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DTOPSIS分析法对青贮玉米新品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TOPSIS分析法是将各参试品种的所有性状综合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指标,对农作物的品种试验结果分析更为科学、合理,且计算简单。以2004年国家北方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资料为例,时参试品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DH5554品种评价值最高为0.9325,其次为精饲736和晋单42品种,评价值分别为0.8656、0.8614,适合北方种植,与当前生产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2.
合交98-1667是合江农科所以我国品种北丰11号为母本,与美国矮秆品种HOBBIT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是我国利用国外矮秆资源最先在国内育成的矮秆大豆品种。它具有秆韧度强、短分枝多、适于密植、高产等优点,是窄行密植栽培的专用品种。1增产效果1999年所内在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小区平均公顷产量4659.1kg,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52.7%;2000年三点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828.0kg,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32.8%;2001年所内试验,在生育期间极其干旱的条件下平均公顷产量3…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13,(1):52-52
先正达为2013年种植季节推出七十多个玉米杂交新品,包括27种包含遗传改良性状的杂交品种。先正达所进行的多达3988项试验显示,这些杂交品种包含新的遗传性状,与那些具有竞争力的杂交品种相比,公顷产量高出67.5蒲式耳。  相似文献   

4.
用7个水稻品系分别与籼、粳测验品种测交,配组合60个。结果表明:“11509”与籼型测验品种的杂种F_1结实率均值为77.0%,与粳型测验品种的杂种F_1结实率均值为74.6%,其结实率不受品种的影响,具有广谱广亲和性。  相似文献   

5.
海岛棉棉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对300份海岛棉(G.barbadenseL.)棉仁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表明,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及蛋脂总量平均分别为32.72%、40.99%和73.71%,鉴定出相应含量超过37%、45%及77%的高品质材料22份。蛋脂含量与棉子大小、叶形、株型等植物学性状有关。趋势是:具有籽指小、正常叶、零式果枝等性状的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籽指大、鸡脚叶、长果枝等性状的其脂肪含量较高。9系统相比,Φ系统蛋白质含量居首,为33.52%,Pima系统脂肪含量最高为41.97%。不同选育技术和年代的品种间比较,系选品种、80年代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杂交品种、50年代前的过时品种脂肪含量较高。蛋脂总量在品种间表现稳定,似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并简析了种子的蛋白质、脂肪、纤维长度、成熟度、衣分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淀粉及全粉加工型马铃薯陇薯6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甘肃省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当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大多是粮菜兼用型品种,十分缺乏各类加工专用品种。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积极开展马铃薯加工专用型品种的育种,至2003年选育出淀粉与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原代号L9408—10)。该品种具有抗病、高产、  相似文献   

7.
1988~1993年对我所保存的508份甘薯品种、119份甘薯近缘野生种及种间杂交后代品系进行了抗茎线虫病鉴定筛选,结果表明:甘薯品种间对茎线虫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抗病和高抗品种占32.9%,感病和高感品种占51.4%,中间型占15.7%。三浅裂野牵牛具有抗茎线虫病的抗源。海滨野牵牛可能不具有茎线虫病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8.
长玉19为粮饲兼用型高淀粉玉米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参加山西省玉米中晚熟区试,平均产量10048.5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7%。该品种具有优质、大穗、多抗、广适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选育的苎麻新品种“74-69”先后通过湖南、安徽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于1995年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品种1987~1989年参加全国区试,3年平均公顷产1954.5kg,比对照“芦竹青”增产35.9%,每公顷净增原麻550.2kg。头麻、二麻、三麻及全年的单行维支数分别为2097支、1802支、1885支及1928支,比对照“芦竹青”支数平均高出100支以上。在湖南沅江、吉首、花垣和安徽青阳苎麻主产区试种,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2878.5kg、Z196kg和2383.5kg,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20.24%、57.5%和42.8%。该品种叶片近圆形、绿色,叶面皱纹多,叶柄较短,黄绿色略带微红,雌花红色,植株高大、粗壮,生长整齐、均匀,有效株率高,根群人士深,属深根丛生型品种,顶端生长点与其叶片高度比较略呈下凹,具有较高的需肥水平和较强的吸肥能力,较抗极腐线虫病和炭疽病,在山区栽培还具有较强的抗风优势。该品种在长江流域流域麻区表现中熟,头、二、三麻的工艺生长天数分别为76d、50d、70d.现蕾开花较晚,雄蕾现蕾与开花为9月上旬与9月底,雌蕾的现蕾期为9月下旬,开花期在IO月初...  相似文献   

10.
1主要原因1.1品种因素1.1.1品种生态适应性品种种植具有区域性,在不适宜的区域种植,往往因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而引发玉米空秆现象发生。1.1.2品种自身遗传性品种的自身遗传因素具有一定影响,从目前调查看,生育期长的植株比较高大的稀植品种空秆率高,相反密植品种空秆率相对低。1.2栽培因素1.2.1播种质量差整地粗放,播种深浅不一,出现大小苗,田间大苗欺小苗,导致小苗营养不足,生长缓慢,果穗发育受到抑制,形成空秆。1.2.2种植密度大  相似文献   

