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刚  李丹 《河北林业》2006,(5):37-37
近几年,生产上栽植的速生杨品种有中林46杨、欧美107、欧美108杨、天演杨等 1、浇水,第一次浇水一般栽后立即进行,树坑挖的较深的或树根部已埋成土堆的要将土扒开,从而保证水浇足浇透到根部。第二次浇水,沙土地隔7至10天一次,粘土地15天左右进行。栽后一般浇2至3次,浇水方法一般用开沟灌,灌水同时埋土,扶正苗木。  相似文献   

2.
8203号杨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203号杨系雌株,树冠较一般杨树窄.在东部山区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物候期与大青杨相近.苗期生长高峰期主要为6月中旬到7月下旬.胸径生长3-7a为加速阶段,8-14a为稳定生长阶段;树高生长最快时期为4-9a;现阶段材积生长始终处于加速期.8203号杨适宜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也是培育大径级材种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3.
两种杨树木纤维形态特征与树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演杨和当地青杨幼树的纤维长度、宽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厚、纤维胞腔直径、纤维直径、纤维壁腔比和柔性系数等纤维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演杨1~3a生纤维的长宽比均〉40,纤维壁腔比均〈1,柔性系数均〉70,可以作为超短轮伐期的纸桨用材。此外,天演杨树叶的蛋白质比当地青杨高,灰分比当地青杨低,可作为替代农副产品的饲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甜杨雌性无性系苗期早期选育的研究,结果表明:从100个供选群体中选育出15个优良雌性无性系,其高生长量比群体平均值高31.7 cm,采用其优良无性系造林,高生长可获得37.7%的增产效果。甜杨优良无性系苗期个体高生长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选择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天演速生杨(又称中林美荷)是中国林科院和新疆天演生物技术公司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引用国外优质杨树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的一种杨树新品种。这一新品种在西北干旱、高温、严寒等多种恶劣环境下经过4年多的试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于2000年2月正式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速生杨生长极快,成林期仅为168天,属当今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树种之一。1年生苗高5~7米,胸径3~5厘米,三年干高10米以上,胸径15厘米,五年生造林地树高15米以上,胸径22~26厘米,7年生胸径可达32~35厘米,立木材积0.5立方米以上。其生长速度比意大利72、46、69杨等提高…  相似文献   

6.
北京杨 毛白杨 山海关杨苗期生长规律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杨毛白杨山海关杨苗期生长规律的观测*⒇赵宏皂(唐山市城市绿化办公室063000)为摸索杨树苗木生长规律,在生产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促进苗木生产措施,培育优质苗木,1993年4月至10月间,对北京杨、毛白杨、山海关杨进行了苗期生长规律观测。现将观测杨树...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洲黑杨3个cv.和1个欧美杨cv.搭配成3个杂交组合。经11年试验研究,成功的选择出鲁×山,命名为辽宁杨(populus ×Liao ningnsis Z.Wang et H.D.Chen cv.nov));山×哈,命名为辽河杨(P.×Liao henica Z.Wang et H.D.Chen cv.nov);圣×山,命名为盖杨(P.×Gaixianesis Z.Wang et H.D.Chen cv.nov)。3个抗病速生新杂交种,目前已在我省栽植0.533万hm~2。7年生辽宁杨、辽河杨、盖杨材积生长分别比沙兰杨高120%,80%和110%。这3个新杂交种人工离体接种结果比沙兰杨发病率低69%~89%。木材气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分别为沙兰杨的118%~150%和116%~135%,沙兰杨木材比重为0.309,3个新杂交种平均比重为0.389。  相似文献   

8.
冷肖荀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72-74,78
以10个西丰杨无性系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苗高的差异显著,选择出高生长量超出对照20%的无性系——西丰6,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西丰6的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建立了数学模型,相关系数在0.95以上。速生期内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较大,为57.74%,说明速生期的生长量决定着整个生长期的生长量,因此应重视速生期的苗期管理。  相似文献   

9.
DN113杨良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冷半干旱地区引种欧美杨 ,经苗期、品种评比与区域化栽培试验等长达 15a的测定与选择 ,从中选出DN113杨新品种。该品种生长量、抗病虫、耐干旱及材性等特性较为突出。其中 9~ 10a生材积生长量超过小黑杨1倍多。致死土壤含水率为 5 .0 0 % ,含盐量 >0 .4% ,pH值 >9.77为致死或半致死指标。该品种能在最低气温- 3 7.2℃ ,年均温度 3 .2℃ ,年降水 40 0mm左右 ,无霜期 13 0d以上的自然条件下正常生长。首次将欧美杨引种到北纬 47°2 7′的地区并获得成功。为高寒地区选育欧美杨树种 ,提供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Ⅰ-45杨的苗期、幼林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长春、辉南Ⅰ-45杨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顶芽形成期在8月末、9月实,较大青杨提前3-4天时间。苗期高生长集中在6-7月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cm。幼林第4年生长开始加快,胸径最大年生长量为3.1cm,年生长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生长量基本一致,平均为0.3cm。通过对Ⅰ-45杨生长规律的观察,可为林木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1.
从西藏川藏公路沿线收集300个藏川杨优株的穗条,以黑杨为砧木进行嫁接,经扦插繁育后形成114个无性系,通过对1年生的藏川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藏川杨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差异大,选择潜力大。结合苗高和地径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选择出11个生长快速的无性系,并发现藏川杨不同无性系间分枝习性、叶片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以叶片、叶柄、分枝等性状为参数,当欧氏距离阈值为10时,可将藏川杨无性系分为6类。  相似文献   

