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取样测数法和合并测产法分别对中双4号、华杂6号甘篮型油菜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合并测产法具有取样测数法获得油菜产量要素及理论产量的优点,且便于操作、减轻了工作量,工作效率高,与实收产量的符合程度高,精确度高,为2.1%,其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作物田间试验中改进测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作物田间试验中,改常规的测定各产量要素计算理论产量为测定样株实际产量及易测要素来计算难测产量要素。以芝麻栽培试验为例测产表明:该项改进的测产方法省时、省工,且作物产量及各要素测定准确,测定结果兼有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冯培煜  宋瑞连 《种子》2017,(3):132-134
测产是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基地技术员深入熟悉亲本特征特性的必要手段,其数据的精准与可靠,无论对改进生产技术,还是提高制种产量以及提高企业效益均具有现实意义.测产与预产、估产是有区别的;测产是利用仪器或工具来度量,即测绘、测量、测控得出的产量数据,其主要方法步骤有测产前准备、产量层级划分及测产取样点数(住)确定、田间测产取样、室内考种及汇总等.  相似文献   

4.
平均穗重取样法与单收单打测产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本所鉴定试验中选取的9个组合采用平均穗重取样法折算产量结果与单收单打测产结果的两种办法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对于双穗率较低的组合平均穗重取样折算产量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评价番茄田间产量,以生产上主推的番茄优良品种--金娃娃3号为材料,探索番茄田间测产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采收是分批进行,前期病虫害轻,采收的果较大,病虫果少,商品率高;后期病虫害趋重,采收的果较小,病虫果多,商品率低.如按常规测产方法,得出的产量与实际采收产量相差较大,即实际产量低.通过采取五点随机定株实测,分别得出番茄常规测产产量与实际采收产量间的校正系数,为探讨番茄田间测产验收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田间产量测定是小麦科研、生产、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提高小麦田间理论测产的准确度,表征田间群体结构、个体生产性能情况,利用固定-随机取样理论测产法,对2016—2017年度安徽省舒城县42个小麦品种进行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比较。结果表明:1)42个品种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612**),理论产量与实收测产系数比值变幅为0.6~1.4,变异系数为16.12%,均值为1.04,平均收获符合度为96.11%。2)品种间千粒重变幅为33.48~44.31g,变异系数为6.46%,每667m2有效穗变幅为14.46万~44.39万,变异系数为22.61%,穗粒数变幅为22.12~44.08个,变异系数为13.34%,单穗重变幅为0.87~1.81g,变异系数为14.95%。3)单位面积有效穗能综合反映品种内群体均匀度和表征个体生产能力。42个品种单个品种有效穗变异系数为3.60%~23.93%,田间种植个体均匀度最好的品种为苏麦9号,个体差异最大的品种为镇麦168。4)单穗重是衡量小麦个体生产能力和整齐度的指标,42个品种单个品种单穗重变异系数变幅为2.17%~20.46%,单穗均匀度较好品种为苏麦9号,整齐度最差的品种为镇麦168。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务川县油菜生产,特在2012年在务川县进行了测土配方、习惯施肥和不施肥的空白对照(ck)试验。试验表明:油菜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均表现为测土配方施肥〉习惯施肥配〉对照(ck),其产量上测土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高8%,比对照(ck)高38.1%。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配比对不同肥力土壤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合理利用肥料,发挥品种基因型优势,促进油菜高产稳产,本研究以‘丰油10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考查了氮磷钾配比对2种不同肥力土壤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了不同肥力土壤对施肥响应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比均可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株高、有效分枝高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氮磷钾肥配比为15:9:6时,油菜产量及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均达到最高;相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油菜产量、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有效分枝高、主序有效段长及有效角果数均表现出随土壤肥力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贫瘠土壤中的油菜产量始终低于中等肥力土壤的产量水平。结果说明,土壤肥力对油菜产量与经济性状具有重要影响,平衡配施氮磷钾肥,培肥土壤肥力,保证油菜全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养分供给,是实现油菜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郑麦7698在国家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和在高产创建中的机收实打产量进行了分析,在国家区域试验中同组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产量变异系数散点图表明,郑麦7698均位于第Ⅱ象限,表现为产量水平高,且产量稳定性好。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机收实打测产结果表明,郑麦7698的示范方(1 hm~2)最高产量11340 kg/hm~2,千亩方最高产量11287.5kg/hm~2,在小面积和大面积示范中均刷新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量纪录,具有突出的高产特性。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栽培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子,栽培密度是决定轻简化栽培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以滇早油16号、花油8号、黄矮早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高密度处理(30万、36万、42万、48万、54万株·hm^-2),研究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及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8万株·hm-2高密度下,油菜获得较高群体籽粒产量最高,栽培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油菜的一次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单株产量,而对株高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的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一次分枝数、千粒重和株高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油菜的实际产量与千粒重和株高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油菜以高产育种为目标应重点选育株高和千粒重较为优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棉花产量遥感预测的L-Y模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LAI动态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叶面积指数—产量(L-Y)模型,以期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实现对棉花产量定量遥感预测。模型建立以小区控制和大田生产试验数据为基础,以农学原理为背景,采用数学推演方法,具简单、灵活、普适性强等特点。检验结果表明,用便携式光谱辐射计测定棉花冠层高光谱反射率,以棉花全生育期LAI动态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和近地高光谱遥感参数模型监测的多时相LAI,可很好地定量预测棉花产量,估算误差约为5.44%,RMSE达到116.2 kg·hm-2,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836,达极显著水平。L-Y模型为棉花卫星遥感估产提供了参考模型,对其他作物使用动态生长信息提高遥感估产水平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构建不同施氮水平和条锈病发病条件下的小麦估产模型,设置了不同氮素水平及人工接种小麦条锈病,通过采用将多个关键生育期的光谱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参数与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叶片含氮量、产量构成因子、产量进行相关分析,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参数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与产量相关性高的植被指数、微分参数,结果表明分别利用绿光红光比值植被指数(GR)和绿光波段一阶微分值总和(SDg)、蓝光波段一阶微分值总和(SDb)在灌浆期构建的估产模型预测效果较好,2010年预测准确率分别可以达到99.87%、99.98%,2011年预测准确率分别可以达到97.9%和95%。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氮素和小麦条锈病双重胁迫下也可以较好的预测产量,这对研究多重胁迫、多种栽培措施下的小麦估产模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产量的估测关系到粮食调度、粮食市场价格平衡、农业结构调整等众多方面。为此,结合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农作物产量估测模型。该模型构建先是利用灰度关联分析寻找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导因素,然后以主导因素数据作为输入,构建农作物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估测模型,得出农作物产量估测值。