11.
绵阳系列小麦品种是以推广良种繁6作中心亲本分别与70-5858和406杂交育成绵阳11、12号后,再对绵阳11号进行系统选育而成。它不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良好的稳产性和籽粒商品性以及对条锈病等病害的持久抗耐性,而且,在四川省小麦育种史上,第一次将高产、优质、矮秆、大德大粒、早熟、抗病等众多优良综合农艺性状有机协调于一体。该系列品种已在我国连续种植达15余年之久,累计推广面积2180.68余万公顷。  相似文献   

12.
绵阳33号和绵阳35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2和1993年以自育中间材料为主要亲本杂交育成,具有绵阳系列品种特色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主要持点是丰产性好,抗病力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泛。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株高适中,穗层整产,穗大粒多,籽粒白皮大粒,饱满均匀,商品性突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两品种于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定名推广。  相似文献   

13.
紫薯市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应对市场对紫薯品质,产量的要求,筛选适合原州区种植的高产的优良紫薯品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通过从9个品种的产量和基本成分分析得出,徐紫薯1号产量最高,淀粉含量达到最高56.47%,口感好。广紫薯135号薯形较美观,薯块紫红皮,紫花色肉,耐贮性好,萌芽性好,适口性好,属优质品种。宁紫4号产量较高、适应性强,蛋白质含量4.72%,淀粉含量47.58%,总糖4.57%,粗纤维2.95%。而且均具有抗旱、耐瘠薄等特点,薯块均匀、薯皮光滑、鲜食口感很好,色泽鲜艳、肉质细腻,最适宜薯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渝麦区育种方向及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新方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当家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以上品种的推广种植,表明白皮小麦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不亚于红皮小麦品种,而在商品价值、推广速度方面明显优于红皮种。由此认为,突破传统红皮小麦品种容易选育审定的束缚,将市场经济、人们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将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晋北地区不同苦荞品种产量和品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专用苦荞品种和探明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内在关系,以14个苦荞品种为材料,比较不同苦荞品种农艺性状、产量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4个苦荞品种分别为云荞2号、晋苦荞2号、西荞5号和晋苦荞6号,比平均产量分别高25.5%、23.6%、15.3%、12.2%;产量与单株粒数、千粒重、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产量与淀粉、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黄酮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27);产量较高的云荞2号和羊坪早熟荞的品质较差,而蛋白质含量最高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产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综合产量和品质结果,晋苦荞2号产量处于较高水平,蛋白质产量和黄酮产量均处于最高水平,是兼顾高产与优质的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航1号是应用航天育种方法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2005三年推广面积为26.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2亿kg。该组合具有产量潜力高、米质较优、苗期耐寒性较好、抽穗期耐高温、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等特点。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和广西区品种审定,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稻组合之一,还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重点示范推广超级杂交稻组合。着重介绍Ⅱ优航1号的推广应用,主要植物学特征与产量结构,同时也介绍了它在各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6.67、66.67、666.67hm2高产示范片的产量表现和抗性、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7.
‘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78、183天,在2013—2014年度多点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166、2161.8 kg/hm~2,较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种籽平均增产18.47%、18.24%;平均花瓣产量分别为512.1、529.95 kg/hm~2,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花瓣平均增产20.00%、24.18%。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无刺、株高适宜、易于采摘、花色红、生育期适中、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29.1%、26.3%)、高亚油酸(分别为81.95%、80.86%)、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红花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4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定名为‘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海拔1000~1600 m的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同时,也适应新疆红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陇东庆农号小麦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226-226
通过比较分析,庆农号小麦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1.2%~24%,株高降低5~10cm,蛋白质含量提高0.08%~1.89%,赖氨酸含量提高0.13%~0.22%,抗旱、抗病性增强。指出选择适应当地条件品种作亲本之一;进行抗旱、抗寒、抗青干定向选择;保证足够穗数,提高穗粒数和粒重,产量三要素协调是育种的关键。今后应加强选育优质专用品种,挖掘穗粒数和粒重的增产潜力,进一步协调丰产与稳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茎秆强度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的茎秆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春小麦品种间茎秆强度有明显的差异,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不同类型的品种茎基部的抗折能力有明显的不同,在小麦的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分别对小麦茎秆的强度进行测试,抗旱类型小麦品种的茎秆强度为最强。小麦茎秆的强度与产量有明显的关系,随着小麦茎秆强度的增强,其产量也随之增加,小麦的茎秆强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86。小麦的茎秆强度强,表明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强,适合于密植,为小麦的群体协调发育及创造高产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给春小麦超高产、优质栽培及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超高产优质杂交稻川江优3号的选育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选育超高产优质杂交稻品种成为育种家的共同目标。川江水稻研究所用自育不育系江育F32A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蜀恢527配组育成的超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川江优3号,该组合国家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9.44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96%,米质达国标3级,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川江优3号两年国家区试试验结果,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了其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和通径关系、生物学特性,提出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川江优3号产量的主要因素。川江优3号的高产栽培策略是在合理密植,保证一定有效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实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