种(系)作为参考系,通过对八倍体小黑麦与矮秆小麦的杂种F2株高分布的分析,和各矮秆小麦对赤霉酸反应的测定,对8个矮源不清的矮秆小麦分别认定了它们的基因型。根据降秆主基因的不同,将总数15个矮秆小麦分成四类:A类含有Rht1、Rht2以已知基因型的“农林10号”为代表,认定了3个品种,品种“1231白”的基因型为Rht1、Rht2,另外两个品种(Olesen Dwarf和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为了解低温中期种质库[(−2±2)℃]贮藏下普通小麦种子的衰老或存活特性及贮藏前环境相同的同一基因型种子在真空密封和非真空包装保存中的种子寿命差异,探讨低温中期种质库延长种子寿命的适宜种子包装方式,分析了两种包装的89份普通小麦种子保存11年的存活分布、衰退率(1/σ)、初始质量(Ki)、平均寿命(P50)和贮藏寿命(log σ)。结果表明, 两种包装89份种子的衰老或存活频率均符合正态分布,但是部分基因型种子的衰退率和寿命因不同包装而出现差异。贮藏前环境及种子水分相同的同一基因型种子,真空密封保存较非真空贮藏显著衰老的比例小、程度轻,因而真空密封贮藏更利于维持种子寿命。虽然真空密封保存的种子较非真空贮藏的种子Ki值高,但并不支持Ki值是种子初始质量或潜在种子寿命的假设。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R标记区别小麦品种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用SSR标记检测小麦种子纯度时,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都会造成株间SSR带型的差异,本文提出了SSR位点不纯的概念,并分析了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指出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小麦品种中。为此在检测小麦种子纯度时,需要注意区别种子混杂和SSR位点不纯,以免将SSR位点不纯造成的株间带型差异误认为是种子混杂,其原则是:(1)必须进行多个SSR位点的检测;(2)某单株的多个SSR位点的带型与被检测品种不同,可确认为混杂植株;(3)剔除混杂植株后,某单株的个别SSR位点的带型与被检测品种不同,将被认为是SSR位点不纯所致。 相似文献
15.
小麦不同粒位、粒重及其种子活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个小麦品种各粒位上的粒重及种子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粒位的粒重差异显著,其大小在麦穗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穗中下部小穗的第1、2花位籽粒最大(43.9mg),上部小穗及中部高位小花所结籽粒最小(26.2mg),除种子大小影响种子活力外,粒重相同的种子,位于下部小穗上的籽粒具有较高的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6.
弱筋小麦宁麦9号及其衍生系的蛋白质含量遗传多样性及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宁麦9号是江苏淮南麦区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以其为亲本已育成15个新品种。研究宁麦9号遗传信息的传递特点及蛋白质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对进一步利用其进行优质弱筋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麦9号及其117个衍生品种(系)为材料,利用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185对SSR引物对其进行基因组扫描,解析宁麦9号遗传信息在其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特点,同时于2009—2010、2010—2011连续2个生长季测定宁麦9号及其衍生品种(系)的籽粒及面粉蛋白质含量,应用全基因组关联作图发掘与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位点。结果显示,宁麦9号与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88;在Neighbor-Joining聚类图中,大部分衍生一代品种首先与宁麦9号聚类,其次是衍生二代,衍生一代品种扬辐麦4号最后聚类。宁麦9号与其衍生一代和衍生二代相同等位变异频率分别为75.60%和67.81%。籽粒及面粉蛋白含量在宁麦9号衍生品种(系)中均呈现较大变异,变异系数为5.07%~7.28%。共检测到6个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联的标记位点,其中3个连续两年均检测到;面粉蛋白质含量共有5个关联位点,其中2个连续两年检测到,包括1个同时与籽粒和面粉蛋白质含量关联。在这4个稳定的关联位点中,Xgwm539、Xwmc397和Xwmc468对籽粒及面粉蛋白质含量起负向调控作用,可以降低籽粒或面粉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和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是限制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研究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抗旱遗传特性对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晋麦47×西峰20)×晋麦47)BC3F4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株高(PH)、穗下节长(PL)、单株穗数(SPP)、穗长(SL)、单株小穗数(TSP)、单株总粒数(GNP)、主穗小穗数(SMS)、主穗粒数(GMS)、千粒质量(TGW)和小区产量(GY)的遗传特点及相互关系,评价群体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各目标性状表型偏向于轮回亲本晋麦47,变异广泛,多样性指数达0.74~0.97,且存在超亲分离,总体呈尖顶峰的负偏态分布。在4种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的PH、PL和TGW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h2B=0.48~0.81),其他性状遗传力较低(h2B=0.27~0.73)。性状之间普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在干旱胁迫条件下,TGW和PH分别与小区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关联度。该群体适合进行抗旱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8份小麦新品系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系的产量与其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千粒重变异系数较大,产量与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产量、茎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千粒重、株高呈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份小麦品系可划分为4个类群,依据各类群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改良目标。在小麦育种选配亲本时,应注意亲本间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超干种子老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试验种用谷子、绿豆,经40℃及45℃,湿度RH=95%-100%老化6天及5天。然后测各含水量的5项活力指标。经生物统计表明:谷子40℃,45℃二处理间差异显著,且40℃高温老化6天时间,在不同含水量的组合上,除含水量0.85%外,其余二因子组合均优于45℃老化6天的不同含水量处理,且有0.01显著差异。绿豆老化温度亦以40℃较好,种子含水量老化结合谷子和绿豆均以5.8%处理效果最好,二种作物经 相似文献
20.
利用AMMI模型对5个绵阳小麦新品系的生育期、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和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在四川不同试点的表现及其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以期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和适应性好的优良小麦新品系。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于产量性状则表现为环境>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1.9%、12.3%和5.8%;各基因型在7个试点中产量最高的是MY1227-185(6093 kg/hm2)和ML2652(6082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川麦107(5202 kg/hm2);品种稳定性最高(Di≤0.42)的是ML2652、ML1131-95和MY1227-185,其次是ML1403-84(Di=0.45)和MY68942(Di=0.75),稳定性均优于对照(Di=0.85)。综合考虑各性状表现、稳定性和产量等因素,MY1227-185和ML2652丰产性和品种稳定性最优,可大面积推广以提高四川冬麦区产量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