12.
对74杨与I-69杨的生长对比调查结果表明:(1)74杨的造林适应性、成活率均高于I-69杨,群体产量也高于I-69杨,但个体生长量则低于I-69杨;(2)74杨的材质、抗风能力及园林景观效应优于I-69杨,但抗天牛能力低于I-69杨。因此74杨在沿海地区因地制宜,适量发展,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于2019年5月6日到12月25日对海南省琼岛杨Populus qiongdaoensis一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进行定期观测,采用Logistic方程进行生长进程拟合,研究琼岛杨的苗期生长节律。结果表明,琼岛杨苗高和地径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S"形生长规律,且苗高、地径生长量与Logistic方程的回归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分别达0.994和0.996。苗高生长速生期约119 d,占生长期的39.67%,占苗高年总生长量的63.77%;地径生长速生期约125 d,占生长期的45.42%,占地径年总生长量的66.15%。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I—45杨的苗期、幼林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长春、辉南I—45杨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顶芽形成期在8月末、9月初,较大青杨提前3~4天时间。苗期高生长集中在6~7月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cm。幼林第4年生长开始加快,胸径最大年生长量为3.1cm,年生长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生长量基本一致,平均为0.3cm。通过对I—45杨生长规律的观察,可为林木速生丰产、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泗洪县五里江农场和青阳镇江圩村L35杨与I-69杨对比试验造林地进行生长量测定结果表明,五里江农场7年生的L35杨胸径生长量比I-69杨平均提高33.14%;江圩村9年生的L35杨胸径生长量比I-69杨平均提高32.42%.表明引进的L35杨胸径生长量明显地高于I-69杨.  相似文献   

16.
杨树是我国北方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随着杨树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和树木生长的发育,杨蛀干害虫危害严重,并已直接威胁杨树人工林成林、成材及各种效益的发挥。据统计,仅吉林省杨蛀干害虫每年发生面积近1.0×10~9hm~2。杨蛀干害虫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贯穿  相似文献   

17.
速生杨优良品种无性系胸径生长量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市引种了107杨、108杨、2025杨、2001杨,中林46杨等多种速生杨优良品种。为比较不同杨树品种在该区的生长情况,我们于2002年春季进行了107杨,108杨,2025杨、2001杨、中林46杨定植对比试验,2006年2月份进行了胸径生长量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18.
杨、桦林抚育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10个林业局、427块标准地、1712株解析木的调查研究,得到了杨、桦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曲线,并编制了杨、桦林的抚育间伐控制图。  相似文献   

19.
Ⅰ—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就集约经营的Ⅰ-72杨6种密度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与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测定了Ⅰ-72杨地上部分生物量。文中还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单株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及各年份的净生长量。根据调查数据、按相对生长法建立了估测林木干、皮、枝及叶生物量的幂函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Ⅰ-72杨人工林平均总生物量(地上部分)为64—122t/ha。林分生物量与密度呈正相关;净生产量在10t/ha·a以上,高的可达20t/ha·a。林木地上部分(树干、树皮、树枝、树叶)的生物量比例分别为60—70%:10—12%:12—21%:3—5%。林分生物量的连年生长在造林后第三年开始大幅度增长。到调查年龄(第6年)为止,林分平均生物量仍保持上升趋势。林分密度的变化对单株及林分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抗杨新品系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抗杨是白杨派内人工多树种杂交培育的抗逆性较强的新品系,1989年引进山西,引种结果表明:1)L2,L4,L10,L9,L1五个新品系的材积与三毛杨无显著差异,但与易县毛白杨雌株相比提高了99%~131%。五个新品系的干形、干高6m以下材积和抗风折、抗水泡溃疡病的能力显著优于三毛杨。2)三抗杨的高、径生长与叶面积生长和月平均气温关系紧密,即当叶面积生长在6月底达到最大值时,高、径生长开始进入速生期;月平均气温为21.6℃~28.5℃时是林木的速生期。3)苗期多点区试表明,永济、太原与祁县、杭州比,其树高因子存在极显著差异,祁县和杭州苗高相近。其径生长,永济、太原极显著大于杭州,祁县、杭州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高、径生长变异系数较小,在0.3%~4.1%间变动,说明各地测定的数据离散度小,性状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