结果表明:通过本模型进行2017—2019年3年间东北3个省玉米总产量估测,得出玉米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的误差均小于1%,说明该模型的估测准确性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适宜试验点数量的抽样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泗棉3号、湘杂棉2号、湘杂棉8号和鄂杂棉10号在2000-2011年期间84~270次试验中早熟性、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构建了对照品种抽样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估计了在不同精确度水平下鉴别棉花品种主要性状表现所需要的试验点数量,旨在为长江流域棉区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试验点数量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它棉区乃至其它作物区域试验中适宜试验点数量的估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数量的需求与目的性状选择及变异度密切相关,皮棉产量的表型标准差最高,在同等精确度水平下需要的试点数量也最多。目前,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设置18个试点,对皮棉产量的估计精确度为90%;增加16个试点,估计精确度将提高到93%;而随后再增加试点数量对提高估计精确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烟草长势监测及估产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烟草长势信息是烟草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全面了解遥感技术在烟草长势监测及估产中的应用进展,为利用遥感技术支撑科学化、精细化烟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在对相关文献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从地面光谱、无人机遥感、卫星遥感3种尺度对目前遥感技术在烟草长势监测与估产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1)基于地面光谱对烟草的监测,主要是利用反射率光谱及其不同的变换形式、光谱指数和光谱位置变量估测其生理生化参量(氮、磷、钾、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等),为诊断烟草生长、健康状况、成熟度提供依据,进一步实现烟草长势监测、估产与品质评定。(2)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在小尺度上对作物的面积进行提取、监测长势及估产,但受搭载相机分辨率、地形、自身稳定性等影响,不能监测烟草的细微变化。(3)参考LandSat、SPOT、MODIS、HJ-1等光学遥感数据以及SAR数据,利用遥感影像融合、分类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大面积烟田病害、长势进行监测和产量估计。结合多源、多平台遥感数据,对烟草的参数进行定量研究,并利用同化技术对大尺度上烟草生长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来探索烟草的最佳采收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气象适宜度指数的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产量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象条件极大地制约着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的生长状况,为了从气候条件适宜角度评估牧草长势年景的优劣,利用若尔盖湿地天然草场牧草1983—2013年近31年(2002年缺测)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得到能够反映光、温、水对牧草生长影响程度的气象适宜度指数,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天然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5月、6月和7月牧草产量气象适宜度线性和生长曲线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牧草产量气象适宜度估算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牧草产量的演变趋势;各月气象适宜度产量线性模型的精度普遍高于生长曲线模型;与干重模型相比,鲜重模型精度较差。受牧草产量观测资料精度的限制,6、7月牧草产量估算模型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Yield forecasts are of major interest to the malting and brewing industry in order to allow the most convenient organization of the respective policy of raw materials. As malting barley is predominantly cultivated in a limited set of growing regions because of its special requirements, yield predictions can be limited to these regions of interest. Within this investigation, malting barley yield forecasts (Hordeum vulgare L.) are performed for typical growing regions in southwestern Germany.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data on the one hand and ancillary data such as meteorological, phenological, pedological, agro statis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data on the other hand are used as input data for two versions of prediction models, which are both based on an empirical–statistical modelling approach. The basic version of the yield estimation model is conducted by means of linear correl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NOAA-AUHRR)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maximum value composites], CORINE land cover data and agro statistical data. In an extended version, meteorological data (temperatur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 data are incorporated. Yield prediction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selected time span for NDVI integration. For NDVI time-integration across the grain-filling period, the mean deviation of reported and simulated yield is 7.0 and 6.4 %, respectively, for the basic and extended yield estima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8.
The sampling speed for the ultra wide band (UWB) channel is too high to realize with the existing sampling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problem, a novel blind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ressive sensing. Firstly, some measurements are obtained which are linear combinations of the received signals multiplied by a random incoherent measurement matrix. The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exploiting the first statistics of the measurements. Finally, the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OMP) algorithm is utilized to get the estimating channel parameters. With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 number of the measurements nee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s muc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samples needed for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which reduces the ADC resources greatly.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estim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is good, while the bit error rate (BER) is only 2~3dB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xact channel.  相似文献   

19.
小麦区域试验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评价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运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非平衡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2008年和2009年的江苏省淮北地区小麦区域试验资料,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试点和年份×试点互作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参试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变幅为7078.35~7798.11 kg/hm2,品种V2、V3、V13和V14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品种V13的平均产量居首位,比对照品种V21增产500.97 kg/hm2,增产率为6.87%;品种V8和V18的产量较低但与对照品种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产量的稳定性方面,品种V14对环境指数的反应较敏感,品种V4和V6的一致性表现较差,其余参试品种的稳定性表现相似。综观参试小麦品种两年的产量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品种有V2和V13,品种V14的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表现较差。此外,开展多年多点试验,对于客观评价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